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娟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清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可溶性
  • 2篇基因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表达基因
  • 1篇蛋白浓度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多西他赛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室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蔡娟
  • 2篇周陵
  • 1篇瞿卫
  • 1篇叶飞
  • 1篇杜同信
  • 1篇王自正
  • 1篇张俊霞
  • 1篇朱琳琳

传媒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4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从症状开始出现至第4天时(如缺乏,以之后第一次数据代替)血清sST2的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对心原性死亡患者(心原性死亡组,n=45)和生存患者(生存组,n=379)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心原性死亡组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sST2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242.71(84.38~340.25)ng/ml vs 42.97(29.67~81.96)ng/ml,P<0.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独立相关(P<0.001),在纳入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后,对心原性死亡仍有独立预测价值(P<0.001);即使在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这种预测价值仍然存在(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生4天时血清sST2水平可以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
蔡娟周陵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对AMI患者半年MACE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蛋白(soluble growth ST 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半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监护病房(CCU)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460例。入选的患者需满足在入院后每天或间隔几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抽血超过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的血浆sST-2浓度,并于出院后随访半年,以发生MACE为研究终点,将患者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得出的临界值及基线sST-2浓度中位数进行分组,分为sST-2波动组及sST-2正常下降组。结果(1)sST-2波动组与sST-2正常下降组相比,各个时间点的sST-2浓度在sST-2波动组均高于sST-2正常下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OC 分析显示,sST-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sST-2波动及sST-2联合NT-proBNP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84、0.820、0.939、0.841。sST-2波动与其他3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3)采用Kaplan-Meier 法比较两组生存率,sST-2正常下降组的无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sST-2波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6% vs. 1.4%,P<0.001)。(4)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波动是AMI患者半年内是否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302,95%CI:37.077~287.814,P<0.001)。结论sST-2是否出现波动是AMI患者半年内是否发生MACE的重要危险因素。
蔡娟周陵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
负载多西他赛和PI3K抑制剂的纳米载药系统对胃癌的抑制作用评价
背景: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排第五,死亡率排名第三。在中国,尽管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是中国男性第二、女性第三大高发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二。多西他赛(Docet...
蔡娟
关键词:胃癌PI3K抑制剂多西他赛肿瘤细胞细胞凋亡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CGA、NT-proBNP、cTnI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自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共收集156例冠心病(CHD)患者,对其中140例病人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采集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24h血样,检测血清当中嗜铬粒细胞蛋白A(CGA)、脑钠肽前体(NP-proBNP)、
杜同信瞿卫王自正蔡娟叶飞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冠心病患者NT-PROBNP后血清CTNI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左心室游离壁破裂(free wall rupture,FW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4221例,其中发生FWR的患者81例(FWR组),按照1:5匹配原则,随机选取未发生心脏破裂(且未发生室间隔穿孔)的患者405例作为非FWR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预后。结果(1)AMI患者中出现FWR的风险为1.9%。(2)与非FWR组相比,FWR组患者年龄偏大,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更差,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经皮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比例偏低,且所有患者均出现院内死亡。(3)91.4%的患者FWR发生在AMI起病1周之内,其中24 h内发生FWR 37例(45.7%)。(4)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55,95%CI:1.032~1.078,P<0.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HR=1.907,95%CI:1.211~3.002,P=0.005)和手术治疗(HR=0.126,95%CI:0.072~0.220,P<0.001)是AMI患者出现FW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MI患者发生FWR的风险约为1.9%,而且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1周内,高龄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FWR,而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FWR风险。
蔡娟张俊霞
关键词:心肌梗死手术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入选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4221例,其中发生VSR的患者50例(VSR组),按照1∶10匹配原则,随机选取未发生室间隔穿孔(且未发生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患者500例作为非VS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AMI患者中出现VSR的风险为1.18%。(2)与非VSR组相比,VSR组女性患者较多,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更差,院内病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1例(82.0%)患者VSR发生在AMI起病1周之内,其中12例(24%)24 h内发生VSR;7例(14%)发生于1~2周之间。(4)Logistic回归发现:女性(HR=8.451,95%CI:3.433~20.807,P<0.001)、累及前壁心肌梗死(HR=3.069,95%CI:1.051~8.962,P=0.04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10.412,95%CI:1.057~102.525,P=0.045)、入院前胸痛时间大于37 h(HR=6.953,95%CI:2.778~17.405,P<0.001)和就诊时心率快(大于均值80.88次/min)(HR=3.293,95%CI:1.186~9.142,P=0.02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VSR的风险约为1.18%,而且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1周内。VSR的危险因素包括累及前壁的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前胸痛时间大于37 h和就诊时心率快,而男性是AMI患者VSR的保护因素。
蔡娟朱琳琳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