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昌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CTA诊断永存三叉动脉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2年
-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P-TA)又称原始三叉动脉或持续性三叉动脉,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异常吻合血管,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笔者报道1例偶然发现的永存三叉动脉,并对永存三叉动脉进行文献复习。
- 彭思民揭芳剑黄俏春陈伟杨岳炜
- 关键词:永存三叉动脉文献复习原始三叉动脉吻合血管基底动脉
- 3D-CTA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是在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后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显示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图像可以任意角度旋转,直观清晰,属无创检查,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显示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 彭思民杨岳炜揭芳剑黄俏春陈伟俞若锋俞国鑫章卫康刘锦霞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疾病诊断三维CT血管造影螺旋CT血管成像
- 以社区家庭病床为单位的中医管理模式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索以社区家庭病床为单位的中医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3月128例在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管理办法,观察组添加以社区家庭病床为单位的中医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情绪、家庭角色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脑卒中患者管理中添加以社区家庭病床为单位的中医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专业的中医延续性护理,辅助患者坚持进行功能性恢复训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陈伟
- 关键词:家庭病床中医管理
- 颅内皮样囊肿感染后自发性破裂一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报告一例左侧外侧裂区皮样囊肿感染后自发性破裂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一例左侧外侧裂区皮样囊肿感染后自发性破裂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迟发性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再次开颅清除硬膜下血肿并行去颅骨骨瓣减压术,术后...
- 彭思民俞国鑫俞若锋揭芳剑黄俏春陈伟
-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臂托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臂托,包括底座和液压缸,液压缸呈垂直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液压缸的顶部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呈水平安装在液压缸的顶端,伸缩机构的一侧设有旋转盘,旋转盘呈水平安装在伸缩机构的末端,并与伸...
- 陈伟
- 额部创伤伴前颅底粉碎性骨折一期修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额部创伤伴前颅底粉碎性骨折一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例额部创伤伴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开颅清除额部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的同时行前颅底一期修补术,术后辅以腰大池持续引流,并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结果5例患者全部恢复良好,随访1个月至2年未出现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额部创伤伴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在开颅清除额部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的同时行前颅底一期修补术,可有效预防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
- 彭思民杨岳炜黄俏春陈伟章卫康刘锦霞
- 关键词:颅底粉碎性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
-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82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24例(A组)、中型21例(B组)及重型37例(C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50名为对照组。测定上述患者FFA、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FPS、FINS、Homa-IR、TC及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B及C组FFA、FPS、FINS、Homa-IR、TC、TG和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B及C组血清FFA与FPS、Homa-IR、TC及HDL-C水平呈现相关性(均<0.05),B及C组血清FFA与FPS、Homa-IR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均<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FFA水平明显升高,与FP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 杨岳炜彭思民黄俏春揭芳剑陈伟俞国鑫章卫康刘锦霞
-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清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
- 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报告1例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总结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例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创伤性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是颅脑损伤的少见并发症,破裂出血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结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缺乏特有的临床症状,可疑病例可行3D-CTA和DSA检查确诊,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黄俏春揭芳剑陈伟彭思民杨岳炜章卫康刘锦霞
- 关键词:创伤动脉瘤基底动脉
- 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数字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数字化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35例患者,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优点、手术方式、手术病人的预后。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例、癫痫2例、自发性脑内血肿1例,术后随访无钛网内陷、钛网移位、钛钉松动、钛网暴露、切口感染、颅内感染、皮瓣坏死、头皮刺痛现象及咀嚼功能障碍等,患者对塑形满意度100%。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修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可高精准度恢复生理曲度外形、减少手术并发症,能够为患者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技术。
- 揭芳剑杨岳炜彭思民黄俏春陈伟钱旭东
- 关键词:数字化塑形颅骨修补术钛网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原因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半月内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分为创伤性脑梗死组与无创伤性脑梗死组,对可能造成创伤性脑梗死的因素,如性别、年龄、是否为多发伤、是否出现脑疝、是否合并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21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8例,非大面积脑梗死13例,创伤性脑梗死发病率11.23%,5例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压持续增高并形成脑疝再次手术扩大颅骨窗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伤情、多发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是否出现脑疝、是否为多发伤、是否合并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显著相关性;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 黄俏春杨岳炜彭思民揭芳剑陈伟俞国鑫俞若锋章卫康刘锦霞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创伤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