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元廷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关节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诱导大鼠
  • 1篇肢体
  • 1篇肢体移植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断裂
  • 1篇韧带损伤
  • 1篇肉瘤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疏松性
  • 1篇双钢板
  • 1篇随访
  • 1篇髓细胞
  • 1篇盆骨
  • 1篇前交叉韧带
  • 1篇前交叉韧带断...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赵元廷
  • 3篇朱勇
  • 3篇廖前德
  • 3篇钟达
  • 2篇李康华
  • 2篇龙海涛
  • 2篇陈刚
  • 1篇李宇晟
  • 1篇朱剑熹
  • 1篇吴建煌
  • 1篇王智
  • 1篇李国军
  • 1篇罗令
  • 1篇唐举玉
  • 1篇罗伟
  • 1篇徐勇强
  • 1篇李鹏

传媒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耻骨联合交锁一例报告
2010年
骨盆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暴力所致,我科收治了一例伴有少见耻骨联合交锁的骨盆骨折患者并进行了长期随访,现报告如下。
朱勇赵元廷
关键词:耻骨联合交锁骨盆骨折长期随访骨折患者高能量
供体骨髓细胞输注诱导大鼠肢体移植免疫耐受
2009年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加供体脾细胞输注联合供体骨髓细胞(DBMC)输注诱导大鼠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5只雄性Wistar大鼠、25只雌性SD大鼠分别作为肢体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实验分为五组:A组:无处理对照组,B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预处理;C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CP预处理,D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加CP预处理,E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联合DBMC输注加CP预处理,每组5只。建立肢体移植动物模型,诱导耐受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及存活时间,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确定耐受状态,采用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结果E组肢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27.6±1.1)d]较A组[(6.8±0.4)d]、B组【(7.2±0.8)d]、C组[(7.8±1.3)d]、D组[(17.8±0.8)d]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组特异性抑制率[(88.00±1.06)%]显著高于B组[(36.90±1.08)%】、C组[(37.90±0.95)%】和D组【(67.20±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嵌合体呈阳性。结论联合CP加供体脾细胞输注及DBMC输注可一定程度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免疫耐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嵌合体的形成可能与免疫耐受的形成及维持有关。
朱勇赵元廷王智唐举玉龙海涛李国军
关键词:骨髓细胞嵌合体免疫耐受
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双钢板技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43.1岁;骨折按照AO/ASIF分型:c1型8例,C2型7例,c3型11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1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5例,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9例,合并鹰嘴骨折经骨折入路2例。采用Mayo评分系统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4~50个月(平均29.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骨折均在5个月内愈合;2例患者存在功能障碍;术后1年肘关节屈曲90°~130°,平均116.8°;伸直丢失0~25°,平均13.2°。根据Mayo评分系统:优15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0.8%。术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尺神经麻痹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浅表及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廖前德赵元廷朱勇龙海涛罗伟钟达朱剑熹
关键词:肱骨肘关节骨板
前交叉韧带断裂对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后,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的生物力学异常变化。方法自愿捐献新鲜成年男性正常膝关节标本共6具,年龄26~35岁,平均31.4岁,为非对称性,左、右膝关节各3具。置于自制运动夹具上并通过电子试验机轴向加载400N负荷模拟膝关节的正常受力,采用压力感受器分别测定ACL完整及ACL断裂时LCL于屈膝0、30、60及90°时应变值。结果屈膝0、30、60及90°位时,ACL完整组LCL承受应变分别为(0.00±1.63)、(—17.20±8.57)、(—24.00±4.80)及(26.50±4.65)με;ACL断裂组分别为(0.75±8.22)、(—52.75±3.33)、(24.30±4.99)及(26.30±4.27)με。屈膝0°和90°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和6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屈膝30°和60°时,ACL断裂后LCL承受异常负荷。屈膝30°时,LCL松弛度增加,其损伤可能性相对较小;屈膝60°时,LCL高度紧张,处于易损伤高危状态。
李康华李鹏罗令李宇晟徐勇强赵元廷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球囊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及探讨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方法]收治7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VP组及球囊PKP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变化、Cobb角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并分析防治骨水泥渗漏的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或球囊PK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KP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改善情况优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VP和球囊PKP术均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球囊PKP组优于PVP组.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关键因素.
廖前德陈刚钟达吴建煌赵元廷
关键词:骨质疏松关节成形术
骨肉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骨肉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为阐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8例骨软骨瘤和36骨肉瘤中的PTEN、CD34蛋白的表达,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PTEN在骨肉瘤中和骨软骨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和88.9%,骨肉瘤组低于骨软骨瘤组,PTEN蛋白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骨肉瘤组织中,Ⅲ期骨肉瘤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Ⅱ期(ⅡA期、ⅡB期)组相比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ⅡA期与ⅡB期骨肉瘤的PTEN蛋白的表达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骨肉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未见明显相关性。④骨肉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强度与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915,P〈0.01)。【结论】①PTEN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低表达,在骨软骨瘤组织中高表达;在骨肉瘤的Ennecking外科分期中,ⅡA、ⅡB期的PTEN蛋白表达高于Ⅲ期,PTEN蛋白的表达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骨肉瘤的浸润、转移相关。②提示PTEN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强度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呈明显负相关,骨肉瘤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和降低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廖前德陈刚钟达李康华赵元廷
关键词: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