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碧英
-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KLK10作为妇科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0(KLK10)又称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NES1)基因,在人体许多正常组织中表达,但在某些妇科肿瘤组织中表达失调,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抑癌基因。目前研究认为KLK10基因沉默主要是由KLK10外显子3高甲基化引起,KLK10甲基化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是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标志物。研究KLK10表达产物及甲基化程度对妇科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
- 余秋梦陈军剑郑碧英
- 关键词:甲基化
- 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孕产妇携带的GBS对大环内酯类的主要耐药表型及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D试验筛查51株孕产妇携带的GBS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检测GBS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TR、erm B、mef A/E及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 B,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51株GBS经D试验筛查,35株为c MLSB耐药表型,7株为M耐药表型,9株为L耐药表型,未检测到i MLSB耐药表型;PCR检测到erm B 40株、mef A/E 23株、lin B 5株,未检测到erm TR耐药基因;c MLSB耐药表型中37.14%(13/35)GBS同时检出erm B和mef A/E基因。结论 东莞地区孕产妇携带的GBS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以c MLSB为主;erm B编码的23S r RNA甲基化酶是介导红霉素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检测到新型耐药基因lin B。东莞地区c MLSB耐药表型高而M耐药表型低,提示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二线药物在该地区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 何其励杨维青张丽华张丽王欣黄娟陈军剑郑碧英张芳成
- 关键词:B群链球菌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基因
- PTEN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探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PTEN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和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胃癌患者癌细胞PTE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TEN蛋白表达缺失患者的1.5年生存率低于PTEN蛋白表达患者(P<0.01);生存期≥1.5年的胃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67.6%)高于生存期<1.5年者(22.6%)(P<0.05);无转移的胃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有转移者(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有价值的标志物。
- 李红艳梁启廉郑碧英
- 关键词:胃癌预后PTEN蛋白表达
- 新方法制备的PH-20疫苗的鉴定及其避孕效果观察
- 2011年
- 目的观察以等比方法配制的PH-20偶联体疫苗以直肠方式注射后对豚鼠的免疫避孕效果。方法 45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实验1组注射新研发的PH-20疫苗,实验2组注射纯化的PH-20蛋白,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电镜观察该偶联体疫苗形态,Bradfords法测定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中PH-20蛋白结合量,用竞争ELISA技术分别于注射后第2、4、6、8周检测血液中PH-20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结果 ISCOMmat-PH-20偶联体疫苗呈典型的蜂窝状,颗粒直径28~32 nm,ISCOMmat-PH-20偶联体中PH-20的结合量约为0.057 9 mg/mL,实验1组血液中的PH-20特异性抗体水平在第2、4、6、8周与实验2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PH-20特异性抗体含量在第2、4、6周逐渐升高(P<0.05),而PH-20特异性抗体含量第8周与第6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在第2、4、6周时,PH-20特异性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第2、4、6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20特异性抗体含量从第6周开始下降,第6周与第8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直肠注射8周后,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雌性豚鼠的受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84,P<0.05)。结论该偶联体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能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体液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获得的避孕效率明显升高。
- 金呈强郑碧英刘仿董海新周建伟张健
- 关键词:PH-20免疫球蛋白A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刺激复合物
-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JurkatT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JurkatT细胞T-bet/GATA-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调节TH1/TH2细胞分化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刺激JurkatT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分别用ELISA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谱及用RT—PCR检测T-bet和GATA-3mRNA表达的变化。为探讨实验结果是否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1(PPAR-γ)依赖性,同时设立加有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终浓度为10mol/L)的对照组。结果吡格列酮对Jurkat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表达均起抑制作用,抑制T—bet和GATA-3mRNA的表达,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GW9662可缓解吡格列酮抑制IFN-γ分泌及T—betmRNA表达,但对于IL—10和GATA-3mRNA的受抑程度则无明显影响。结论吡格列酮抑制TH0向TH1细胞分化是PPAR-γ依赖性地通过转录因子T—bet进行调节,对TH2细胞的抑制作用则非PPAR-γ依赖性的转录因子GATA-3途径的负性调节。
