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电流密度对碳钢微弧氧化层耐液态铅铋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提高碳钢耐液态Pb-Bi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熔钎焊的方法,对6061铝合金和Q235钢进行搭接焊,焊后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焊接接头制备微弧氧化陶瓷层,将其放入350℃的高温液态Pb-Bi中进行300h静态腐蚀试验。结果选用钨极氩弧焊机,用ER4043焊丝作为钎料,通过调节焊接参数,在焊接电流为85 A、焊接速度为140 mm/min的参数下,铝层与Q235钢的结合强度达到182 MPa,金属间化合物厚度为7.3μm。在2 g/L KOH+4 g/L Na2Si O3·9H2O的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试验,放电孔洞直径和数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对比发现,在10A/dm2下生成的氧化膜层厚度适宜,同时致密性较好,陶瓷层由γ-Al2O3和α-Al2O3组成。经过静态腐蚀后,Q235碳钢母材试样表面被明显腐蚀,而Q235钢微弧氧化后的试样则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其中10 A/dm2电流密度参数下制得的氧化膜层耐蚀性能最优。结论微弧氧化陶瓷膜层可显著提高材料在高温液态Pb-Bi合金中的耐腐蚀性能,且膜层致密性和厚度会影响其对材料的保护作用。
- 朱强陈文彬雷玉成赵军
- 关键词:熔钎焊微弧氧化陶瓷层电流密度
- 微弧氧化处理对碳钢表面耐LBE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以Q235钢为基材,制备微弧氧化陶瓷层,提高钢铁材料耐LBE腐蚀性。方法采用TIG熔-钎焊并添加ER4043焊丝的方法,对1.5 mm厚的5A06铝合金和3 mm厚的镀锌Q235钢进行焊接,焊后对接头进行280℃保温30 min的退火热处理。同时,采用合适的微弧氧化工艺在铝/钢焊缝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层,研究微弧氧化处理对钢材耐LBE腐蚀性的影响。结果采用TIG熔-钎焊的方法对铝/钢异种金属进行焊接时,铝/钢界面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金属间化合物层,对铝/钢熔-钎焊接头进行280℃保温30 min的退火热处理后,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可达9~10μm,化合物层主要由Al_8Fe_2Si相和少量的[Al,Fe,Si]、Al_(13)Fe_4相组成,接头抗拉强度高达185 MPa,且断裂发生在铝母材处。微弧氧化处理可使焊缝表面原位生成均匀的陶瓷层,陶瓷层表面呈"火山状"形貌,且"火山状"物质的中心有较多不同尺寸的放电微孔。陶瓷层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和莫来石相组成,且其表面粗糙度较低。Q235钢经过腐蚀后,表面出现较多的腐蚀坑,Pb、Bi元素向碳钢内部扩散;而陶瓷层经过腐蚀后,表面没有明显的腐蚀现象。结论微弧氧化处理可显著提高钢铁材料耐LBE腐蚀性,阻碍Pb、Bi元素向钢铁内部的扩散。
- 朱强赵军雷玉成陈文彬
- 关键词:退火热处理微弧氧化陶瓷层耐腐蚀性
- 小麦双轴旋耕播深控制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为解决小麦播种过程中播深一致难以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播深控制装置的双轴旋耕播种机。机组采用前旋耕刀组正转深旋,后旋耕刀组反转浅旋抛土,后置播深控制装置铲土板与旋耕刀组联合作用产生平整种床,后刀轴旋耕刀反旋所抛土壤部分越过挡土板均匀覆盖在种层上完成覆土,实现小麦种子3~5mm的播深均匀一致。通过建立刀尖轨迹运动方程,分析了前旋耕刀组正转深旋、后旋耕刀组反转浅旋的合理性,运用旋耕抛土理论建立了后刀轴旋耕刀被抛土粒的轨迹方程,确定了在机器前进速度、旋耕刀转速、回转半径等参数设定下的抛土率,以抛土率为理论依据、小麦播种深度为农艺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小麦播种深度为40mm时的后旋耕刀组旋耕深度、播深控制部分挡土板上沿相对后旋耕刀轴中心的安装高度及挡土板高度。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实际样机进行田间试验,测得播种深度平均值为37.04 mm,播深合格率可达92%,实际覆土厚度与理论设计厚度的相对误差约为7.4%;进一步跟踪小麦出苗后播种深度,测得小麦苗体根茎部反映播种深度的特征长度平均值为33.76mm,播深合格率为90%。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轴旋耕的反旋抛土播深控制装置可以较好地保证小麦种子的播深一致,符合小麦播种农艺要求。
- 潘浩然胡建平骆佳明刘伟赵军
- 关键词:小麦
- 碳钢熔-钎焊层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
- 2018年
- 目的在碳钢表面制备结合强度较高的微弧氧化陶瓷层。方法采用铝-钢熔钎焊技术,在Q235钢表面获得具有较高结合强度的铝层,再通过微弧氧化在铝层表面生成氧化物陶瓷层。结果通过添加ER4043焊丝作为钎料,金属间化合物层主要由[Al,Fe,Si]相、Al_8Fe_2Si相和少量的Al_(13)Fe_4相组成,平均厚度为7μm,铝层与Q235钢的结合强度达到181 MPa。在2 g/L KOH+4g/L Na_2Si O_3·9H_2O电解液中,陶瓷层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主要成分为α-Al_2O_3和γ-Al_2O_3,且γ-Al_2O_3相含量较高,微弧氧化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氧、硅元素都参与了反应。微弧氧化过程中,陶瓷层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0 min后,试样表面放电孔洞呈"火山口"状,孔洞孔径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频率下,陶瓷层表面均存在少量裂纹,并且裂纹都产生在"火山口"状放电孔洞附近,同时随着频率的增加,陶瓷层表面孔洞孔径减小,陶瓷层厚度增加,但当频率到达600 Hz后,陶瓷层厚度变化不再明显。结论采用铝-钢熔钎焊技术,铝层与钢基体结合强度远高于其他复合技术中铝层和钢基体的结合强度,对于解决钢铁材料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容易剥落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微弧氧化过程中,陶瓷层厚度不断增加,提高微弧氧化频率,陶瓷层致密性提高。
