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桂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蛋白
  • 2篇影像
  • 2篇直肠肿瘤
  • 2篇乳腺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上皮
  • 2篇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列线图
  • 2篇分辨率
  • 2篇高分辨率
  • 2篇膀胱
  • 2篇肠肿瘤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机构

  • 10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丰市中医院
  • 1篇南通市妇幼保...

作者

  • 10篇郑桂华
  • 3篇何松
  • 3篇陈旭东
  • 3篇张益飞
  • 2篇沈月红
  • 1篇朱兴华
  • 1篇冯峰
  • 1篇卫颖泽
  • 1篇李春笋
  • 1篇丁勇生
  • 1篇宗桂娟
  • 1篇王小林
  • 1篇尹海兵
  • 1篇郭燕
  • 1篇刘玉山
  • 1篇陶玉梅
  • 1篇顾军军
  • 1篇张明珠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肿瘤影像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高分辨率T_(2)W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直肠癌脉管侵袭的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直肠癌脉管侵袭(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组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的直肠癌患者140例,选取病灶最大截面的斜轴位勾画病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初步筛选,然后进行LASSO回归分析降维,计算影像组学标签。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MR影像表现、影像组学标签与LVI的关系并构建预测LVI的模型。结果:LVI发生率约20.7%(29/140),LVI组和无LVI组两组间年龄((61.7±11.7)vs(65.8±9.6),P=0.049)、组织学分级(9/83/19 vs 8/19/2,P=0.011)、磁共振肿瘤T分期(79/32 vs 19/19,P<0.001)、磁共振肿瘤N分期(72/39 vs 11/18,P=0.011)、环周切缘状态(27/84 vs 14/15,P=0.020)、壁外血管侵犯状态(21/90 vs16/13,P<0.001)有统计学差异,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最终预测LVI的列线图包括年龄、组织学分级、磁共振肿瘤T分期、影像组学标签,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0.84(95%CI:0.73~0.94),验证集AUC=0.81(95%CI:0.62~1.00)。结论:基于高分辨率MR影像组学列线图能较好的预测直肠癌LVI。
张益飞李月玥杨彦松龚海鹏郑桂华葛亚琼
关键词:直肠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D-L1和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 U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以及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 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UBC组织中PD-L1、PD-L2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U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PD-L1在高级别UBC、pT2-pT4 UBC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UBC、pTa-pT1 UBC(cut-off值为1%、10%、50%,P均<0.05)。cut-off值为5%时,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 TIIC)PD-L1在高级别UBC、pT2-pT4 UBC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UBC、pTa-pT1 UBC(P均<0.05);cut-off值为10%时,TIIC PD-L1在pT2-pT4 UBC中的表达高于pTa-pT1 UBC(P=0.014)。肿瘤细胞PD-L2表达与UBC组织学分级以及pT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均>0.05)。cut-off值为50%时,TIIC PD-L2在pT2-pT4 UBC中的表达高于pTa-pT1 UBC(P=0.044)。肿瘤细胞PD-L1、PD-L2表达状态与UBC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均无关(P均>0.05)。cut-off值为5%时,TIIC PD-L1高表达患者比低表达患者的OS缩短(P=0.011);TIIC PD-L2表达状态与患者的OS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UBC肿瘤细胞及TIIC异常表达PD-L1及PD-L2,评估UBC中PD-L1、PD-L2的表达状态可为临床开展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吴雅珣张邢松郑桂华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
多蜡块检测HER2在胃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多蜡块检测HER2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0例胃癌中HER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其中547例使用单个蜡块检测,283例使用多个蜡块检测。多蜡块组将评分最高者作为该例的综合判读结果。结果HER2评分0/1+在单、多蜡块组分别占69.7%(381/547)、42%(119/283),而HER2评分2+/3+在单、多蜡块组分别为30.3%(166/547)、58.0%(164/283)。在多蜡块组中,使用多个蜡块综合判断时HER2评分2+/3+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使用一个或两个蜡块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HER2评分2+/3+在单、多蜡块组中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高-中分化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P均<0.01)。两组中HER2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脉管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多蜡块检测能显著提高HER2评分2+/3+的检出率,HER2评分2+/3+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陈旭东吴雅珣蔡南南郭燕郑桂华李春笋何松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
高分辨率MRI上淋巴结形态学特征对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形态学特征对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直肠癌根治术前行高分辨率MRI的直肠癌患者155例[男性99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5.06±10.17)岁],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以短径≥5 mm、短径≥9 mm、尺寸结合形态学特征3个标准判断直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形态学特征对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短径≥5 mm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5.00%(33/60)、77.89%(74/95)、69.03%(107/155),短径≥9 mm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5.00%(9/60)、95.79%(91/95)、64.52%(100/155),尺寸结合形态学特征后灵敏度、准确度分别提高至73.33%(相较于短径≥5 mm、短径≥9 mm标准,χ^(2)分别为4.385和41.397,P分别为0.036和0.000)、79.35%(相较于短径≥5 mm、短径≥9 mm标准,χ^(2)分别为4.179和8.453,P分别为0.041和0.004),特异度为83.16%(79/95),相对于短径≥5 mm标准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9,P=0.360),相对于短径≥9 mm标准特异度降低(χ^(2)=8.047,P=0.005)。结合形态学特征后分别纠正短径≥5 mm、短径≥9 mm标准漏诊的淋巴结转移患者11例、35例。结论:高分辨率MRI上淋巴结尺寸结合形态学特征可显著提高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准确度,有助于纠正尺寸标准的漏诊患者。
杨彦松李月玥张益飞郑桂华沈月红
关键词:直肠肿瘤磁共振成像淋巴结
基于高分辨率T2W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直肠癌神经周围侵犯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直肠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入组南通市肿瘤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直肠癌患者164例,在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斜轴位上逐层勾画病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初步筛选,然后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降维,计算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MRI影像学表现、影像组学标签与PNI的关系并构建预测PNI的模型。结果:PNI发生率约29.9%(49/164),PNI阳性组和PNI阴性组之间肿瘤最大径、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态、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终预测PNI的列线图包括组织分化程度、EMVI、影像组学标签,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95%CI 0.82~0.95),验证集AUC为0.88(95%CI 0.74~1.00)。结论:基于高分辨率T2WI影像组学列线图能较好地预测直肠癌PNI。
