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飞
-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初探——以广西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却常常受到忽视。本文在广西九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独立院校和辅导员两个方面,分析了职业化发展的困境,并从这两个角度提出了系统的职业化发展对策。
- 金飞
-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
-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对策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实现"互识"与"共识"的交往实践活动。围绕主体间性的理念,本文对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有效整合资源,为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 金飞沈菲菲
- 关键词:主体间性高校安全教育
- 研究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新探
- 2013年
-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扬弃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范式。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围绕"一个中心"、"二项转变"和"三个原则",建构研究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邓炼金飞
- 关键词: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 多校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
- 2012年
- 多校区办学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办学的普遍模式,多校区的发展在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的应对之策。
- 金飞
- 关键词:多校区学生党支部
-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探索被引量:6
- 2016年
-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存在较多争议。结合哲学领域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透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从教育思维的转变、交往关系的改善、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平台的丰富四个方面进行适应性的实践模式构建。
- 金飞
-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 独立院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基于广西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新生力量,由于办学机制的独特性,使得其在党建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体制不完善、经验缺失、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提高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效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出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党建工作特色,建构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 金飞
- 关键词:党建
- 大学生渐进性职业生涯规划探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已成为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问题。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基于渐进性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模式。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为一个不断进行选择和决策的过程,是渐进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思想,它更有利于把握生涯规划规律,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制定有效的方案和进行有效的选择。
- 金飞
- 关键词:大学生渐进性职业生涯规划
- 公共理性精神的构建: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被引量:26
- 2013年
-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变,给大学生带来了多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与集体精神的弱化,个性色彩的张扬与个体责任的消解,参与途径的丰富与监管难度的增加三个方面。对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找准新的理论依托,拓宽新的理论视野。公共理性精神为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面向现实的出路,两者有着内在精神和实质意义上的契合点。
- 金飞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公共理性
-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 2011年
-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工程的基石,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重大意义入手,阐述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就如何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进行了思考。
- 金飞
-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
- 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互动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网络舆情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从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间的内在关联与现实状况出发,以政群关系为核心,从理念、制度和操作三个层面建构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完善网络舆情的引导,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推动和谐、互信社会的发展。
- 金飞
- 关键词:网络舆情公信力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