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
  • 2篇回收
  • 2篇U
  • 1篇液膜
  • 1篇乳状液膜
  • 1篇渗滤
  • 1篇渗滤液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胶体
  • 1篇迁移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离子
  • 1篇金属
  • 1篇金属离子
  • 1篇回收处理
  • 1篇催化

机构

  • 5篇南华大学

作者

  • 5篇陈伟
  • 5篇夏良树
  • 2篇彭安国
  • 2篇肖静水
  • 2篇吕俊文
  • 2篇胡思思
  • 2篇曹存存
  • 1篇肖益群
  • 1篇黄欣

传媒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化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乳状液膜技术回收处理含铀溶液中铀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乳状液膜技术对含铀溶液中的铀进行回收处理,研究了制乳原料的最佳体积比,制乳时的搅拌速度、温度等因素,及回收处理铀时的温度、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含铀废液的影响;探讨了乳状液膜提取回收铀过程中铀的迁移机理;通过热力学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铀的液膜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制乳原料中P204和液体石蜡的体积分数为0.1和0.05,Span80、磺化煤油与P204的体积比分别为0.06、0.79,搅拌速度为2 000r/min,内水相盐酸的浓度为4mol/L时,可制得稳定的油包水型乳状液膜。在常温常压、pH值2.5、铀初始质量浓度小于100mg/L、含铀废液与乳状液膜的体积比为5时,用乳状液膜对铀废液提取0.5h,铀的回收率可达到99%以上,Gibbs自由能ΔG<0,说明外水相的铀可自发地向内水相富集。
夏良树陈伟周彦同肖益群彭安国肖静水
关键词:回收
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U(Ⅳ)是目前大多数乏燃料后处理厂普遍使用的还原反萃剂,它的制备对乏燃料后处理工艺的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U(Ⅳ)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其制备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了从乏燃料后处理中制备U(Ⅳ)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肼催化还原法在不同酸性介质中还原U(Ⅵ)制备U(Ⅳ)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采用不同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最后提出几点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值得更加深入探讨的问题。
胡思思夏良树彭安国肖静水陈伟
关键词:U催化
乳状液膜技术分离回收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铜、汞、锌、铀等重金属的废液,这些废水中的金属一般不能被分解破坏,只能转移其存在位置和转变其物化形态。传统的提取回收金属离子的方法主要有萃取分离、固体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电解法、膜分离等。其中膜分离技术因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等领域。文中介绍了常用的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液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乳状液膜技术的特点和原理,同时,阐述了含铀废液的主要处理方法,并对于乳状液膜技术应用于处理含铀废液进行了展望。
陈伟夏良树胡思思
关键词:乳状液膜回收
红壤胶体对U(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被引量:20
2013年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某铀矿山附近土壤中的红壤胶体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吸附平衡时间、铀溶液初始浓度、胶体用量、胶体粒径和有机质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影响,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强度越小,胶体粒径越小,胶体对U(Ⅵ)的吸附量越大;单位质量红壤胶体对铀的吸附量随铀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红壤胶体用量的增大而减少;在25℃、pH值为3.5、离子强度为0.001mol/L时,粒径小于1μm的红壤胶体的饱和吸附量qmax为76.76μg/mg。红壤胶体吸附铀酰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与吸附相关的主要基团为羟基、羰基、Si—O、Si—O—Fe等。红壤胶体对铀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夏良树黄欣曹存存吕俊文陈伟
土壤胶体对渗滤液中铀(Ⅵ)迁移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铀废石渗滤液中铀(Ⅵ)进入土壤后极易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及周围环境产生危害。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简述了土壤胶体的来源和分类及其与铀(Ⅵ)的相互作用,重点讨论了土壤胶体结构、铀离子形态、土壤Eh-pH值、离子强度和有机质对溶液中铀(Ⅵ)的阻滞迁移影响,介绍了近年来土壤胶体在吸附溶液中铀(Ⅵ)的应用进展,提出了铀废石渗滤液中铀(Ⅵ)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可能取得突破的几条途径。
曹存存吕俊文夏良树陈伟
关键词:土壤胶体重金属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