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冰锋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生成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体外
  • 1篇腔形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血管
  • 1篇肿瘤血管内皮...
  • 1篇肿瘤血管生成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体外
  • 1篇量效
  • 1篇瘤血管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机构

  • 2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启东肝癌防治...

作者

  • 2篇张一心
  • 2篇张素青
  • 2篇邵冰锋
  • 1篇陈建国
  • 1篇赵文静
  • 1篇施民新
  • 1篇钱红燕
  • 1篇杨俐萍
  • 1篇刘继斌
  • 1篇李靖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管腔形成中量效和时效局限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利用体外管腔形成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ECs)调控的精准性,探讨以VEGF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缺陷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CD31免疫磁珠分选人肝癌标本中的TECs,在含Matrigel基质胶的96孔板中,分别与不同浓度VEGF共培养,观察不同时间的TECs体外管腔形成能力,以正常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为对照。结果 1)体外分离培养的TECs拟血管内皮细胞梭状形态,其96%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CD31;2)TECs在微小量(基础培养条件,2 ng·m L^(-1))VEGF165时,体外管腔形成较少或不成腔,而对照组HUVECs却能形成明显的管腔并分支成网;当附加10 ng·m L^(-1)VEGF165时,在4 h观察到TECs如同HUVECs形成了管腔,在6 h出现明显的分支网;然而,当附加20 ng·m L^(-1)VEGF165时,在6 h观察到TECs形成的管腔明显减少;统计分析显示,10 ng·m L^(-1)VEGF165组TECs成管能力比2 ng·m L^(-1)VEGF165组高出6倍(P<0.001),而20ng·m L^(-1)VEGF165组TECs成管能力显著下降至10 ng·m L^(-1)VEGF165组的4.5倍(P<0.001);3)10ng·m L^(-1)VEGF165组在培养4、6、8 h均可见TECs管腔形成,但以6 h为显著;在20 h时,TECs的管腔消失,而对照组HUVECs却还有明显的管腔分支网。结论肝癌TECs体外管腔形成对VEGF165既有依赖性但又有量-效局限性,过高VEGF浓度能抑制性影响TECs(而不是HUVECs)管腔形成能力。在VEGF的刺激下,TECs体外管腔形成的时效性短于HUVECs。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抗VEGF的抗肿瘤药物疗效不一可能与VEGF在TECs体外管腔形成的量效和时效的局限性有关。
赵文静钱红燕李靖张素青邵冰锋张一心陈建国杨俐萍
关键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LC-1基因甲基化检测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DLC-1基因甲基化检测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73例HCC标本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被分为高侵袭组和低侵袭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不同侵袭组HCC之间DLC-1基因甲基化表达进行分析.结果:DLC-1甲基化表达率高侵袭组明显高于低侵袭组,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χ2=4.3567P<0.05).DLC-1甲基化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AFP、HBV双阳性率有明显差异(χ2=4.4224P<0.05);TNM分期越后DLC-1甲基化程度越高(χ2=10.8478,P<0.05);短期随访发现DLC-1甲基化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非甲基化患者(9.45movs36mo,P<0.05).结论:DLC-1基因甲基化可作为HCC复发转移监测指标,并可作为靶向治疗HCC复发转移的新靶点.
刘继斌张素青施民新邵冰锋张一心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基化DLC-1甲基化特异性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