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伟春

作品数:124 被引量:293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32篇文化科学
  • 17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9篇单克隆
  • 39篇克隆
  • 38篇单克隆抗体
  • 38篇抗体
  • 32篇杂交瘤
  • 30篇杂交
  • 30篇杂交瘤细胞
  • 30篇生物学
  • 29篇腹腔
  • 28篇杂交瘤细胞株
  • 27篇生物学研究
  • 26篇专一性
  • 26篇小鼠
  • 26篇小鼠腹腔
  • 23篇教学
  • 19篇链格孢
  • 10篇飞虱
  • 9篇中医
  • 8篇制药工程
  • 8篇生物工程

机构

  • 97篇浙江中医药大...
  • 15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浙江中医学院
  • 2篇杭州医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省中医药...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116篇赵伟春
  • 26篇刘文洪
  • 22篇余勤
  • 22篇万海同
  • 14篇郭莹
  • 14篇朱振洪
  • 8篇陈京
  • 8篇程家安
  • 6篇葛立军
  • 6篇徐孝平
  • 6篇何洁
  • 5篇吴昊
  • 5篇陈民利
  • 5篇丁兴红
  • 5篇李莉
  • 4篇宋忠诚
  • 4篇郭伟
  • 4篇徐艳山
  • 3篇吴昊
  • 3篇沈贵芳

传媒

  • 15篇浙江中医药大...
  • 7篇中国科教创新...
  • 4篇中国高等医学...
  • 4篇科技创新导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教书育人(高...
  • 3篇海外文摘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成药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医教育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科技通报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13篇2021
  • 16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褐飞虱、白背飞虱种内和种间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该文以浙852(籼稻,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秀水11(粳稻,感褐飞虱抗白背飞虱)和协优9308(杂交稻,中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为试验水稻品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在苗龄60天的稻苗(3株/盆)上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
赵伟春
关键词:褐飞虱白背飞虱氨基酸分析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被引量:4
2001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 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在 6~2 4头 /盆若虫和 2~ 6对 /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 ,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 ,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 1 1和协优 930 8上 ,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 ;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 930 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存在互利关系 ,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若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赵伟春娄永根程家安祝增荣
关键词:褐飞虱白背飞虱水稻害虫
识别细极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AtA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所述识别细极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26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所述杂交瘤...
赵伟春李吉二徐云飞陈义妃
文献传递
腹水草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腹水草水提液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以及腹水草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雷尼替丁组给予0.18%雷尼替丁混悬液[0.027g/(kg·d)]灌胃;腹水草各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腹水草水提液[2.8、1.4、0.7g/(kg·d)]灌胃,每天1次,连续14天。于最后1次灌胃后,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模。比较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检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含量。结果腹水草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溃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1),且腹水草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P<0.01);腹水草高剂量组的溃疡抑制率最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组织MDA、NO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以及组织EGF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腹水草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血清和组织MDA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升高,组织NO下降,血清SOD活性升高,组织EGF含量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腹水草水提液具有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减少自由基生成、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控机体中NO和EGF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沈贵芳郭伟赵伟春党海洋李学亮
关键词:胃溃疡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表皮生长因子
识别灰葡萄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BcA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灰葡萄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所述识别灰葡萄孢菌的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21115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所述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BcA4,于2021年5月13日保...
张羽加李吉二李昕禹赵伟春
文献传递
浅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等构成教学模式的五大要素着手,阐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并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赵伟春余勤郭莹刘文洪
关键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识别细极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AtA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所述识别细极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27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所述杂交瘤...
赵伟春李吉二徐云飞高佳丽
文献传递
识别茄病镰刀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FsD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所述识别茄病镰刀菌的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24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所述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Fs...
赵伟春温思思黄唯一徐云飞
文献传递
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2023年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翻译延伸因子-1a(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a,TEF-1a)和微管蛋白基因(tubulin gene,TUB)并双向测序,经DNAMAN 9.0软件拼接后利用基本局部对齐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进行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真菌种类,采用菌饼接种寄主植物和组培苗的柯赫氏法检测致病性,以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室内筛选病原真菌的有效杀菌剂。[结果]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1种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分离物的ITS、TEF-1a和TUB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Diaporthe eres(无性型为Phomopsis oblonga,P.oblonga)相应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73%和96.95%(登录号:LC342971、MW804672、MT561360)。在间座壳属中,分离物与P.oblonga的亲缘关系最近。该菌株接种浙贝母植株和组培苗后诱发浙贝母叶斑病。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异菌脲、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咪鲜胺对该真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_(50))分别为0.174、0.084、1.092、0.041、0.619和0.004μg·mL^(-1);6种杀菌剂对P.oblonga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咯菌腈和异菌脲。[结论]本研究证实,P.oblonga是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是防治浙贝母叶斑病的有效杀菌剂。
卢诗雨温思思杭群莺祁依佳朱振洪赵伟春
关键词:浙贝母叶斑病分子鉴定病原真菌杀菌剂筛选
识别茄病镰刀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FsA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所述识别茄病镰刀菌的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22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所述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Fs...
赵伟春祁依佳黄唯一徐云飞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