- 陈文彬朱强雷玉成赵军
- 关键词:Q235钢微弧氧化陶瓷层
- 基于离散元的双轴旋耕机功耗预测模型被引量:22
- 2020年
- 针对双轴旋耕机结构参数复杂、功耗高,受耕作时节限制,难以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减阻降耗研究的问题。基于离散元法,构建双轴旋耕秸秆土壤耕作模型,研究了双轴配置参数对功耗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建立了功耗的数学预测模型。模型优化的结果表明,当前后刀轴回转半径均为195 mm,后轴相对于前轴垂直距离为99.8 mm,前后轴回转圆水平距离为100.6 mm,获得的功耗最小为9.018 kW。为了验证功耗模型的准确性,在固定工作参数下,进行了原尺度整机仿真试验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真实原尺度旋耕机的田间试验功耗与整机仿真值误差均值为9.5%,范围为5.8%~13.4%,结合响应面分析说明功耗数学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表明旋耕机刀组在缩放过程中误差变化较小,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双轴配置参数对双轴旋耕机在稻茬田地作业功耗的影响。
- 胡建平赵军潘浩然刘伟赵星升
- 关键词:功耗离散元
- 基于C-NCAP某座椅鞭打试验仿真和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按照2021版C-NCAP要求,对某车型座椅进行鞭打试验,通过鞭打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挥鞭伤较为严重,鞭打得分较低。针对这一问题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用LS-Dyna显示非线性动力学求解器进行求解,并将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标分析。在对标合格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析鞭打损伤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参数,优化参数如下:座椅靠背左右侧板厚度、座椅靠背支撑板厚度、座椅靠背上横杆厚度以及头枕杆直径。根据优化后的结果可知,优化后的假人挥鞭伤减小,鞭打得分提高,大大增强了座椅防挥鞭伤的能力。
- 赵军江圆迪毛晨曦刘会霞
- 关键词:座椅靠背非线性动力学
- 喷雾机器人重喷漏喷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喷雾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由于两驱动电机的不一致性和地面不平整等因素,会偏离航线产生“跑偏”现象,从而造成重喷和漏喷区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运用模糊控制方法,在机器人偏离预定行驶轨迹时改变两轮的转速,以实时地控制机器人及时调整和消除“跑偏”现象。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的效果良好。
- 崔军邱白晶赵军
- 关键词:植物保护模糊控制跑偏
- 基于行人腿部保护的某车型保险杠结构优化
- 2024年
- 依据2018版C-NCAP对某车型保险杠与行人腿部进行碰撞试验,发现Y=0 mm碰撞位置小腿上部弯矩T 1数值较大,未达到规定的行人腿部保护满分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建立了行人腿部与汽车保险杠碰撞有限元模型,使用LS-DYNA软件计算求解,对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依据仿真结果优化该车型保险杠结构,通过改变小腿防撞横梁的Z向宽度和在防撞泡沫上设置减弱孔,达到了更好的支撑和吸能效果。对改进后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有效降低上部弯矩T 1的最大值,并达到C-NCAP的满分要求。
- 江圆迪赵军娄万里刘会霞
- 关键词:保险杠C-NCAP行人腿部保护结构优化
- 某座椅鞭打试验仿真与优化被引量:1
- 2024年
- 针对某款座椅在鞭打试验中假人挥鞭伤较为严重,鞭打得分较低的问题,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座椅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鞭打仿真分析,得到对鞭打伤害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调角器刚度系数、头枕杆直径、靠背左侧支撑板厚度、靠背右侧支撑板厚度、靠背后部支撑板厚度、座垫右侧支撑板厚度和座垫左侧支撑板厚度,利用哈默斯雷试验设计方法对上述7个设计变量进行样本点采集,并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进行近似模型拟合,采用全局响应面法对近似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模型的精度满足要求,优化后鞭打得分提高,座椅抗挥鞭伤性能显著提升。
- 王元兰赵军毛晨曦刘会霞
- 关键词:座椅多目标优化
- 评估排种器下落种距的光电系统被引量:3
- 2005年
- 针对以往评估播种机播种后种子落于土中的种距时评估系统存在准确性差、效率低、结构复杂等不足之处,采用光电系统采集种子下落事件,直接用并口采集数据,通过计算机程序处理采集信号,从而可以快速地获得种子先后下落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乘以播种机的前进速度即为种子间的距离.试验研究表明,系统能根据所测种距样本得出多种种距的评价指标如合格指数、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同时也验证了系统测量种距的准确性.该系统既能快速精确地检测种距和在田间用于实时控制种距,又适于研制和开发新型排种器.
- 赵军邱白晶章亦春徐景
- 关键词:播种机排种器光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