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鼻咽
  • 5篇EB病毒
  • 3篇上皮
  • 3篇鼻咽上皮
  • 2篇咽肿瘤
  • 2篇人胚
  • 2篇肿瘤
  • 2篇基因
  • 2篇鼻咽肿瘤
  • 2篇C-MYC
  • 2篇C-MYC基...
  • 2篇EB病毒感染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感染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改变
  • 1篇咽粘膜
  • 1篇粘膜
  • 1篇致癌
  • 1篇致癌物

机构

  • 6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沈淑静
  • 6篇吴枫
  • 6篇郭忠民
  • 5篇陈小毅
  • 5篇孙宁
  • 1篇蔡琼珍
  • 1篇莫梅英
  • 1篇蔡懿廷
  • 1篇李飞虹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癌症
  • 1篇北京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EB病毒感染对鼻咽上皮HLA表型改变的影响被引量:4
1996年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HLA-Ⅰ和HLA-Ⅱ的表达。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10例人胚鼻咽上皮细胞被EB病毒感染后,HLA-Ⅰ型抗原的表达无明显改变(阳性细胞为85.8%±17.16%);但HLA-Ⅱ抗原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阳性细胞各为52.4%±17.16%和9.67%±7.23%,其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活检组织中,18例鼻咽癌细胞同时表达HLA-Ⅰ和-Ⅱ两种抗原,并以后者为主(各为72.2%和100%),聚合酶链反应(PCR)查到EB病毒DNA的占90%,与慢性鼻咽炎的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HLA-Ⅱ表达增高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孙宁陈小毅吴枫郭忠民蔡懿廷沈淑静
关键词:EB病毒人白细胞抗原
EB病毒感染体外培养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对c-myc和p5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HENE)被EB病毒(EBV)感染后,c-myc和p53表达的变化,以探讨EBV和这些癌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用EBV或EBV加TPA感染(简称E和ET组),分别用抗补体免疫荧光法(ACIF)和磁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EBV核抗原(EBNA)及癌基因c-myc和p53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10例入胚鼻咽上皮细胞波EBV感染后,EBNA全部阳性,c-myc、p53总表达和p53突变型的表达明显增加,E组阳性细胞分别为(39.4±16.8)%、(18.6±11.0)%和(11.6±2.0)%,ET组为(458±16.9)%、(7.4±2.4)%和(8.0±3.5)%,与不受病毒感染的对照组〔(0.0±0.0)%、(3.8±2.3)%和(3.6±2.1)%〕的差别,除ET组p53总表达外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提示EBV感染鼻咽上皮,可导致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和表达增强,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孙宁陈小毅吴枫郭忠民沈淑静
关键词:EBVC-MYC基因P53基因
促癌剂协同下Epstein-Barr病毒体内外感染引起人胚鼻咽上皮的形态学改变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在促癌剂协同下Epstein-Bar病毒(EBV)对人胚鼻咽上皮的感染和转化能力。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分别接受EBV、EBV+佛波酯(TPA)或TPA处理,不同时间测量细胞生长晕大小,收集细胞,涂片,HE染色作形态测量;移植了人胚鼻咽组织的裸小鼠分别接受多次EBV、EBV+TPA皮下注射,处死动物后对移植物作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在EBV转染后(单用EBV或在TPA协同下),生长能力增加,核浆比增大;在体内,EBV感染(单用EBV或在TPA协同下)可引起移植于裸小鼠的人胚鼻咽组织癌变(原位癌与早期浸润癌各1例)。在体外,单独使用TPA没有诱癌作用,但似能增加EBV的感染率,尤其在早期;在体内,在TPA协同下,EBV能诱发早期浸润癌。结论提示EBV在体外能使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出现恶性转化倾向,及引起移植于裸小鼠的人胚鼻咽组织癌变,TPA能促进EBV感染和致癌作用。
孙宁陈小毅吴枫郭忠民沈淑静
关键词:病毒学
人鼻咽上皮裸小鼠移植及诱癌实验中的EB病毒DNA检测
1996年
人鼻咽组织移植于20只裸小鼠,分三组再分别多次以EBV(7头)、EBV+TPA(5头)或生理盐水(对照8头)皮下注射,诱癌后处死,将移植物作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并同时提取DNA为模板,以EB病毒BamHIW片段特异性引物作PCR检测EB病毒。结果显示:EBV组与EBV+TPA组中,7只可见鼻咽组织移植物发生癌前或癌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各1只),而对照组均未见上述改变,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0.01<P<0.05);无形态变化的受试动物中IB病毒阳性2只,阴性11只;有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动物中,阳性5只,阴性2只,两组差别有显著性(0.01<P<0.05),提示观察到的病变与EH病毒感染有关。
孙宁陈小毅吴枫郭忠民沈淑静
关键词:鼻咽肿瘤鼻咽上皮E-B病毒
EB病毒诱发人胚鼻咽上皮细胞c-myc活化和p53的改变被引量:2
1997年
EB病毒诱发人胚鼻咽上皮细胞c-myc活化和p53的改变孙宁陈小毅吴枫郭忠民沈淑静关键词EB病毒鼻咽上皮细胞基因,c-myc基因,p53中图号R739.63已证明鼻咽癌发生与EB病毒(EBV)关系密切〔1〕,而某些癌基因如c-myc、c-erbB-2...
孙宁陈小毅吴枫郭忠民沈淑静
关键词:鼻咽肿瘤C-MYC基因EB病毒
EB病毒及化学致癌物DNP对人胚鼻咽粘膜裸鼠移植的诱癌研究被引量:7
1992年
用EBV,DNP及PMA分别或协同对人胚鼻咽粘膜裸鼠移植物进行诱癌研究,探讨上述因素在人实验性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经B95-8上清液体外及体内转染的人胚鼻咽粘膜上皮表达EBNA。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均可见各种增生性改变,对照组仅见一般增生性病变。各诱癌组均可见癌前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共出现癌8例(1)EBV组:原位癌1例。 (2)EBV+PMA组:早期浸润癌1例。(3)EBV+DNP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4)EBV+DNP+PMA组:浸润癌1例。 (5)DNP组:原位癌1例。(6)DNP+PMA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结果提示EBV可能在人鼻咽上皮实验性癌变过程中起病因作用。本研究成功诱发了三例浸润癌,均系DAP与其它因素(PMA、EBV)协同作用,提示人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致癌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郭忠民吴枫沈淑静蔡琼珍李飞虹莫梅英
关键词:裸鼠EB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