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赵良启

赵良启

作品数:100 被引量:537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轻工技术与工...
  • 24篇医药卫生
  • 17篇化学工程
  • 16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8篇发酵
  • 16篇羟基丁酸
  • 15篇根瘤
  • 15篇根瘤菌
  • 12篇胞外多糖
  • 7篇酿造
  • 7篇分子
  • 7篇RHIZOB...
  • 6篇液态发酵
  • 6篇中华根瘤菌
  • 6篇软骨
  • 6篇烷酸
  • 6篇细胞
  • 6篇可降解
  • 6篇老陈醋
  • 6篇共聚
  • 6篇分批发酵
  • 6篇汾酒
  • 5篇山西老陈醋
  • 5篇生物可降解

机构

  • 91篇山西大学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太原市疾病预...
  • 2篇天津农学院
  • 2篇山西职工医学...
  • 2篇山西省生物研...
  • 2篇学研究院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辐射防护...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山西生物应用...
  • 1篇山西煤炭中心...
  • 1篇山西省医用组...

作者

  • 91篇赵良启
  • 31篇吕利华
  • 10篇张婵
  • 9篇张永红
  • 8篇梁丽绒
  • 8篇王海宾
  • 8篇董岳峰
  • 7篇肖婧凡
  • 7篇冯涛
  • 7篇韩勇
  • 7篇黄晓波
  • 7篇陈璋
  • 6篇程红兵
  • 6篇任盛
  • 5篇张建国
  • 5篇黄海东
  • 5篇林汲
  • 4篇陈艳丽
  • 4篇陆兴
  • 4篇武斌

传媒

  • 11篇山西化工
  • 7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生物技术
  • 5篇微生物学通报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中国酿造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首届微生...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菌物系统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1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费氏中华根瘤菌合成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的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进行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合成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P(HB-HH)]的研究,通过摇瓶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癸酸盐调控条件,采用发酵罐分批发酵和两阶段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及两步加盐法研究了P(HB-HH)的高密度发酵技术参数。经55h发酵,P(HB-HH)产量可以达到17.55g/L,其中HH单体含量占共聚体的20.6%,该共聚体的分子量约为1.4×105D。结果表明S.fredii的生产性状优良,有可能通过该菌株的高密度发酵与代谢调控实现P(HB-HH)的工业化生产。
张婵董岳峰王海宾赵良启
关键词:费氏中华根瘤菌补料分批发酵
VEGF-P(HBHO)NPs缓释微球的制备性能及生物学活性检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W1/O/W2超声乳化法制备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按照培养液中所含成分不同分为3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纳米微球组、对照组,其中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设为10、20、50μg/L。结果培养第1、3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与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第5、7天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高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P<0.01),即纳米微球缓慢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第7、10天载药纳米微球组微血管内皮细胞仍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P(HBHO)NPs对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缓释作用,比单纯VEGF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更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持续促进其增殖。
任玮张永红肖威陆兴赵良启
关键词:微球体
发酵生产L-乳酸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1
2005年
L -乳酸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重要的有机酸。概述了生产制备 L -乳酸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着重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L -乳酸的研究现状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赵鑫赵良启谢红
关键词:L-乳酸发酵工艺米根霉化学合成法发酵法
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磁性载药缓释纳米微球的研究
随着药剂学的迅速发展,要求药物剂型利于有效控制药物剂量、提高药物稳定性和利用率、实现药物靶向输送以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磁性靶向药物控释系统主要用在肿瘤的治疗上,将磁性材料、抗癌药物包裹于高分子材料中制成...
陈璋张婵郭羽张晓艳赵良启
关键词:纳米微球共聚物羟基丁酸
文献传递
磁性纳米材料固定化酯化酶在白酒酿造中的潜在应用
本文提出了将白酒酿造中的酯化酶固定在氧化铁磁性纳米材料上,通过在外部施加磁场,就可以很方便地将酿酒体系中的固定化酶制剂回收,从而实现酯化酶的重复利用。酯化酶的固定化有望改进其贮存稳定性、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甚至可能提高...
丁国斌李彬春赵良启
关键词:白酒酿造酯化酶成本控制
文献传递
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表面修饰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多聚赖氨酸表面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骨组织工程支架对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冷冻干燥/颗粒沥滤法制备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将其置于0.1,1.0,10g/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负压排气吸附进行表面修饰。灭菌后的支架置于48孔板,接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1,4,7,10,14d取样。结果:3个多聚赖氨酸修饰组的细胞黏附率均高于支架-细胞组(P<0.01),且细胞黏附率随多聚赖氨酸修饰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1,4d时10g/L多聚赖氨酸修饰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两组,但至10,14d时却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有利于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率,但1.0g/L的多聚赖氨酸修饰更有利于细胞的增殖与促成骨分化。
林汲谢红张婵张永红许钰吕利华赵良启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表面修饰
山西老陈醋产酸功能菌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跟踪老陈醋醋醅的酿造过程,分离了醋醅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共96株。分析了老陈醋醋醅酿造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代谢产物的积累过程。通过对分离获得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初筛,确定了8株产酸菌,而后,对产酸菌的代谢特性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4株产酸功能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传统分类法将4株产酸功能菌株分别归属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巴斯德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该结果可为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酿造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基础。
弓晓艳吕利华武振宇沙文革赵佳童敏江赵良启
关键词:醋醅DNA
汾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以汾酒酿造过程中分离到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汾酒生产条件进行了纯种发酵试验,采用气相与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其主要代谢产物。初筛结果发现,主要代谢产物包括乙醛、乙醇、乙酸乙酯、乳酸和乙酸等。依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选出相应高产菌株进行了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发酵试验,确定了30株与主要代谢产物相关的功能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毕赤氏酵母属、卵胞酵母属、酵母菌属、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等。本文研究结果为探索汾酒酿造机理和优化酿造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
童敏江雷振河李琦吕利华赵良启
关键词:代谢产物
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16
2006年
综述了已经工业化生产的黄原胶、结冷胶和热凝多糖的历史与现状,重点介绍了三种多糖的应用情况,以及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细菌胞外多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黄晓波赵良启
高糖化酶活的菌种、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糖化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获得一株高糖化酶活黑曲霉突变株IN7-31,保藏号为CGMCC No.1818,该突变株糖化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3.5倍左右,能够有效提高淀粉质原料的利用率。应用该突变株建立了...
赵良启吕利华梁丽绒武斌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