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华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循环抗原阳性对弓形虫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5年
- 应用双抗体ELISA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CAg)阳性者的血液及组织液样本41例,进行病原学对照检查,结果29例检获弓形虫,两者的符合率达70.7%。不同样本中的虫体检出率依次为羊水3/3,乳汁1/1,胚胎组织1/1,脑脊液21/30,血清3/6。另外,对29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弓形虫病患者,取脑脊液进行不同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CAg于发病3d即可测出,总阳性数为26例;IHA抗体于发病5d出现阳性,阳性数为4例;ELIsA一IgM及IgG抗体在发病7d后逐渐出现阳性,阳性数分别为5例和1例。研究结果证实,CAg作为弓形虫早期、急性感染的一个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学意义。
- 傅翠娥余毅陈彩华杨旭明王蓉张乐丁贞英曾小军刘莉许雪萍张群
- 关键词:弓形虫病循环抗原病原学检查
- 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血吸虫抗原的实验研究
- 1992年
- 将血吸虫成虫多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ELISA直接法检测血清中的循环抗原.重感染兔血清35份、中感染兔血清7份及低感染兔血清10份,阳性率分别为100%,57.1%及20%,健康兔血清25份,弓形虫感染兔血清10份,均未见阳性反应.重感染兔于感染后5周OD均值明显上升,是感染前的2.95倍,以后逐周上升.中感染兔5周后,OD均值开始上升,5周和6周时的OD均值是感染前的1.27倍和3.49倍.低感染兔OD均值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至9周时OD均值才是感染前的2.56倍.结果表明,血吸虫病兔血清中的循环抗原出现时间或阳性率均与血吸虫尾蚴的感染度密切相关.
- 郑志国陈彩华杨旭明杨纪顺詹丽君傅翠娥楼涤余毅
- 关键词:血吸虫病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
- 弓形体抗原的纯化与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对几种提纯弓形体抗原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分别经5000r、10000r、15000r/min离心30分钟的粗抗原,用于检测弓形体抗体的P/N值依次为5.05、5.60、6.43。用10000r/min30分钟处理的粗抗原(R10000),经凝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呈现2个蛋白峰(F1、F2),经免疫学测定,其主要的抗原活性部分存在于F1中。R10000抗原用50%硫酸铵沉淀(S50)的蛋白质得率达64%;用70%硫酸铵沉淀(S70)的蛋白质率为35%。R10000与F1、F2、S50、S705个抗原,经ELIB后用高免兔血清识别的条带数:F1和F2各1条、S50Z条、S70和R10000各3条。除F2之外,39~40KD为4种抗原的共同反应区带。用上述5种抗原致敏反应检测弓形体抗体,以S50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傅翠娥杨旭明林爱芬余毅张乐楼涤陈彩华
- 关键词:凝胶过滤提纯免疫学
- 三种血清学方法检测弓形体抗体的比较
- 1990年
- 对IHA、IFA及ELISA三种方法检测弓形体抗体作了比较。感染兔血清首次检出抗体时间及阳性兔数:IHA为感染后第5天(1/15)、IFA为第6天(1/15)、ELISA为第4天(8/15);达全阳性时间分别为感染后第13、15及6天,GMT分别为4693、1301及8192。对照兔血清的假阳性率均为1.42%。三法检测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42.0、41.0及44.0%。结果表明,三法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其中以ELISA法最为灵敏,IHA法操作简便,两法均适用于现场血清学调查。
- 傅翠娥杨纪顺陈彩华蒋柏鸣
- 关键词:IHAIFAELISA弓形体抗体
- 内因性色素膜炎与弓形体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
- 1992年
- 在欧美国家中弓形体感染是内因性色素膜炎的常见病因、约占全部色素膜炎的30—40%。为了了解我国弓形体感染与色素膜炎的关系及抗弓形体药物治疗在弓形体血清学检查阳性的色紊膜炎治疗中的意义,我们从1989年以来对我院眼科60例色素膜炎患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及临床治疗观察。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系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的内因性色素膜炎患者、共60例。年龄15—63岁,平均38岁,男女比例为1.3:1。
- 沈丽萍顾扬顺金毓珠潘松扬傅翠娥余毅陈彩华
- 关键词:色素膜炎弓形体感染弓形体
- LIT对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 探讨激光照射弓形虫速殖子(LIT) 的免疫保护力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方法: 应用4.5 WLIT免疫ICR小鼠,并用活体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观察LIT抗虫效果。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测定T淋巴细胞CD4+ /CD8+ 亚群及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LIT免疫的小鼠具有抗急性弓形虫感染的能力, 能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并能导致机体CD4+ 、CD4+ /CD8+ 显著升高及特异性IgG抗体产生。结论: 4.5 W LIT经腹腔免疫接种小鼠, 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
- 林爱芬陆绍红陈彩华李思温陈睿陆漩辉黄富泉
- 关键词:激光照射弓形虫速殖子免疫应答
- 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本实验采用激光致弱弓形虫速殖子接种ICR小鼠腹腔,以期提高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分裂能力。照射虫体免疫小且能诱导产生持续升高的IgG抗体。免疫民经弓形虫RH株攻击后,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延长,表现出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提示: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明显,可望在弓形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应用。
- 林爱芬陈彩华陆绍红陈睿张乐楼涤陆漩辉黄富泉
- 关键词:弓形虫速殖子激光疗法二氧化碳激光
- 弓形虫抗原的部分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选用RH株弓形虫速落子细胞质、细胞膜和腹水代谢抗原,观察温度、pH值对抗原活性的影响,并分别测定糖及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抗原对热处理都较为稳定,但代谢抗原在加热前后的检测效果均不及其它两者。经糖含量测定显示,代谢抗原的糖含量最低。结果提示,弓形虫抗原的重要决定因子可能是糖蛋白或多糖成分。pH值试验表明,细胞质抗原的包被波以pH9.6碳酸盐缓冲液为佳,而细胞膜抗原应选用pH6.5磷酸盐缓冲液。
- 林爱芬傅翠娥余毅杨旭明张乐陈彩华
- 关键词:弓形虫抗原理化性质
- ELISA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 1989年
-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家兔血清循环抗原(CAg)的累积阳性频率。在潜伏期内,重、中度感染兔CAg阳性率分别为30.8及11.1%;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早期的阳性率,中度感染兔分别为86.1及76.7%,轻度感染兔分别为43.3及32%。中、轻度感染兔的CAg阳性率在急性期逐步上升,而在亚急性、慢性早期逐步下降。健康兔、血吸虫病及球虫病兔的血清试验,均阴性。本法检测CAg的效果高于其他3种双抗体法,提示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现性,可诊断弓形虫急性或活动性感染。
- 傅翠娥陈彩华蒋柏鸣郑志国杨旭明杨纪顺朱冠范学理
- 关键词:弓形体ELISA单克隆抗体循环抗原
- 一株抗十二指肠钩蚴单克隆抗体的特性研究
- 1996年
- 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等方法观察了一株抗十二指肠钧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2分泌的抗体(McAbB12)特性。结果表明McAbB12与十二指肠钧虫成虫切面的肠管、生殖器官和肌肉的基膜及排泄管出现明显的免疫反应,提示McAbB12的“靶抗原”为分泌排泄(ES)抗原。SDSPAGE结果提示McAbB12具有3条蛋白区带,分子量分别为61、52和21kD。ELIB结果显示McAbB12能识别十二指肠钧蚴抗原,主要抗原条带的蛋白分子量为28kD。
- 邓珊珊宋昌存王芃芃严晓岚闻礼永陈彩华夏昭华苏应龙姚善滢
- 关键词:十二指肠钩虫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