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旭东

作品数:343 被引量:2,038H指数:2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9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9篇医药卫生
  • 79篇哲学宗教
  • 24篇文化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8篇心理
  • 37篇家庭治疗
  • 34篇心理治疗
  • 33篇精神病
  • 29篇家庭
  • 25篇抑郁
  • 22篇心理健康
  • 20篇大学生
  • 19篇家庭功能
  • 17篇心身
  • 17篇少年
  • 16篇心理学
  • 16篇精神卫生
  • 15篇躯体
  • 15篇系统家庭治疗
  • 14篇心身医学
  • 13篇脑震荡
  • 12篇疗法
  • 11篇医学生
  • 11篇干预

机构

  • 219篇同济大学
  • 73篇昆明医学院第...
  • 50篇同济大学附属...
  • 29篇同济大学附属...
  • 28篇昆明医学院
  • 18篇上海市浦东新...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第六...
  • 10篇云南省药物依...
  • 9篇广东医学院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广州市惠爱医...

作者

  • 335篇赵旭东
  • 36篇许秀峰
  • 23篇陈发展
  • 18篇史靖宇
  • 17篇姚玉红
  • 17篇王继堃
  • 16篇于建云
  • 13篇许冰莹
  • 13篇郭泽云
  • 13篇黄蕾
  • 13篇刘亮
  • 12篇马希权
  • 11篇万崇华
  • 10篇曾勇
  • 9篇郭万军
  • 9篇王璐
  • 9篇王艳波
  • 8篇王继才
  • 8篇吴春云
  • 8篇林海英

