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国平

作品数:74 被引量:22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4篇细胞
  • 39篇儿童
  • 32篇白血
  • 32篇白血病
  • 29篇急性
  • 23篇淋巴
  • 21篇淋巴细胞
  • 19篇急性淋巴细胞
  • 15篇淋巴细胞白血...
  • 15篇急性淋巴细胞...
  • 15篇急性淋巴细胞...
  • 14篇血小板
  • 13篇儿童急性
  • 12篇血小板减少
  • 10篇小儿
  • 10篇基因
  • 8篇免疫
  • 8篇患儿
  • 6篇血细胞
  • 6篇血小板减少症

机构

  • 66篇山西省儿童医...
  • 19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山西省妇幼保...
  • 2篇太原市第四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71篇郝国平
  • 37篇王晓欢
  • 29篇程艳丽
  • 24篇常虹
  • 23篇史红鱼
  • 18篇陆海燕
  • 16篇王静
  • 10篇王丽
  • 7篇朱镭
  • 6篇侯朝辉
  • 4篇邱运树
  • 3篇杜春蔚
  • 2篇冯晓勤
  • 2篇武坚锐
  • 2篇王欢
  • 2篇唐凌
  • 2篇曹彬
  • 2篇赵志华
  • 2篇吴润晖
  • 2篇房倩

传媒

  • 16篇白血病.淋巴...
  • 7篇临床医药实践
  • 6篇中国小儿血液...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第十七届全国...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白血病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
1996年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郝国平,张秋莲,杜春蔚,罗鹏飞国外许多学者用ELISA法研究了血清sIL-2R与疾病的关系,证明了血清sIL-2R与IL-2介导的免疫反应与一些疾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广泛开展,有关儿...
郝国平张秋莲杜春蔚罗鹏飞
关键词:急性SIL-2R白血病血清
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的变化被引量:2
1997年
检测了7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及部分病例作治疗前,完全缓解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各类型)心肌酶在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后下降,尤以CKMB、LDH、HBDH差异尤为显著,说明急性白血病对心肌有损害。当急性白血病心肌酶各项指标异常升高时预后不良。
郝国平常虹王秀莉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基嘌呤治疗耐受性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6-MP)治疗耐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的患儿58例,均采用CCLG-ALL2018方案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在维持治疗阶段接受6-MP口服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UDT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不同NUDT15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骨髓抑制情况及6-MP耐受剂量。结果58例患儿中,NUDT15基因TT型3例,CC型46例,TC型9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3组不同NUDT15基因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患儿中,23例(39.66%)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NUDT15基因CC型16例,TC型5例,TT型2例。3组间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9.10,P<0.05)。TT型、CC型、TC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分别为(10.4±8.8)mg·m^(-2)·d^(-1)、(41.5±1.3)mg·m^(-2)·d^(-1)、(36.7±2.4)mg·m^(-2)·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5,P<0.05)。结论不同NUDT15基因型患儿6-MP耐受性不同,NUDT15基因多态性与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不耐受相关,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
王静王晓欢郝国平程艳丽陆海燕索涛莉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及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研究CD4^+CD25^+Treg细胞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组20例及非白血病患儿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初诊患儿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1.57±1.04)%和(6.75±0.75)%,在初诊患儿组高于对照组(t=16.808,P〈0.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Treg细胞数量升高,提示CD4^+CD25^+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史红鱼王晓欢郝国平常虹朱镭郭慧敏程艳丽赵志华陆海燕王静王丽张小强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急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急慢性ITP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检测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三者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35例A1TP、31例C1TP患儿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L-10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_1含量,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组Treg细胞百分率(4.23±0.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5±0.90)%(P<0.01);慢性组Treg细胞百分率(3.47±0.63)%显著低于急性组的(4.23±0.82)%(P<0.01)。急性组TGF-β_1水平(189.36±66.71)pg/mL低于对照组的(231.45±113.89)pg/mL(P<0.05),急性组IL-10含量(34.07±11.57)Pg/mL低于对照组的(43.83±10.96)pg/mL(P<0.05)。TGF-β_1水平及IL-10含量慢性组低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与TGF-β_1含量呈正相关(r=0.75,P<0.01)。ITP患儿外周血IL-10含量与Treg细胞百分率、TGF-β_1含量则无相关性。结论:ITP患儿Treg细胞减少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可能与ITP的细胞免疫紊乱有关,免疫紊乱在慢性组尤其明显,这可能也是慢性患儿治疗效果不佳,呈现长病程的原因之一。
高凤艳郝国平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白介素10
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真菌感染六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引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6例均经临床诊断,予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结果4例治愈,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真菌感染应早期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安全性好,疗效可靠,可作为一线用药。
王晓欢郝国平常虹史红鱼程艳丽
关键词:白血病真菌感染
nm-23H1基因在儿童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Leakemia,AL)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7例次AL儿童患者,ALL31例,AML14例,AL(CR)18例,复发4例及10例ITP患儿骨髓细胞nm23H1表达,将nm23H1/GAPDH≥0.5定为(+)。结果儿童ALL、AML中nm23H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ML中M4+M5组的nm23H1表达程度较M2+M3组高(P<0.05)。经化疗在CR后儿童AL患者表达显著低于初诊患儿,复发病人再度升高且阳性表达程度高的易复发。nm23H1基因表达程度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值呈正相关(r=0.472P<0.01;r=0.403P<0.05)。CD7+患者nm23H1表达高CD7患者(P<0.05)而与HLADR,CD34阳性或阴性表达无显著性。结论nm23H1可能在儿童AL中发挥一定作用,尤其在粒单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中更具重要作用,还与儿童AL的病情活动有关,与白血病细胞处的分化阶段无明显关系。nm23H1基因的表达是儿童AL重要的预后因素。
邱运树常虹郝国平王晓欢周勇安史红鱼程艳丽
关键词:RT-PCR
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降钙素原值的高低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疾病类型、住院时间、贫血、中性粒细胞数等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有其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采用有效的预防及抗感染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李婧祎郝国平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病原菌
脾切除治疗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3年12月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确诊的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例,均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病程〉1年,年龄〉6岁,且有活动性出血需反复住院,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行脾切除治疗后分析其疗效。结果除1例术后随访8年,血小板持续低于20×10-9/L,但出血症状减轻外,远期总有效率达83.3%;另1例血小板恢复正常,但在术后半年发生化脓性脑膜炎,2年后因发热、白细胞高确诊结缔组织病(未分化型)外,余4例患者均治愈,且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脾切除治疗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对经一线及二线药物治疗仍无明显效果的患者可以选择脾切除治疗。
程艳丽郝国平王晓欢常虹史红鱼陆海燕王丽王静侯朝辉
关键词:脾切除术儿童
急性白血病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免疫作用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白血病患儿及非白血病患儿的不同,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探讨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在小儿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及非白血病患儿各30例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外周血CD4+CD25+CD12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白血病组为(11.45±1.41)%,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98±1.09)%(P<0.05)。而NK细胞数量白血病组为(5.13±2.97)%,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5.06±3.91)%(P<0.05)。结论 (1)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升高,NK细胞数量降低,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NK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CD4+CD25+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2)通过检测CD4+CD25+CD127-T细胞可较好的反映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史红鱼郝国平王晓欢常虹赵志华朱雷
关键词:NK细胞急性白血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