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健平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3篇严重颅脑损伤
  • 3篇预后
  • 3篇重颅脑损伤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血肿
  • 2篇神经胶质
  • 2篇酸性蛋白
  • 2篇颅内
  • 2篇胶质
  • 2篇GFAP
  • 2篇出血
  • 1篇导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修补术
  • 1篇修补术后

机构

  • 8篇重庆市急救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邓健平
  • 5篇方波
  • 5篇刘科
  • 2篇孙晓川
  • 2篇张清涛
  • 2篇熊学华
  • 1篇徐磊
  • 1篇胡晞
  • 1篇郑亚东
  • 1篇高英
  • 1篇王科

传媒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强化降压治疗与预后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邓健平余星方波周维多
联合检测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对严重颅脑损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6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24h、3、7、14d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其中12h~3d的平均值作为初期值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7~14d平均值作为后期值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并与峰值及平均值比较。结果 (1)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重型(GCS6~8分)与特重型颅脑损伤组(GCS 3~5分)相比,3种标记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预后不良组(GOS 1~3分)标记物峰值、平均值及后期值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GOS 4~5分)(P<0.005),3个值均与预后呈负相关,后期值与预后的相关性最大。3种标记物中GFAP后期值差异尤为显著(P<0.001)。结论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评判重型颅脑损伤或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依据。3种标记物水平对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中GFAP后期值是评估严重颅脑损伤预后的较好的指标。
邓健平孙晓川刘科方波熊学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联合检测S-100B、NSE、GFAP、UCH-L1对严重颅脑损伤伤情判断及预后预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严重颅脑损伤(TBI)后血清S-100B、NSE、GFAP、UCH-L1水平在伤情判断及预后预测中的意义。  方法: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6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小时、24小时、3天...
邓健平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指标酶联免疫吸附
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GFAP、UCH-L1与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端水解酶(UCH-LI)水平变化与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h及36h血清GFAP和UCH-L1水平,所有患者12h内进行头颅CT检查,6个月后所有患者以格拉斯哥预后(GOS)进行预后判断;分析GFAP和UCH-L1与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另选56例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GFAP、UCH-L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GFAP在CT表现为局灶性损害的患者中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其在弥漫性损害的患者中的水平(P<0.05);UCH-L1在CT表现为弥漫性损害的患者中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其在局灶性损害的患者组中的水平(P<0.05)。预后不良的患者(GOS 1~3分)的GFAP和UCH-L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GOS 4~5分)(P<0.05),GFAP和UCH-L1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GFAP、UCH-L1是较好的预测严重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GFAP、UCH-L1的水平在局灶性和弥漫性脑损害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均可以反映不同的受伤类型。相比于单纯CT检查,GFAP、UCH-L1水平能更准确的反映神经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细胞损害。
邓健平孙晓川刘科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预后
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用于重度昏迷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观察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用于重度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重度昏迷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序贯营养疗式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一般营养支持。治疗周期为14天。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TLC),比较7天与14天TP、ALB与TLC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治疗结束两组的TP、ALB、TLC的改善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用于重度昏迷患者疗效明显,可以向患者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抵御能力.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邓健平
关键词:重度昏迷并发症
与大脑浅静脉受压相关的创伤性脑水肿1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脑损害,部分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脑水肿可能有特殊的原因,其中静脉窦受压已引起重视。本文经动态头部CT血管造影(CTA)(静脉期)检查证实1例创伤性脑水肿与伤侧硬脑膜下血肿所致大脑浅静脉受压相关。
方波刘科邓健平张清涛
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脑膜下血肿脑水肿浅静脉
脊柱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预防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索影响脊柱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重庆市急救中心接受治疗的104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患者尿路感染例数,尿路感染病原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脊柱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04例脊柱损伤患者出现32例尿路感染;检测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26.09%),以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30株(65.22%),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4株(8.69%)。患者不同年龄段、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排尿方式、脊柱损伤病程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23、9.638、4.957、12.347、8.952,P均<0.05),其中21~40岁患者、C级和D级损伤程度患者、腰段、骶段损伤部位患者、间歇导尿排尿方式患者、病程>24个月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45.16%、89.47%及81.82%、55.17%、50.00%、80.77%、9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脊柱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患者排尿方式、脊柱损伤病程是影响脊柱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损伤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脊柱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排尿方式、脊柱损伤病程是影响脊柱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在患者康复期应该做好相应尿路感染预防措施。
王科胡晞高英邓健平郑亚东
关键词:脊柱损伤尿路感染间歇导尿革兰阴性菌排尿方式
46例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与围术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分析与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明显相关的围术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72例颅骨修补手术病例,将术后颅内出血与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72例患者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6例,术中悬吊问题、术中止血不彻底、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过度引流是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在颅骨修补围术期应尽量避免术中悬吊问题、术中应严格止血、避免出现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过度引流,可以有效地减少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邓健平刘科方波张清涛熊学华
关键词:颅内出血颅骨修补术
CT动脉造影及颅内压与静脉窦骑跨性硬膜外小血肿手术时机选择被引量:2
2011年
总结2例静脉窦骑跨性硬膜外小血肿临床病例资料,结合头部CT、CT动脉造影(CTA)和颅内压(ICP)持续监护,初步探讨此类血肿的手术时机。
方波徐磊邓健平刘科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CT动脉造影颅内压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