传媒

  • 48篇中国心理卫生...
  • 16篇同济大学学报...
  • 16篇中华行为医学...
  • 13篇中华精神科杂...
  • 13篇临床精神医学...
  • 1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0篇国际精神病学...
  • 9篇中国医刊
  • 9篇心理学通讯
  • 7篇中国健康心理...
  • 6篇中国临床心理...
  • 6篇云南医药
  • 6篇心理与健康
  • 5篇德国医学
  • 5篇医学与哲学(...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2
  • 8篇2021
  • 14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16篇2017
  • 17篇2016
  • 15篇2015
  • 25篇2014
  • 18篇2013
  • 21篇2012
  • 18篇2011
  • 15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17篇2006
  • 11篇2005
  • 21篇2004
3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诺族地区饮酒情况及其相关精神卫生状况调查分析(摘要)
2005年
郭万军许秀峰赵旭东
关键词:基诺族饮酒情况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卫生问题患病情况经济文化
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家庭动力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从系统的角度探索少年焦虑障碍的家庭结构、互动、气氛及观念等动力性特征,促进对少年焦虑障碍的发病和症状维持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的理解。方法:采用目的性取样,选取就诊中的少年焦虑障碍患者共17名,应用自编半结构访谈提纲引导,对入选样本进行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原理对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获得84个初级主题、25个次级主题以及3个与家庭动力相关的综合性主题;少年患者作为家庭动力系统的承担者,参与并维持家庭系统功能。结论:(1)家庭价值系统与患者自我价值系统的冲突可能是少年焦虑障碍发病及症状维持的重要因素;(2)把少年心理问题置于家庭系统中,有助于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
马希权赵旭东
关键词:少年焦虑障碍
校园欺凌与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双重影响:一项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987位中国辽宁、上海和江西三个省的初高中学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结果校园欺凌与NSSI呈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420,标准化系数=0.247,Z=18.1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自伤风险也越高。攻击性行为与NSSI之间同样存在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230,标准化系数=0.201,Z=14.301,P<0.001),攻击性行为越强烈,自伤风险也越高。校园欺凌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1.052,标准化系数=0.708,Z=75.2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攻击性行为也越严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解释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NSSI具有显著影响,且青少年的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存在地区差异。预防和干预措施应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师生间沟通,提高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增进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以降低青少年NSSI风险。
张萌萌杨舒然柯强赵旭东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青少年
面对危机,心理干预不可或缺
2020年
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都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有时心理影响更严重。面对危机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缓解痛苦、鼓舞士气、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矫正社会行为等作用,既有助于人们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又能让人们学到应对危机的策略与手段。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后,我国通过严格的防控手段遏制疫情传播,同时也做了大量的心理干预、援助工作。
赵旭东
关键词:疫情暴发心理平衡心理干预调节情绪社会认知疫情传播
62名性罪错妇女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析
1991年
一、前言近年来,性罪错现象在部份地区重新出现,导致性病再次流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性犯罪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动机外,还存在诸如性淫乱,罪错者的心理、行为因素等,目前这方面研究尚不多,本文特就人格特点进行问卷分析。本文作为性病防治对策研究之一部份,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用)
赵旭东李荫许秀峰彭淑昆杨艳杨昆龚克怡
关键词:性罪错妇女艾森克人格问卷
全文增补中
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家庭功能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家庭功能特征。方法临床连续入组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84例(年龄14—18岁),同时,以地区、性别、年龄匹配健康学生样本124例进行对照研究,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CV)、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II)及一般人口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组与对照组在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焦虑组的家庭亲密度得分[(64.82±9.63)分]低于对照组[(69.72±8.91)分],而沟通、情感卷入和行为控制维度[(2.34±0.45)分,(2.52±0.44)分,(2.46±0.32)分]得分高于对照组[(2.12±0.34)分,(2.36±0.42)分,(2.24±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好的家庭经济状况(OR:0.784;95%CI:1.459~3.396)、高家庭亲密度(OR=0.969;95%CI:0.942—0.998)是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保护性因素,而过度的行为控制(OR=2.181;95%CI:0.993—2.441)是其危险性因素。结论焦虑障碍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亲密度高的家庭关系和适当的行为控制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姚玉红马希权赵旭东赵娟
关键词:青少年焦虑障碍家庭功能
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量表的修订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情况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29题的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进行修订,并检验其在大学生的适用情况。方法在广东省选取两所大学共1 048名大学生并发放问卷,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定性分析进行条目删减,对另一大学生样本共517份数据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29题量表最终修订为23题量表,量表各维度Cronbach系数分别是0.838、0.788、0.711、0.688,各维度得分与各效标得分显著相关,显示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较理想,结构效度较好。结论新版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量表因子结构更清晰,测量指标符合要求,适合大学生使用。
曾伟楠赵旭东万崇华谭健烽禹玉兰曾家勇于磊
关键词:家庭动力学家庭治疗家庭功能
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家属感知的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特征。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MSPSS)和家庭功能量表(FAD)对50例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抑郁症患者家属组)及5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①抑郁症患者家属组MSPSS评分中的社会支持总分(45.1±11.8)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5±9.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抑郁症患者家属组的FAD评定除情感卷入维度外,其他5个维度(问题解决、交流、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和总体功能均在不健康家庭功能范围之内;并与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问题解决(r=0.228,P<0.05),交流(r=0.250,P<0.05),角色(r=0.209,P<0.05),情感反应(r=0.291,P<0.01),行为控制(r=0.289,P<0.01)和总体功能(r=0.217,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属体验到社会支持程度较低,家庭功能有缺陷;社会支持可能影响到家庭功能。
王继堃赵旭东
关键词:抑郁症家庭功能社会支持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 mice recently recovered from motor disorders after 3-nitropropionic acid intoxication
2008年
Objective Striatum may be involved in depressive disorders according to the neuroimaging analysis and clinical data. However, no animal model at present supported the possible role of striatu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 mice recently intoxicated with 3-nitropropionic acid (3- NP), a widely known toxin that selectively damages the striatum in the brain. Methods Mouse model was made with subacute systemic 3-NP treatment, and th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was measured using the duration of immobility during forced swimming test (FST). Results When the mice at day 15 post-intoxication just totally recovered from motor deficits, the duration of immobility in FST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s. Th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was not due to the fatigue or general sickness following 3-NP intoxication and could be reversed by the antidepressant, desipramine hydrochloride. In two successive FST in 24 h interval, th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could be observed again in subsequent FST (at day 16 post-intoxication), and the mice presented a normal "learned helplessness". Conclusion A novel depression animal model could be established in mice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recovery from 3-NP intoxication. Th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might occur independently without involvement of cognitive defects, and the striatal lesions may underlie th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attributable to 3-NP intoxication.
李晓敏诸秉根马莎周蔚魏征郑羽翔赵旭东朱容申
关键词:DEPRESSIONSTRIATUMMICE
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特点与青少年自尊抑郁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的特点及其与子女自尊、抑郁的关系.方法 运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自尊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上海一所中学257名学生及其任一位家长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①子女家庭亲密度[(69.02±11.49)分,(70.60±9.60)分]、适应性评分[(43.84±9.25)分,(46.56±7.86)分]低于父母评分,家庭适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4,P<0.01).②学生的自尊水平与家庭亲密(r=0.525)、家庭适应(r=0.427)正相关(P<0.01);抑郁水平与家庭亲密(r=-0.565)、家庭适应(r=-0.475)呈负相关(P<0.01).③按亲子家庭功能评分差异分组,亲子觉知差异较大组学生自尊水平低,抑郁水平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亲密与适应性与子女的自尊、抑郁水平相关,亲子家庭功能觉知差异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
茆正洪闵惠萍赵旭东
关键词:自尊抑郁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