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琳科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利用A^2/O^2工艺处理中药类制药废水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试验将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结合使用,组合成为复合式A2/O2工艺(厌氧/好氧/厌氧/好氧)对中药类制药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以考察该系统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废水经过调节池的水解酸化作用后,进入两级A2/O2(厌氧/好氧)设备,最后得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进水的COD为119~1 440 mg.L-1,出水的COD降到15.9~71.6mg.L-1,去除率在60.0%~92.7%之间,平均去除率为78.0%;进水的氨氮质量浓度为2.25~50.3 mg.L-1,出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在1.38~27.6 mg.L-1,氨氮的去除率在41.5%~88.4%之间;总氮的出水质量浓度为1.46~27.75 mg.L-1,去除率最高达到了87.7%。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 许琳科曹文平张永明郭一飞李济源
-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水解酸化
- UASB处理垃圾渗滤液系统的运行效能及影响因子被引量:2
- 2012年
- 研究了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的启动特性、稳定运行效能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低流量Q=0.5 L/h时,反应器仅通过28 d就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COD去除率为70%~80%。当系统稳定运行时,COD去除率保持在75%左右,总氮去除率达50%~70%;随着温度的升高,UASB的生化处理效率是先上升后下降,最佳温度为38℃。系统的容积负荷为3~8 kg/(m3.d)时,COD去除率保持在70%以上。
- 班冲宋丰明许琳科曹文平张永明
- 关键词:UASB垃圾渗滤液温度容积负荷
- 紫外辐射加速磺胺甲恶唑(SM X)的生物降解被引量:3
- 2011年
- 分别采用紫外辐射光解(Ph)、生物降解(B)以及光解与生物降解同步耦合(Ph&B)3种方法对磺胺甲恶唑(SMX)进行间歇降解,比较不同浓度的SMX在不同降解方法下的降解速率及矿化程度。通过比较SMX的初始浓度对初始降解速率和平均降解速率的影响,发现SMX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紫外辐射则可以缓解其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从而加快SMX的降解速率。方法Ph&B降解SMX的平均速率是方法Ph的2倍,方法B的4倍。在SMX生物降解过程中,氮素对微生物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而在紫外辐射光解作用下,SMX结构中的氮素会部分脱落,并被微生物部分利用。此外,采用方法Ph&B时,紫外辐射与生物膜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SMX的矿化程度,矿化程度分别是方法Ph的8.4倍,方法B的2.2倍。
- 许琳科俞悦阎宁张永明
- 关键词:光解生物降解
- 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研究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效果,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初期的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搅拌对其进行混凝沉淀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和投加时间以及初始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pH的增加,COD去除率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pH 8.0,PAC投加量为20 g/L时,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最佳,为24.1%;另外,PAM的加入增强了混凝效果,在混合阶段投加15 ml0.1%PAM,混凝后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7.4%。[结论]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研究为垃圾渗滤液的实际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 许琳科刘继红夏俊方
-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混凝
- SBR处理早期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SBR法对早期垃圾渗滤液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探讨了进水COD负荷、pH值对COD、氨氮的处理效果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运行周期为24 h时,好氧生物处理对早期的垃圾渗滤液有很好的处理效果,COD的去除率都能达到88%左右;出水的COD浓度随着进水COD浓度呈直线变化。pH一直保持在中性条件下,有利于COD的去除,但是对氨氮的去除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宋丰明班冲许琳科曹文平张永明
- 关键词:好氧生物处理COD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