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英

作品数:20 被引量:24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脂肪
  • 17篇脂肪性
  • 12篇酒精
  • 12篇酒精性
  • 12篇非酒精性
  • 12篇非酒精性脂肪
  • 12篇非酒精性脂肪...
  • 12篇非酒精性脂肪...
  • 12篇肝炎
  • 11篇脂肪性肝炎
  • 7篇酒精性脂肪性...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脂肪性肝病
  • 6篇肝病
  • 6篇肝脏
  • 5篇鼠肝
  • 5篇酒精性脂肪性...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血栓
  • 4篇纤维化

机构

  • 19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20篇范建高
  • 20篇郑晓英
  • 12篇丁晓东
  • 10篇田丽艳
  • 10篇徐正婕
  • 7篇王国良
  • 5篇陆元善
  • 3篇方继伟
  • 3篇钱燕
  • 2篇蔡晓波
  • 2篇张梅
  • 2篇钱燕
  • 1篇曹中伟
  • 1篇朱军
  • 1篇张洪德
  • 1篇张颖
  • 1篇杨兆瑞
  • 1篇杨兆瑞
  • 1篇孙朝霞
  • 1篇李锋

传媒

  • 7篇肝脏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药品评价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mRNA表达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大鼠肝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高脂饮食建立SD大鼠NAFLD模型 ,分批于造模第 8、12、16、2 4周处死 ,同期设普通饮食喂养大鼠作对照。通过H E染色和苦味酸VG染色观察肝组织学改变 ,应用RT PCR对肝脏t PA和PAI 1mRNA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于实验 8、12、2 4周分别形成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以及脂肪性肝炎并肝纤维化。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肝脏PAI 1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 ,于实验 2 4周达高峰( 1.0 2± 0 .11比 0 .5 1± 0 .0 9,P <0 .0 1) ,并与其肝脂肪变及肝组织学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492和 0 .3 72 ,P分别 <0 .0 1和 <0 .0 5 )。肝脏t PA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 ,于实验 2 4周降至最低 ( 0 .89± 0 .11比 1.62± 0 .10 ,P <0 .0 1) ,但其仅与肝组织学损伤程度总积分呈负相关 (r =-0 .3 68,P <0 .0 5 )。结论 高脂饮食大鼠肝脏PAI 1及t
范建高郑晓英张梅曹中伟丁晓东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MRNA
高脂饮食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PPAR-γ表达增强被引量:30
2004年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活化受体γ(PPAR-γ)及其亚型在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 ,分批于实验第 8、12、2 6、2 4周处死 ,同期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肝脏PPAR-γ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第 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 ,第 12~ 2 4周从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伴肝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和RT PCR显示 ,随着造模时间延长 ,肝脏PPAR-γ的表达逐渐增强。模型组肝脏PPAR-γ1mRNA表达于第 2 4周达到高峰 (与对照组相比升高 3 .5倍 ,P <0 .0 1) ,PPAR-γ2 mRNA表达于造模第 16周时达高峰 (较对照组升高 5 .8倍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仅PPAR-γ2 mRNA与肝脂变程度之间关系密切 (r =0 .89,P <0 .0 5 )。结论 持续 2 4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 ,模型大鼠肝脏PPAR-γ表达增强 ,NAFLD大鼠肝细胞可能部分具有脂肪细胞的特征 。
范建高丁晓东王国良徐正婕田丽艳郑晓英
关键词:PPAR-Γ鼠肝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造模
己酮可可碱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并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0
2005年
钱燕范建高郑晓英李锋陆元善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高脂饮食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
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范建高方继伟钱燕徐正婕陆元善丁晓东郑晓英
该研究通过高脂饮食成功复制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并观察该模型大鼠肝脏脂联素的表达和成脂性改变,所建立的动物模型为脂肪性肝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所开展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为NAFLD的临床诊治开辟了...
关键词: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联素
高脂饮食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线粒体损伤和ATP储备改变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肝脏线粒体损伤和三磷酸腺苷(ATP)储备的改变.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24),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标准饲料喂养,分批于实验8、12、16和24 wk处死.常规检测血清生化和肝匀浆ATP 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8 wk时肝脂肪变明显,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12-24 wk进展为脂肪性肝炎;模型组肝脏ATP含量呈减低趋势,16-24 wk时较对照组减低约1/3(P<0.05);电镜下8wk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增大,部分内膜嵴粒脱落,16 wk 和24 wk大鼠线粒体内有类圆形结晶样物质沉积. 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的肝细胞存在线粒体损伤和ATP储备的减低.
