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章
- 作品数:26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探索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arcinoma,HNSCC)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初诊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HNSCC患者25例,所有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3个周期,具体用法:PD-1抑制剂200 mg,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方案为铂类联合紫杉类化疗药物(不适合铂类或紫杉类患者调整为氟尿嘧啶、吉西他滨)。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估近期疗效,根据PD-L1表达分层分析每亚组疗效分析,另外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21例(84%),其中肿瘤体积缩小≥50%为15例(60%),客观缓解率(ORR)为84%,疾病控制率(DCR)为88%。16例患者进行了联合阳性分数(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检测评估PD-L1表达情况,CPS≥5占50.0%(8/16),其中CPS≥20占25.0%(4/16),另外9例患者未能行CPS检测而PD-L1表达不明。根据PD-L1表达分层分析来看,5≤CPS<20和CPS≥20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均≥50%,ORR为100%,而CPS<5的所有患者中1例PR肿瘤体积缩小≥50%,PD为2例,ORR为62.5%(5/8)。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和贫血。3例患者出现甲功异常,1例肾功能损害,2例肝功能损害,2例肺炎患者。无3-4级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晚期HNSCC,尤其IVA/IVB期患者,诱导免疫治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近期疗效明显,对于CPS≥5的患者疗效更显著,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有望成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新的治疗模式。
- 刘海英赵广章崔巍谷振芳胡东玉赵静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鳞状细胞诱导化疗免疫疗法
- 乳腺原发性黑色素瘤诊治1例
- 2023年
- 乳腺原发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实质发病更少,鲜有报道。现报道1例乳腺实质原发性黑色素瘤诊治经过,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供临床参考。
- 赵广章刘海英
- 关键词:乳腺黑色素瘤手术
- 乳腺癌p53和C-erbB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原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516例乳腺癌组织中p53、C-erbB2、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的相互关系。结果 516例患者C-erbB2、p53、ER、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p53为43.7%、56.7%、43.2%、41.4%。C-erbB2、p53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呈正相关,ER、PR表达则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53、C-erbB2、ER、PR可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 孙玉芳山长平赵广章张春梅
- 关键词:乳腺癌C-ERBB2P53ERPR
-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和化疗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均至少采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化疗副反应分析,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总体评价疗效。结果:该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为87.50%,完全缓解10.71%,部分缓解76.78%,疾病稳定12.50%;化疗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化疗反应可耐受。结论: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化疗副反应可控制。
- 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熊斌孙玉芳
- 关键词:晚期新辅助化疗化疗副反应
- 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对乳腺癌HER-2检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石蜡标本乳腺癌HER-2基因和免疫组化法(1HC)检测HER-2蛋白表达的结果。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免疫组化技术(IHC)分别检测20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HER-2基因和HER-2蛋白表达,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3例HER2IHC结果阳性110例(54%),阴性93例(46%);FISH结果阳性60例(阳性率29%),阴性143例(71%)。93例HER-2蛋白为阴性的患者中,HER-2基因表达阴性的87例,符合率93.6%(87/93);58例HER-2蛋白为+的患者中,HER-2基因表达为阳性的11例,符合率为19.0%(11/58);29例HER-2蛋白为++的患者中,HER-2基因表达为阳性的22例,符合率75.9%(22/29);23例HER-2蛋白为卅的患者中,HER-2基因表达为阳性的21例,两者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对于IHC法初筛为阴性(-)或强阳性(卅)的患者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91.3%)较高,可选择性的进行FISH实验,尤其对于5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者符合率(≥97.7%)更高,而对于IHC法初筛为阳性(+~+T)的患者应再进行FISH实验以确定HER-2基因的状态。
- 董海新张仁亚刘启龙赵元明孙卓祥郭焕赵广章陈涛
- 关键词:乳腺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化法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对HCCR-1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对人宫颈癌基因(HCCR)-1影响。方法以开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时间为截点,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55例作为对照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治疗),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55例作为观察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及治疗后2、3个月HCCR-1阳性检出率,入院时及治疗后2个月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以及观察组治疗期间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2和3个月,乳腺癌病灶和周围组织HCCR-1阳性检出率2组均低于入院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CD3+、CD4+和CD4+/CD8+2组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完全缓解率74.55%(41/55)高于对照组52.73%(29/55)(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1例,皮肤潮红2例,骨髓抑制1例,给予对症治疗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可降低HCCR-1水平,促进免疫指标恢复,改善近期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
- 赵广章刘海英张开通李磊熊斌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保乳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CD3+CD4+/CD8+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
- 2022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3例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n=37)与多西他赛组(n=46)。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化疗,多西他赛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化疗,比较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功能抑制、口腔溃疡、脱发、心脏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安全性较高,肝功损伤、过敏反应及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广章刘海英熊斌谭文彬
-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乳腺癌多西他赛
- TAC方案与A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TAC)与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方案(AT)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TAC组43例为观察组,AT组32例为对照组,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毒副反应分析,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总体疗效,远期疗效通过随访观察,评估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1.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6,P=0.033);化疗毒副反应严重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重,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肠道反应X2=2.931,P=0.087;骨髓抑制)(2=1.586,P=0.208;脱发x2=1.367,P=0.242;心脏毒性x。=1.114,P=0.291);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0,P=0.332)。结论TAC方案与A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显著,近期疗效TAC方案优于AT方案,远期疗效相差不大。
- 赵广章刘海英刘静刘启龙
- 关键词:乳腺肿瘤多西他赛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乳腺癌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目前多基因、多靶点联合治疗已成为肿瘤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ES组、rAd/p53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处理;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肿瘤的体积,并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microvessel densit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结果:成瘤后ES组,rAd/p53组和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1.75%、43.36%和58.68%,rAd/p53组和联合组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P<0.05),联合组抑瘤作用更为显著;对照组、ES组、rAd/p53组与联合组肿瘤组织的MVD及VEGF表达H-评分分别为(30±5、24±4、24±4、18±4)和(46±8、39±8、40±5、29±5),联合组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均未见不良反应,体重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rAd/p53可显著抑制裸鼠乳腺癌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
- 赵广章戚晓东常志坤
- 关键词:内皮抑素P53乳腺癌裸小鼠
- p170和p5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70和p53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1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96例乳腺癌组织中p170阳性表达率为65.25%(54/96),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53阳性表达率为41.67%(40/96),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170与p53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p170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他们是重要的病理指标,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 赵广章戚晓东常志坤
- 关键词:乳腺癌P170P53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