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乃刚

作品数:54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细胞
  • 15篇食管
  • 13篇基因
  • 12篇食管癌
  • 12篇合酶
  • 11篇聚合酶
  • 11篇DNA聚合酶
  • 11篇DNA聚合酶...
  • 9篇皮素
  • 9篇槲皮素
  • 8篇凋亡
  • 8篇8-BR-C...
  • 7篇人食管癌
  • 6篇蛋白
  • 6篇肿瘤
  • 6篇分化
  • 6篇ECA-10...
  • 5篇细胞凋亡
  • 5篇基因表达
  • 5篇癌组织

机构

  • 45篇郑州大学
  • 13篇郑州大学第一...
  • 7篇河南医科大学
  • 4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郑州大学第二...
  • 3篇河南省临床检...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5...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河南省眼科研...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4篇郑乃刚
  • 44篇吴景兰
  • 20篇王一菱
  • 14篇董子明
  • 12篇李红文
  • 9篇宫璀璀
  • 7篇赵国强
  • 7篇丁一
  • 7篇赵勤
  • 5篇杨洪艳
  • 5篇李士坤
  • 5篇金戈
  • 5篇赵继敏
  • 4篇刘栋
  • 4篇裴迎新
  • 3篇李金萍
  • 2篇丰艳
  • 2篇王红梅
  • 2篇陈奎生
  • 2篇谭晓辉

