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忻坡
- 作品数:7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河沟螺蛳的增殖研究被引量:7
- 1996年
- 在上海市郊三个河段进行了以梨形环棱螺为主的螺蛳增殖试验,结果,不论是自然增殖禁捕还是人工增殖禁捕,均获得较好的增殖效果,螺蛳数量净增1.42和2.07倍。增殖效果与栖息水域的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在增殖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螺蛳的资源管理。
- 曹正光蒋忻坡安婴
- 关键词:河沟螺蛳增殖禁捕
- 几种环境因子对梨形环棱螺的影响被引量:30
- 1998年
- 本文报导了腹足类软体动物梨形环棱螺对水温环境因子十分敏感,螺的生长速度和产仔数量随着水温的变化呈正比例的加快和增加,或减缓以至暂时停止生长和产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在4.0~9.4都能正常生存,喜偏酸性环境,最适范围为6.0~7.8;螺有较强的耐旱性,当失水率超过30%,开始死亡;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2.28pH和10.80pH;当污染区全氮含量达到5.53%时没有梨形环棱螺存在,水域全氮含量不高于3.6%时,均能正常生活,该螺耐污性很强,能栖息于多污性和中污性水域。
- 曹正光蒋忻坡
- 关键词:梨形环棱螺环境因子
- 次致死浓度Cu^(2+)对罗非鱼呼吸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3
- 1990年
- 本文研究次致死浓度Cu^(2+)对罗非鱼呼吸生理的影响。通过比较15天里各污染组鱼呼吸频率、振幅和鳃盖运动的变化,得出罗非鱼异常鳃盖运动频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咳嗽运动先于驱逐反射(expulsion reflex),提示鱼类的咳嗽运动和驱逐反射可作为次致死浓度下Cu^(2+)污染的敏感生物学监测指标。
- 柴敏娟黄玉霖蒋忻坡
- 关键词:罗非鱼CU^2+呼吸生理
- 克氏原螯虾(Cambarus clarkii)含肉率和营养成份分析被引量:25
- 1993年
- 克氏原螯虾(Cambarus clarkii)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广的淡水虾类,因其壳稍厚、头胸甲较大、螯足粗壮,含肉率较日常食用的其它虾类为低。本文对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和营养成份作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总含肉率虽不及日本沼虾,但最高也有24.5%;含肉率的高低与个体大小、性成熟程度、以及季节生长等特点有关;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丰富,不亚于食用鳊鱼。对此种虾类的自然资源利用应当予以重视。
- 姚根娣孙振中郭履骥林惠山戚隽渊蒋忻坡张旻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含肉率营养成份
- 上海市第二水源长江取水口环境生物调查和质量评价——(Ⅰ.浮游生物)被引量:4
- 1991年
- 本文应用水生物、污水生物体系的划分阶段,以评价上海市第二水源长江两个取水口的环境质量.1989年枯水期(2~3月)和丰水期(7月)在长江口河流段南岸的浏河和浪港二个站位,分别在近岸(5m水深)和远岸(10m水深上、下层)的断面,进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认为两个取水口应是β中污型(βm),属尚清洁带.相比之下,浏河站比浪港站差,近岸比远岸差,丰水期低潮时比高潮时差,浏河站丰水期比枯水期差,浪港站枯水期比丰水期差.其主要受自邻近河道排放水,上海市污水排放和涨落潮污水流向变化的影响,反映了河口区环境的复杂性.
- 赵利华姚根娣郭履骥孙振中郑烈勋蒋忻坡张旻杨和荃
- 关键词:水质评价环境生物
- 上海地区环棱螺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被引量:1
- 1996年
- 上海地区环棱螺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曹正光,蒋忻坡(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200433)上海地区湖泊、河沟及池塘的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的腹足类隶属于6科6属共9种,以田螺科的环棱螺属的梨形环棱螺。方形环棱螺和铜锈环棱螺种群生物量为多,在河道中尤以梨...
- 曹正光蒋忻坡
- 关键词:水产资源调查
- 上海市第二水源长江取水口环境生物调查和质量评价(Ⅱ.底栖生物、鱼类和生物残毒)被引量:6
- 1992年
- 本文应用底栖生物和鱼类的污水生物体系的划分阶段,以及残毒量测定,以评价上海市第二水源长江二个取水口的环境质量。1989年桔水期(2—3月)和丰水期(7月)在长江口河流段南岸的浏河和浪港二个站位,在二个汛期中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4至7月每月二次的鱼类种类、数量等调查和指示种的研究,以及刚毛藻、水绵、河蚬和无齿相手蟹四种底栖生物的总汞、铜、锌、镉、铅、六六六、滴滴涕等含量测定,认为二个取水口的环境复杂,综合评价结果应是β-中污型(βm),属尚清洁带。底栖生物和鱼类以喜食底泥有机质的种类占优势,底栖生物残毒主要是重金属。
- 赵利华姚根娣郭履骥孙振中郑烈勋蒋忻坡张旻杨和荃
- 关键词:环境生物水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