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米团花
  • 3篇色素
  • 3篇黄色素
  • 2篇乙醇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实验
  • 1篇毒理学
  • 1篇毒理学实验
  • 1篇乙醇法
  • 1篇乙醇法提取
  • 1篇乙醇提取
  • 1篇蒸气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正交试验优化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葛婧
  • 3篇欧仕益
  • 3篇张广文
  • 1篇彭青玉
  • 1篇唐书泽
  • 1篇马强
  • 1篇杨婷婷
  • 1篇范方辉
  • 1篇邱瑞霞
  • 1篇李爱梅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米团花花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试剂对米团花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采取水蒸气蒸馏法和超声波法对干米团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是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试剂提取得到的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水蒸气蒸馏法得到了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酯类;利用超声波法提取时,乙醚萃取得到11种,二氯甲烷萃取得到21种,石油醚萃取得到15种,主要是烷类。
葛婧张广文邱瑞霞欧仕益
关键词:米团花挥发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
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米团花黄色素工艺被引量:12
2013年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米团花中黄色素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与传统乙醇浸提法比较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和超声波功率4个因素对米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对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确定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min、液固比110:1、超声功率130W、提取次数为1次。与传统乙醇浸提法相比,提取率由92.85%提高到96.36%,且提取时间更短。
张广文李爱梅葛婧欧仕益
关键词:米团花黄色素超声波辅助正交试验
米团花花中黄色素的分离纯化及毒理学实验
本研究以米团花花为研究对象,优化黄色素的提取条件;分析干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离、纯化黄色素组分;通过毒理学实验鉴定其安全性。  (1)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微波辅助乙醇提取米团花黄色素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得出...
葛婧
关键词:米团花黄色素微波提取膜分离法毒理实验
文献传递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挤压食品的质构特征被引量:9
2013年
应用计算机视觉系统分别提取不同配方的挤压食品和同一样品不同部位的颜色值(HSI和L*、a*、b*),同时用质构分析仪测定样品质构特征。借助线性拟合模型通过样品的颜色对挤压食品的质构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颜色预测挤压食品的质构。线性拟合模型显示,硬度和胶粘度分别与a*值和对比度之间高度相关。两组实验中硬度与a*值之间的R2分别为0.9558、0.9429;胶粘度与对比度之间的R2分别为0.9741、0.9619。弹性与a*值和对比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组实验中弹性与a*值和对比度之间的R2分别为0.8675和0.8320。利用实验所得硬度、胶粘度、a*值以及对比度数据优化含有2个隐层的BP神经网络,得到两组实验对应最优网络模型结构,即每层所含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20、20,均方根(RMS,%)为4.25;20、40,均方根(RMS,%)为3.85。利用最优神经网络运用a*值和对比度对两组实验中的硬度和胶粘度进行模拟,得到的相关系数高于线性拟合模型拟合结果,两组实验中硬度与a*值之间的R2分别为0.9671、0.9770;胶粘度与对比度之间的R2分别为0.9766和0.9856。采用最优网络模型用颜色信息对挤压食品硬度和胶粘度的预测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所提取的颜色值可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快速准确预测挤压食品的质构特征。
范方辉唐书泽马强葛婧彭青玉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挤压食品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乙醇提取米团花黄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2013年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微波辅助乙醇提取米团花黄色素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得出,乙醇浓度为70%(V/V)、微波功率为350W、微波时间为80s,液固比为50∶1,米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为95.23%,与预测值98.38%拟合性较好。
葛婧张广文杨婷婷欧仕益
关键词:米团花黄色素微波辅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