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晓枫

作品数:92 被引量:29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0篇抗体
  • 35篇细胞
  • 34篇基因
  • 25篇克隆
  • 24篇肿瘤
  • 23篇单克隆
  • 23篇单克隆抗体
  • 19篇耐药
  • 18篇活性
  • 15篇蛋白
  • 14篇淋巴
  • 13篇多药
  • 13篇抗CD3
  • 12篇可变区
  • 12篇可变区基因
  • 12篇CD3
  • 11篇双功能抗体
  • 11篇PGP
  • 10篇多药耐药
  • 10篇轻链

机构

  • 84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滨州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天津市第二中...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90篇邵晓枫
  • 78篇杨纯正
  • 77篇熊冬生
  • 74篇许元富
  • 48篇范冬梅
  • 40篇彭晖
  • 35篇杨铭
  • 31篇朱祯平
  • 25篇王金宏
  • 20篇高瀛岱
  • 18篇赖增祖
  • 17篇齐静
  • 15篇纪庆
  • 14篇刘汉芝
  • 11篇徐晨
  • 10篇刘银星
  • 9篇李容
  • 7篇刘娟妮
  • 6篇周圆
  • 6篇王彩云

传媒

  • 10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中国肿瘤临床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 5篇高技术通讯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天津科技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癌症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2篇2005
  • 8篇2004
  • 12篇2003
  • 4篇2002
  • 10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KDR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构建并表达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单链抗体(scFv)蛋白, 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设计合成抗KDR单抗 (mAb)Ycom1D3VH、VL引物, 通过重叠延伸拼接 (splicingoverlapextensive, SOE)PCR, 在VH 和VL基因间引入柔性短肽(Gly4Ser)3, 构建抗KDRscFv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其克隆入pAYZH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 并以ELISA及免疫荧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 抗KDRscFv基因的全长为 729bp, 编码 243个氨基酸。将重组体表达产物进行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 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 30 000, 同预期的结果一致。表达产物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20%。表达产物经变性、纯化及体外复性后, 纯度达 90%以上。ELISA和竞争性免疫荧光结合实验显示, 重组小分子scFv可与可溶性KDR抗原及表达KDR受体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保留了亲本mAb的抗原结合活性。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抗KDRscFv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功能性表达, 为靶向诊断、治疗及进一步基因工程改造奠定了基础。
李容熊冬生许元富邵晓枫范冬梅朱祯平杨纯正
关键词:KD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链抗体基因表达
嵌合抗CD20抗体Fab′片段诱导Raji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嵌合抗CD2 0抗体Fab′片段对B淋巴细胞株Raji细胞活性氧自由基 (ROS)的影响。 方法 利用MTT法测定Fab′片段抑制细胞生长 ,形态学方法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Fab′片段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用DCFH DA和双氢罗丹明 1 2 3(DHR )标记细胞内活性氧(ROS)变化 ,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MTT法测定抗CD2 0抗体Fab′片段对Raji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电镜观察 ,可见“凋亡小体”出现 ,DNA电泳可见典型的“梯形”条带 ,抗CD2 0抗体Fab′片段能增加Raji细胞内ROS水平 ,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结论 ROS水平升高在抗CD2
范冬梅刘银星杨铭熊冬生许元富彭晖邵晓枫杨纯正
关键词:抗CD20抗体B淋巴细胞凋亡ROS
抗CD<Sub>20</Sub>嵌合抗体突变体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CD<Sub>20</Sub>单克隆抗体HI<Sub>47</Sub>突变的轻链可变区基因,由所述基因编码的多肽,含有所述基因和多肽以及含有所述基因和多肽的融合蛋白的在制备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本发...
杨纯正熊冬生刘银星许元富范冬梅彭晖邵晓枫许元生赖增祖朱祯平杨铭齐静王金宏纪庆王彩云
文献传递
抗CD_(20)嵌合抗体Fab’片段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被引量:8
2000年
利用PCR方法从抗CD2 0 ScFv表达载体上扩增重链可变区 (VH)、轻链可变区(VL)基因 ,然后将VH、VL 基因重组到Fab’表达载体中 ,构建成抗CD2 0 嵌合抗体Fab’片段表达载体 pYZFcd2 0 ,用pYZFcd2 0转化大肠杆菌 16C9,在 16C9菌中分泌表达可溶性抗CD2 0 Fab’片段 ,经分离纯化获得具有CD2 0 抗原特异结合活性的Fab’片段 ,竞争性免疫荧光抑制实验表明 ,抗CD2 0 Fab’片段能竞争性抑制亲本鼠源性抗CD2 0 单克隆抗体HI4 7和Daudi细胞CD2 0