杨彦松丁勇生张益飞张明珠郑桂华沈月红葛亚琼
关键词:直肠癌列线图
膀胱癌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VI-RADS)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101个病灶)膀胱癌患者术前1.5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的影像资料,分别由2位医师通过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采用盲法分析全部病灶的T2WI、弥散张量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图像,并根据VI-RADS进行评分,通过Kappa检验验证2位观察者评分一致性。以各病灶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2WI、DWI、DCE及VI-RADS评分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2位观察者VI-RADS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23)。T2WI、DWI、DCE、VI-RADS评分对判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85.00%、85.00%、90.00%、90.00%,特异度分别为98.77%、98.77%、98.77%、98.77%,准确度分别为83.17%、84.16%、84.16%、84.16%,AUC分别为0.978、0.981、0.965、0.986。T2WI、DWI、DCE及VI-RADS在非肌层浸润与肌层浸润病灶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RADS评分系统对评估膀胱癌病灶有无肌层浸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鄂天娇冯峰王小林郑桂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膀胱肿瘤肌层浸润
乳腺癌中分泌成分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SC)在良性乳腺腺泡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在114例良性乳腺腺泡中的表达,并检测SC、ER、PR在133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SC在良性乳腺腺泡和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3%(79/114)、22.6%(30/133)。SC阳性率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543);但与浸润性小叶癌的类型相关,其在腺泡型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多形性、经典型、实性型中的阳性率(P=0.014)。此外,SC阳性率与浸润性小叶癌PR表达状态相关,其在PR阳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低于PR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P=0.024)。结论SC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低于良性乳腺腺泡,且在腺泡型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亚型浸润性小叶癌。SC在浸润性小叶癌中PR阳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低于PR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
郑桂华吴雅珣何松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例SPC患者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SPC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3岁~67岁,临床表现为乳头溢血1例,发现乳腺肿块3例。镜下见肿瘤被厚纤维分隔成巢状,肿瘤细胞巢内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轴心周围细胞成栅栏状或围绕血管呈菊形团结构。瘤细胞轻度异型,可见细胞内、外黏液,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瘤细胞均表达ER、PR、Syn、CgA,瘤巢周围肌上皮CK5/6、SMA、P63散在阳性表达或不表达,乳头轴心肌上皮CK5/6、SMA、P63见阳性表达;Ki-67均为低表达(平均阳性指数2%);C-erBb-2均为阴性。结论 SPC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上多表现为乳头溢血或乳腺肿块,有独特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预后较好。
郑桂华陈旭东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分析
肝细胞肝癌中相关耐药基因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的表达及共同表达情况,探讨其与HCC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组织(HCC组)及43例癌旁组织(对照组)P-gp、ERCC1及TS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CC组P-gp、ERCC1及TS阳性表达率(85.4%、56.3%、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1.2%、9.3%、20.9%)(P<0.05);HCC组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CC1和TS阳性表达率(P<0.05),P-gp、ERCC1及TS 2种及3种共同表达率明显高于单一耐药基因表达率(P<0.05),ERCC1在血清甲胎蛋白增高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胎蛋白正常组(P<0.05)。结论 HCC多药耐药与P-gp、ERCC1及TS表达相关;联合检测P-gp、ERCC1及TS对HCC患者化疗药物的选择、优化组合有指导意义。
尹海兵顾军军陈旭东宗桂娟刘玉山郑桂华何松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P-糖蛋白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胸苷酸合成酶多药耐药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和p6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与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equestosome1 (SQSTM1)在诊断宫颈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价值,并且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12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10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10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人及49例宫颈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病人的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Nrf2和p62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及评估二者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Nrf2和p62在LSIL、HSIL和SCC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反应性宫颈鳞状上皮(均P<0.05),Nrf2和p62在HSIL和SCC中表达明显高于LSIL(均P<0.05),p62在SCC中表达明显高于HSIL(P<0.05),而Nrf2在HSIL中表达稍低于SCC(P<0.05)。Nrf2和p62在良性/反应性宫颈鳞状上皮、LSIL、HSIL和SCC中均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8、0.69和0.38(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除Nrf2在诊断HSIL与SCC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Nrf2、p62以及联合Nrf2和p62在诊断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LSIL、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HSIL、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SCC、LSIL与HSIL、LSIL与SCC、HSIL与SCC各个组别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rf2和p62在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低表达,LSIL中表达有所增高,HSIL和SCC中表达最高,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均具有正相关性,而且单独使用Nrf2或p62就能够有效诊断不同的宫颈病变,二者联用诊断效果更佳。
郑桂华金晓霞陶玉梅刘丹阳朱兴华卫颖泽
关键词: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