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何凝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刺
  • 4篇缺血
  • 3篇针法
  • 3篇子午流注
  • 3篇子午流注针法
  • 3篇黏膜
  • 3篇黏膜损伤
  • 3篇胃黏膜
  • 3篇胃黏膜损伤
  • 3篇流注
  • 3篇膜损伤
  • 2篇血性
  • 2篇因子Α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缺损
  • 2篇评分
  • 2篇缺损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机构

  • 7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长沙医学院

作者

  • 8篇蔡何凝
  • 6篇张泓
  • 6篇张雨辰
  • 4篇田浩梅
  • 4篇陈楚淘
  • 3篇张娟
  • 2篇丁乐
  • 2篇官均泰
  • 1篇丁乐
  • 1篇章薇
  • 1篇严洁
  • 1篇何可
  • 1篇张泓
  • 1篇何可
  • 1篇张雨辰

传媒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长沙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面积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即穴位组,穴取大椎、百会、人中)、针刺对照点组(即对照点组,穴取大椎、百会、人中左侧旁开0.3 cm处),6次针刺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比评价。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穴位组、对照点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穴位组优于对照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可通过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减少脑梗死面积从而对脑具有保护作用。
陈楚淘田浩梅张泓张娟蔡何凝张雨辰官均泰
关键词:针刺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椎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EGF、TGF-α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子午流注辰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采用无水乙醇造模法制备家兔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分组治疗7天后,剖腹取胃,ELISA法检测家兔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家兔胃黏膜EGF、TG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辰时针刺组胃黏膜EGF、TGF-α含量最高,且高于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胃黏膜EGF、TGF-α含量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结论:常规针刺配合子午流注针法能够促进胃黏膜EGF和TGF-α的合成与分泌,对胃黏膜损伤起修复作用。
丁乐何可张泓张雨辰蔡何凝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Α子午流注
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TNF-α、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大椎、百会、人中(穴)对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抗损伤与保护作用。观察缺血时脑组织TNF-α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剌督脉大椎、百会、人中(穴)对脑组织产生的保护作用及产生这种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蔡何凝
关键词:针刺MCAO大鼠TNF-ACASPASE-3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即穴位组,穴取大椎...
陈楚淘田浩梅张泓张娟蔡何凝张雨辰官均泰
关键词:针刺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功能评分
文献传递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EGF、TGF-a的影响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针刺组(C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D组)、子午流注辰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E组)。采用无水乙醇造模法将家兔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模型,治疗7 d后,剖腹取胃观察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的变化。结果:辰时针刺组胃黏膜EGF、TGF-a含量最高,且高于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组胃黏膜EGF、TGF-a含量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胃黏膜的EGF、TGF-a含量虽也有所增高,且其含量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低于辰时针刺组,但其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针刺配合子午流注针法能降低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损伤指数(UI),促进胃黏膜EGF和TGF-α的合成与分泌,到对胃黏膜损伤起到修复作用。
丁乐何可张泓张雨辰蔡何凝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
电针不同穴组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6、IL-10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合募配穴"两种针刺配穴法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差异,探讨"合治内府"之"合"的含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曲池天枢组、天枢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曲池天枢组比较,其它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天枢大肠俞组与天枢上巨虚组比较,IL-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治疗组对UC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天枢配上巨虚组效果最佳,即下合穴配募穴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优于俞募配穴及上合穴配募穴;"合治内府"之合穴应指"下合穴"。
田浩梅陈楚淘陈平国张雨辰蔡何凝严洁张泓
关键词:电针合募配穴俞募配穴溃疡性结肠炎
子午流注结合常规针刺法对胃黏膜损伤家兔褪黑素及HSP70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针刺组(C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D组)、子午流注辰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E组)。采用无水乙醇造模法将家兔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治疗7 d后剖腹取胃观察胃黏膜损伤指数(UI),检测胃黏膜组织中MT、HSP70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UI值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戌时组、辰时组的UI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辰时组UI值低于常规针刺组、戌时组(P<0.05);空白组的MT、HSP70含量均低于其它各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戌时组、辰时组的MT、HSP70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辰时组与常规针刺组、戌时组比较,MT、HSP70均含量增高(P<0.05)。结论:子午流注结合常规针刺针法能降低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损伤指数(UI),对胃黏膜损伤后的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子午流注结合常规针刺针法能促进胃黏膜MT、HSP70的合成与分泌,说明该治疗方法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可能与MT,HSP70的作用机制有内在联系。
丁乐张泓张娟张雨辰蔡何凝章薇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胃黏膜损伤
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被引量:23
2012年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CVD),又名脑梗死,多因脑动脉血管严重的狭窄、痉挛或完全阻塞所致。在急性期通过药物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后可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逐渐稳定,但存活者致残率高,仅有30%的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日常工作,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是最主要的后遗症。大量的研究显示。
田浩梅张泓张娟张雨辰蔡何凝陈楚淘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针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