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飘飘
-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西花蓟马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若虫、伪蛹及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分布及其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西花蓟马3种虫态触角上共存在4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U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6种亚型,刺形感器分3种亚型;若虫、蛹及成虫在触角长度、节数、感器数量及类型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其中蛹的感器类型及数量最少,若虫次之,成虫最多,U形感器仅见于成虫触角上等。此外,发现触角长度、触角末端、L锥形感器及刺形感器在雌雄之间存在差异,其它感器在雌、雄西花蓟马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无明显区别。
- 丁艳红诸葛飘飘王满囷张国安
- 关键词:西花蓟马触角感器
- 杨树云斑天牛成虫寄主定位中的信息化学物质
-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林木蛀干害虫。这类害虫生活隐蔽,研究和防治比较艰难。成虫是其唯一裸露活动、有行为导...
- 诸葛飘飘
- 关键词:云斑天牛触角电位反应
- 文献传递
- 不同植物对云斑天牛成虫发育及血淋巴中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 在室内研究了云斑天牛成虫取食不同植物对其取食量、存活、产卵量及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以野蔷薇为补充营养源时,其取食量、寿命及每雌产卵量为最高;对其幼虫寄主柳树的取食量及寿命远低于取食野蔷薇,但产卵量仍...
- 李娟诸葛飘飘王满囷张国安
- 关键词:云斑天牛羧酸酯酶
- 文献传递
- 桑天牛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4
- 2009年
-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感器的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雌、雄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棒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刺形感器分2种亚型,且部分感器在雌雄成虫触角上的分布模式及数量存在差异,如棒形感器及角锥形感器丛模式仅在雄虫触角上发现,而雌虫触角上的细锥形感器和耳锥形感器多于雄虫,芽形感器少于雄虫;下颚须和下唇须存在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隙缝感器,各种感器在雌、雄天牛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分布和数量无明显的区别。
- 诸葛飘飘葛红梅王满囷吴胜兵罗森林张国安
- 关键词:桑天牛触角感器
- 云斑天牛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2
- 2010年
-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云斑天牛成虫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感器类型、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分析比较雌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云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5类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乳突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刺形感器分2种亚型。云斑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存在性二型现象:1)虽然雄虫体型明显小于雌虫,但雄虫触角却显著长于雌虫触角;2)乳突形感器只在雌虫触角上发现,且雌虫触角上的粗长锥形感器(BⅠ)、粗短锥形感器(BⅡ)和长刺形感器(ChⅡ)在数量上多于雄虫,但发锥形感器(BⅢ)少于雄虫;3)雌虫触角上的刺形感器(包括ChⅠ和ChⅡ)的长度显著长于雄虫。其他感器的形态及数量在两性触角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都发现了毛形感器、长刺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包括TBⅠ和TBⅡ2个亚型)、钟形感器和隙缝感器5类。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长度在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下颚须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下唇须,隙缝感器少于下唇须;雌虫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雄虫,钟形感器少于雄虫。
- 诸葛飘飘罗森林王满囷张国安
- 关键词:云斑天牛触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