赖增祖熊冬生许元富朱祯平范冬梅彭晖邵晓枫杨纯正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大肠杆菌
抗P-g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被引量:7
1999年
mdr1基因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170,Pgp)作为一种外排泵,在ATP的参与下,可将细胞内的药物运到细胞外,从而使细胞产生多药耐药(MDR)。我们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抗Pgp单抗,并初步探讨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材料和方法1细胞系HL...
熊冬生杨纯正邵晓枫许元富许立忠许立忠栾凤君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19
2003年
构建和表达抗CD3 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 ,并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的生物学活性。采用PCR和overlapPCR方法构建抗CD3 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 ,并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序列 ;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产物 ,并用Westernblot和分子排阻层析鉴定纯化产物 ;采用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鉴定纯化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抗CD3 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已构建成功 ,表达可溶性产物的产量达 2mg L以上 ,纯化产物中二聚体的比例达 90 % ,具有与Jurkat(CD3 + )和K5 62 A0 2细胞 (Pgp+ )结合的活性 ,与抗CD3ScFv及抗PgpScFv的亲合常数相当。成功地构建了抗CD3 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 ,并获得高效表达 。
高瀛岱熊冬生许元富彭晖邵晓枫杨纯正朱祯平
关键词:抗CD3双功能抗体肿瘤免疫疗法
蛋白激酶C在K562/AO2细胞多药耐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蛋白激酶C在K562/AO2细胞多药耐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赵春亭杨纯正邵晓枫熊冬生许元富齐静杨天楹多药耐药(MDR)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关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是否在MDR中起作用国内未见报道,国外尚存在争议,PKC分布...
赵春亭杨纯正邵晓枫熊冬生许元富齐静杨天楹
关键词:白血病多药抗药蛋白激酶C
人4-1BBL胞外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用RTPCR方法从人单核THP1细胞系克隆人41BBL胞外区基因,将其重组到pAYZ表达载体中,构建成人41BBL胞外区基因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16C9,获得稳定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性状态存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显示,其分子量约为22kD,与预期结果一致。这是首次在大肠杆菌中获得41BBL胞外区可溶性表达。生物学活性检测显示41BBL对于维持T淋巴细胞系因子释放非常有益,同时PI单染表明它能抑制Jurkat细胞的凋亡。这将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姜文国熊冬生邵晓枫王金宏许元富刘芳郭红星朱祯平杨纯正
关键词:4-1BBL协同刺激分子原核表达
拮抗型抗hTNF-α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活性鉴定
2010年
目的制备和筛选拮抗型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单克隆抗体(McAb)并检测其活性,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经典免疫方法获得抗hTNF-αMcAb,经接种于小鼠腹腔后获得腹水,采用硫酸铵沉淀和蛋白G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纯度>95%的抗hTNF-αMcAb,采用ELISA方法测定效价、抗体亚型和亲和力,MTT法测定抗体阻断hTNF-α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筛选拮抗型抗hTNF-αMcAb,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抗体阻断hTNF-α诱导L929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hTNF-α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XB10,分泌的抗体亚型为IgG2b;该抗体能高亲和性与hTNF-α结合,特异性阻断hTNF-α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抑制细胞凋亡,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制备能稳定分泌拮抗型抗hTNF-α的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对hTNF-α有特异性拮抗作用,为今后研制临床治疗型抗hTNF-α的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黄蕊马莉谷岳谢印良佘鸣邵晓枫熊冬生刘汉芝许元富
关键词: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拮抗剂
肿瘤耐药标志物基因及其作为抗耐药肿瘤药物设计的靶点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肿瘤耐药标志物基因及其作为抗耐药肿瘤药物设计和筛选的靶点的应用,该基因已知为神经丝蛋白-H基因(NF-H基因)。本发明还设计所述基因在临床诊断肿瘤耐药性中的应用。
杨纯正赵春华谭耀红彭晖齐静王金宏邵晓枫范冬梅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