丁晓东范建高徐正婕郑晓英田丽艳王国良
关键词:线粒体损伤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饮食性线粒体肿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浆前列环素与血栓素的变化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浆前列环素(PG12)和血栓索(TX)A2的动念变化及其与肝组织学改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 48只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分批于第8、12、16、24周处死,24只正常饮食大鼠作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PGI 2和TXA 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1α(PGF1 α)和TXB2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 结果 模型组大鼠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24周从脂肪性肝炎进展至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浆TXB 2在造模第8、24周分别为(52.4±3.15)ng/L和(117.7±7.47)ng/L,对照组为(41.1±1.45)ng/L,t值为9.12和31.34,P<0.01和P<0.001。 血浆PGF1 α水平在造模8、24周分别为(31.1±1.6)ng/L和(3.4±2.4)ng/L,对照组为(36.5±1.7)ng/L,t值为6.27和34.62,P<0.01和,P<0.001。模型组大鼠血浆TXB2和PGF1 α水平分别与其肝组织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37,P<0.001)及负相关(r=-0.452,P<0.01)。 结论 持续24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血浆TXA 2与PGI 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NAFLD的发病。
范建高郑晓英田丽艳钱燕丁晓东徐正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前列环素血栓素肝脏损伤高脂饮食
二甲双胍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3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另设6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从高脂饮食第4周起在饮水中加用二甲双胍(每天250mgkg)。所有大鼠均于实验24周后处死,进行血清生化和肝脏组织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脏指数和腹腔脂肪含量显著减少(P均<0.001),且体重呈下降趋势;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162.45±11.2)UL比(115.9±29.3)UL,P=0.01]、三酰甘油(1.10±0.24比0.75±0.30,P=0.01)水平显著下降;治疗组肝脏组织学炎症评分(1.20±1.14比4.83±1.05,P<0.01)和肝纤维化评分(0.70±0.48比1.42±0.45,P<0.05)显著下降,伴肝脂肪变程度减轻(P<0.05)。结论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程度,伴肝重、腹部脂肪含量及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下降。
丁晓东范建高王国良徐正婕郑晓英田丽艳
关键词:二甲双胍药物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三酰甘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窦超微结构及微血栓观察被引量:20
2005年
范建高郑晓英张梅杨兆瑞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微结构肝窦脂肪性肝纤维化微血栓形成肝炎肝纤维化
血糖与NOD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
2001年
目的 探讨非肥胖性糖尿病 (None obesediabeticNOD)小鼠的肝组织学改变及其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  2 6只NOD小鼠 ,低脂低蛋白饮食饲养于屏障系统内。观察至发生显性糖尿病或 9月龄时处死。分析肝细胞脂肪变性与空腹血糖的关系。结果 实验结束时 ,11只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始终正常 ,15只 ( 5 7.7%)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血糖正常组显著升高 ,两组小鼠体重无显著差异。苏木精 伊红染色显示肝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者 7例 ( 2 6 .9%) ,其余小鼠均有泡沫样和 (或 )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8例 ( 30 .8%)达到脂肪肝的诊断标准。相关分析显示 ,随着NOD小鼠血糖水平升高 ,肝脂肪变性程度呈加剧趋势 ;糖尿病组肝脂肪变程度显著重于血糖正常组 (秩和检验H =14 .0 84,P <0 .0 0 1)。脂肪肝组 (n =8)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 (n =17) ,分别为 2 6 .10±7.12对 12 .31± 10 .0 0mmol/L(t =3.0 5 7,P <0 .0 1)和 6 .90± 1.6 6对 3.91± 2 .11mmol/L(t =3.5 47,P <0 .0 1)。结论 NOD小鼠是研究 1型糖尿病与脂肪肝相关性的良好模型 ,空腹血糖水平与NOD小鼠肝脂肪变性程度密切相关。
范建高田丽艳张颖张洪德郑晓英丁晓东
关键词:NOD小鼠血糖脂肪肝
血栓形成相关因子对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发现,血栓及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改变都有一定的促肝纤维化作用。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是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改变、凝血与抗凝血因子异常、纤溶系统改变等参与血栓形成过程的诸多因子。
郑晓英范建高
关键词:血栓形成肝纤维化肝脏纤维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