传媒

  • 21篇郑州大学学报...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 4篇实用医药杂志
  • 3篇解剖学报
  • 3篇山东医药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肿瘤
  • 1篇癌变.畸变....
  • 1篇癌症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第14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4
  • 1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非食管癌高发区病例的食管癌组织中聚合酶 β基因的突变情况。 方法 :利用RT 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河南省非食管癌高发区 2 5例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聚合酶 β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 5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 ,5例SSCP结果异常 ,序列分析显示 ,1例 6 13位A→T ,导致氨基酸序列 16 7位Lys→Ile ;2例 6 6 0位A→G ,导致第 183位Arg→Gly ;2例 6 70位A→G ,导致 186位Glu→Gly ;而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SSCP结果均无异常。结论 :非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有 polβ突变存在。
赵国强赵勤刘栋杨洪艳谭晓辉金戈郑乃刚赵继敏章茜董子明
关键词:食管癌癌组织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
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DNA聚合酶beta (polβ)基因突变的特点。 方法 :对 75例人食管癌组织及 4例正常对照组织中提取总RNA ,进行RT PCR ,对PCR产物克隆后以Sanger’s法测序。结果 :人食管癌标本的polβ基因突变率 36 % (2 7/ 75 )。突变形式包括 :①A :G转换 ,突变频率为 6 6 .7% (18/ 2 7) ,375位的A→G (Ile→Val)、4 6 6位G→A(Gly→Glu)、6 6 0位A→G (Arg→Gly)、6 70位A→G(Glu→Gly)、74 0位A→G (Lys未改变 ) ;②T :C转换 ,突变频率 18.5 % (5 / 2 7) ,4 5 4位T→C(Phe→Ser)、6 6 5位T→C (Gly未改变 ) ;③G :T颠换 ,突变频率 18.5 % (5 / 2 7) ,4 6 2位G→T (Glu→提前终止于 116aa) ;④A :T颠换 ,突变频率 18.5 % (5 / 2 7) ,6 13位A→T(Lys→Ile)、737位A→T(Pro未改变 ) ;⑤G :C颠换 ,突变频率 7.4 % (2 / 2 7) ,6 4 8位G→C(Gly→Arg) ;⑥ 177~ 2 34位的 5 8bp缺失 ,移码及提前终止 ,突变频率为 37% (10 / 2 7)。结论 :人食管癌组织 polβ基因突变具有以下特点 :①标本突变率达 36 %(2 7/ 75 ) ;②有以A :G转换和G :T颠换为热点等多种突变形式 ;③ 2种提前终止可产生 2种截短的polβ蛋白 ,1种具有 116氨基酸长度 ;另一种 5 8bp的缺失者仅有 2
赵国强郑乃刚赵勤杨洪艳刘栋赵继敏金戈高丽董子明
关键词:食管癌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癌组织
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β基因表达水平及定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 β基因 (polβ)表达水平及定位。 方法 :取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距癌灶 4~ 5cm处的正常组织。每块组织分 2等份 ,其中 1份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原位杂交 ,另 1份提取总RNA进行RNA斑点印迹 ,并以TLC扫描数值。结果 :蓝紫色杂交信号颗粒定位于胞质。弱信号见于正常组织的上皮基底细胞 ;癌旁组织的增殖细胞信号增强 ;癌组织分化较高的癌巢信号较弱 ;浸润的癌细胞信号强。原位杂交信号积分值与TLC扫描数值在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依次降低 (P <0 .0 5或P <0 .0 0 1)分别为 :癌组织 (32 .1± 7.8)和 (35 .8± 8.7) ,癌旁组织 (2 2 .1± 5 .3)和 (2 8.1± 6 .8) ,正常组织 (11.2± 2 .4 )和 (11.2± 2 .7)。结论 :人食管癌组织polβ基因呈高表达 ,DNA聚合酶 β较高表达可能是癌变早期事件。
郑乃刚李士坤吴景兰董子明
关键词:食管癌DNA聚合酶Β基因表达癌组织
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与XRCC1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XRCC1及DNA聚合酶 β(POLB)在人食管癌、癌旁及相邻的正常组织内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邻的正常组织中POLB和XRCC1的免疫反应性 (IR)进行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 :POLB IR和XRCC1 IR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依次减弱 (P <0 .0 1或P <0 .0 0 1) ,2者在上述组织中定位相似 ,且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POLB和XRCC1在癌旁组织表达的相对提高可能为癌变的早期事件 ;2者表达的定位近似 ,提示 2者在形态和功能上密切相关。
郑乃刚李士坤吴景兰董子明
关键词:食管癌DNA聚合酶Β癌组织
同一细胞非放射性双原位杂交信号显示技术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同一细胞内双原位杂交信号的显示技术。方法 :以地高辛标记的polβ探针加生物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探针或生物素标记的wtp5 3探针对人食管癌Eca 10 9细胞同时进行原位杂交后 ,以anti Dig AP孵育 ,以AP Red为底物显色 ,杂交信号呈桔红色或桔黄色细颗粒。继之以SA AP孵育后以NBT/BCIP底物显色 ,杂交信号呈蓝紫色颗粒。结果 :在同一细胞内可见桔黄色和蓝紫色颗粒双杂交信号。结论 :应用非放射性双杂交信号的原位杂交技术可观察单个细胞内
郑乃刚王峰吴景兰李士坤张莹董子明
关键词:原位杂交技术非放射性地高辛标记食管癌
淋巴细胞转化与酸性酯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1992年
对20例健康成人微量周血(0.1ml)标本同时进行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分型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转化率与ANAE点型细胞百分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7%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呈局灶性点样型,而83%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显著增强,呈弥散样型。提示ANAE总阳性反应是T淋巴母细胞的可靠标志。
郑乃刚刘长江吴景兰王一菱
关键词:淋巴细胞转化
网滤和免疫实验技术分离人表皮干细胞群体的比较
2007年
目的:比较网滤法和免疫实验技术分离人表皮干细胞群体(SCP)的效果,并鉴定SCP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消化分离的人表皮单细胞悬液进行不同目数(240目、300目、350目)筛网过滤和ELISA及琼脂糖-4B(Sepharose-4B)柱层析的免疫实验技术分离SCP;以形态学、P63-免疫反应性(IR)/K19-IR生物标志和生物学特性进行SCP鉴定。结果:经300目/350目筛网过滤可分离出约50%的P63-IR细胞群体,应用2项免疫实验技术皆可分离出约90%的P63-IR/K19-IR的细胞群体;应用ELISA法分离出表皮细胞的接种数虽然低于仅经240目筛网过滤法,但表皮细胞融合时间却提前了5d(P均<0.05);而且融合后分化的表皮切片呈现复层,一些基层细胞呈现P63-IR阳性反应。结论:筛网过滤法分离效率虽较低,但操作简单;免疫实验技术分离效率较高,ELISA技术操作较方便,而Sepharose-4B柱层析技术较复杂。
王黎李红文吴景兰王一菱郑乃刚
关键词:生物学鉴定生物标志表皮
金银花对大鼠体内和体外RBL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金银花(HS)对机体内外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RBL细胞与0.25g·L-1的金银花共培养前或后加H2O2(氧化剂),应用MTT和TUNEL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检测NF-κB、HSP-70、Bcl-2、Bax及Caspase-3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水平。建立金银花大、小剂量灌胃的大鼠动物模型,检测血浆抗氧化酶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苷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金银花对RBL细胞的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中,前保护(先加金银花,后加H2O2)高于后保护(先加H2O2,后加金银花)的效应;下调NF-κB和HSP-70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且前保护组凋亡率低于后保护组;同时也上调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水平。金银花灌胃1~2h后,大鼠血浆中T-AOC、GSH-Px、GSH、SOD含量较灌胃前显著增高(P<0.05),而MDA含量明显减低(P<0.05)。结论:金银花可通过上调体内抗氧化酶体系并下调NF-kB信号传导途径呈现抗氧化、抗凋亡的保护作用。
宫璀璀郑乃刚吴景兰赖泽仁何培霞
关键词:金银花过氧化氢
不同质量浓度胰蛋白酶和EDTA细胞消化分离液对人表皮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物工程的适宜条件。方法:以NIH-3T3细胞作为滋养层,以热溶素分离表皮与真皮,将表皮应用4组不同质量浓度的胰蛋白酶(T)和EDTA(E)的消化液(A组:0.5g/LT加0.2g/LE,B组:2.5g/LT加0.2g/LE,C组:0.5g/LT加1g/LE,D组:2.5g/LT加1g/LE)消化为单个细胞。表皮细胞接种于含8种成分的DMEM-F12的完全培养液中。记录接种表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扩增倍数以及融合时间。结果:接种表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和扩增倍数分别是:A组为(10.00±0.09)%和(500.00±9.63)倍,B组为(7.00±0.12)%和(350.00±6.16)倍,C组为(17.00±0.18)%和(850.00±8.83)倍,D组为(14.00±0.19)%和(700.00±9.55)倍,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表皮细胞的融合时间:A组为第(10.00±0.82)天,B组为第(10.00±0.82)天,C组为第(11.50±1.29)天,D组为第(12.00±2.45)天。4组的接种表皮细胞克隆形成率与融合时间无关。结论:同一质量浓度的EDTA作用下,0.5g/L胰蛋白酶组比2.5g/L胰蛋白酶组更有利于表皮细胞克隆的形成和融合。
杨小静李红文郑乃刚王一菱吴景兰
关键词:克隆形成率
分化诱导剂对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诱导的分子机理研究
宫璀璀邓新国王文丽王红梅郑乃刚赵培荣吴景兰刘影赵美乐秦彩云
肿瘤是当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患,也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用分化诱导剂或凋亡诱导物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或导致其凋亡是肿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该研究应用调节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无毒性8-Br-cAMP(为PK...
关键词:
关键词:分化诱导剂肿瘤细胞细胞分化分子机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