- 刘仿王文涓金呈强肖红郑碧英陈群李国明
- 关键词:PPAR-ΓTH细胞T-BETGATA-3
- B型超声误诊低回声病变4例分析
- 1999年
- 郑碧英侯佩英
- 关键词:B超低回声病变
- PPAR-γ配体对Jurkat T淋巴瘤细胞NOS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人类Jurkat系T肿瘤细胞内,不同浓度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Jurkat系T淋巴肿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10,15,20μmol/L罗格列酮实验组,对照组不加药物,每组设5个重复,培养12h后用一氧化氮合酶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裂解液中NOS活性,RT-PCR法检测T肿瘤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PPAR-γmRNA逆转录产物的含量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大而依次升高,各实验组用药12h后的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S的活性[(0.415±0.075)U/mLvs(0.552±0.056)U/mL,(0.402±0.08)U/mLvs(0.643±0.036)U/mL,(0.429±0.046)U/mLvs(0.716±0.026)U/mL,(0.443±0.026)U/mLvs(0.749±0.038)U/mL,(0.431±0.04)U/mLvs(0.861±0.013)U/mL,P<0.05],且PPAR-γmRNA逆转录产物的含量与NOS活性呈正相关(r=0.918,P<0.05)。结论在Jurkat系T肿瘤细胞内,PPAR-γ活化剂能够以浓度依赖的形式增加NOS活性,PPAR-γ可能通过NOS途径来发挥相应的抗瘤作用。
- 金呈强刘仿肖红王文涓郑碧英周细玉宋丽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PPAR-ΓRT-PCR
- 新型PH-20疫苗不同注射方式对雌性豚鼠免疫应答和避孕效果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以等比方法配制的新型精子表面特异性透明质酸酶(PH-20)疫苗的不同注射方式对豚鼠免疫应答和避孕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两大组(直肠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每组再分为3个小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每小组各10只),用电镜观察该新型PH-20疫苗的形态,应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豚鼠阴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sIgA的水平、竞争ELISA技术检测血液PH-20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结果直肠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豚鼠血液和阴道分泌物中sIgA、PH-20抗体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实验1组(添加弗氏完全佐剂)豚鼠在各测量时间点血液和阴道分泌物中sIgA、PH-20抗体含量均较实验2组(未添加弗氏完全佐剂)高(P均<0.05)。直肠注射组(50%)和腹腔注射组(76.7%)总阳性怀孕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新型PH-20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能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体液反应,且直肠注射诱导免疫优于腹腔注射。用弗氏完全佐剂均能增强两种注射方式的避孕效果。
- 金呈强刘仿郑碧英董海新周建伟张健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刺激复合物
- 急性ITP患儿外周PPAR-γ mRNA表达变化及与IL-18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外周血浆中IL-18对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变化影响。方法序贯收集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急性ITP患儿53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将血液标本平均分为5份,在取样1、24、48、72 h后,分别采用RT-PCR法检测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8水平。结果急性ITP组白细胞表达PPAR-γ蛋白在1、24、48、72 h与对照组PPAR-γ蛋白分别相比均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t1=7.52,t24=16.38,t48=9.65,t72=12.34,均P<0.05);急性ITP患儿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的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1=9.25,t24=14.24,t48=8.69,t72=16.14,均P<0.05),同样发现急性ITP患儿血浆IL-18水平均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1=6.38,t24=9.65,t48=8.91,t72=7.19,均P<0.05);血浆IL-18水平与PPAR-γ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血浆中IL-18生成量的减少可能导致了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表达的增加,调控Th1/Th2细胞分化功能出现障碍,使有效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激活增多、凋亡减少,使得浆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增多,促进了血小板的破坏。
- 金呈强刘仿张敏王文涓宋丽肖红郑碧英陈群李国明
- 关键词: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AR-ΓIL-18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浆IL-13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PPAR-γ与免疫细胞分化、凋亡、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调控均密切相关,该实验旨在研究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浆IL-13的相关性。方法序贯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急性ITP患儿53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RT-PCR法检测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3水平。结果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8±0.03)vs(0.52±0.05),P<0.05];急性ITP患儿血浆中IL-13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0.21±34.26)pg/mLvs(121.42±12.69)pg/mL,P<0.05]。急性ITP患儿血浆中的IL-13含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89,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上升,并与IL-13水平呈正相关,PPAR-γ与IL-13可能均参与了急性ITP的发病过程。
- 金呈强刘仿肖红王文涓陈群郑碧英李国明
- 关键词: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AR-ΓIL-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