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雪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汉语
  • 3篇语法化
  • 3篇法化
  • 3篇成都话
  • 2篇语音
  • 2篇中古
  • 2篇史记
  • 2篇连词
  • 2篇介词
  • 2篇汉语大词典
  • 2篇《史记》
  • 2篇《汉语大词典...
  • 2篇词典
  • 2篇词语
  • 1篇代词
  • 1篇敦煌变文
  • 1篇虚指
  • 1篇学史
  • 1篇译经
  • 1篇音系

机构

  • 13篇四川师范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学院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15篇袁雪梅
  • 1篇杨绍林
  • 1篇邓英树
  • 1篇李蓉

传媒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语言历史论丛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汉语史研究集...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被引量:3
2010年
一般认为转折连词"然而"由"然"和"而"两个同义转折连词复合而成,还有观点认为转折连词"然"产生于"然而"、"虽然"之后。考察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时间及来源,转折连词"然"的产生不晚于"然而";先秦存在大量"然(代词)+而(连词)"这个跨层组合的语言事实,根据关联向对复合连词结构制约的规律,可见转折连词"然而"不是并列式复合词,其来源只可能是前面所述的跨层组合"然而"。
袁雪梅
关键词:转折连词
“似剑到(剜)心”辨
2009年
袁雪梅
关键词:《庐山远公话》《敦煌变文集》宋元话本文学史潘重规
鸠摩罗什译经关联词语研究
关联词语在句际和语际之间起连接作用,它在汉语句子、尤其是复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判断汉语复句类型最重要的形式标志。中古是汉语有标复句系统、也是关联词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关联词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复句更多地由上古的“意合...
袁雪梅
关键词:汉译佛经书面用语中古汉语
从中古译经看汉语目的连词形成机制
2013年
通过中古译经为基本材料,讨论汉语目的连词的来源和形成途径,可以看出,汉语目的连词来自引进行为工具凭借的介词,其形成机制是介词宾语省略(隐含)导致目的连词形成。
袁雪梅
关键词:介词语法化
从《通雅》看方以智的同源词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方以智在《通雅》中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研究同源词,将同源词分为异类之同名的词和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相同或相关的词两类。对第一类词他着重探索同源词的内部形式,对第二类则主要考察同源词之间的音义联系。这种分类和研究揭示出同源词的两个重要来源:一种是在一个共同的词的内部形式的作用下,词义指向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同源词;另一种是在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作用下。
袁雪梅
关键词:方以智同源词语音
《汉语教材》与成都话声母系统比较
2014年
近代传教士编写的四川方言教程《CHINESE LESSONS for First Year Students in West China》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20世纪初四川方言、尤其是成都话的基本特点。论文对《汉语教材》和今成都话声母系统的主要差别进行比较。
袁雪梅周泳伶
关键词:成都话声母
现代汉语虚指的“他”的来源被引量:9
2005年
“他”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虚指用法,它出现在动词后,但既无指代作用,又不是动词的宾语,同常见的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旁指代词“他”的用法很不相同。通过对“他”的主要用法的历时考察,我们看到,虚指的“他”在唐代产生,它与第三人称代词“他”都是由旁指代词“他”演变而来。“他”的虚化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他”原本是旁指代词,就词汇意义而言,旁指代词本身有淡化作用;二是由于唐代“他+N”结构的影响,因为后面N的存在,使“他”在表意上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成分,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他”开始虚化。
袁雪梅
关键词:代词虚指旁指
近代成都话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声母分布研究
2016年
与现代成都话不同,代表19世纪后期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语音的《西蜀方言》和《汉语教材》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其分布状况与今北京话不同,但与今保留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四川自贡、西昌等地的分布状况有很大的一致性,这促使我们对四川方言各小片之间的关系及其来源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袁雪梅
关键词:成都话舌尖前音舌尖后音
《西蜀方言》音系性质辨被引量:1
2020年
对于《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目前学界的认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的成都方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成都周边的方言,或包括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片块方言;第三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反映当时成都话的文雅口语音。分歧的焦点在于19世纪末期成都话的入声是否已经完全消失。对比19世纪中晚期成都话相关文献可见,直到清末民初成都话的入声尚未完全消失,《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相对保守的成都语音。厘清这一问题,对进一步揭示成都话语音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袁雪梅邓英树
关键词:成都话入声语音演变
中古汉语连词“不问”的形成
2009年
“不问”是汉语最早的专用无条件标志,产生于中古,其出现标志着汉语无条件关联词的诞生。“不问”在整个中古时期十分活跃,是无条件关联词语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本文对“不问”的形成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袁雪梅
关键词:中古连词关联词词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