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慧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祖细胞
  • 2篇脑卒中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祖细胞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动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祖细...
  • 1篇血管性疾病
  • 1篇血性
  • 1篇水肿
  • 1篇头痛
  • 1篇内压
  • 1篇偏头痛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卒中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4篇王健
  • 4篇陈慧
  • 2篇董为伟
  • 2篇郑敏
  • 1篇杨娟
  • 1篇王妮
  • 1篇苗巧巧
  • 1篇毛思中
  • 1篇高攀
  • 1篇杨浩
  • 1篇郭慧娟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无创脑电阻抗测定动态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初步评价无创脑电阻抗(cerebral electrical impedance,CEI)测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脑水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后3 d内的46例SAH患者,采用50 kHz及0.1 mA的刺激电流进行连续CEI测定。以扰动系数(perturbative index,PI)表示CEI测定结果,PI值大于9.5,或连续3次或3次以上病灶侧与对侧的PI之差大于0.3定义为CEI异常。结果 21.7%(10/46)患者首次测定时发现双侧CEI明显升高,PI>9.5,其中7例头部CT显示全脑水肿,另3例头部CT未显示脑水肿;其余36例首次测定时CEI在正常范围,头部CT均未显示脑水肿。间隔3 d后,CEI检测发现有5例患者PI值升高明显,复查CT显示脑水肿。结论 CEI检测可较敏感地反映SAH患者脑水肿的存在,有助于及时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陈慧王健董为伟毛思中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动态测定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并探讨其可能的动员机制。方法发病后12 h入院的71例AIS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EPCs含量,以CD133/KDR作为EPCs表面标记。时间点分别为病后第1、7、14、21天。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erum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浓度。对照组包括42例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结果 AIS患者基线EPCs水平低于对照组[(0.022±0.013)vs(0.051±0.020),P<0.01]。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与EPCs水平呈负性相关(P<0.01)。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是EPCs基线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AIS后第7天循环EPCs数量增加,第14天达高峰,第21天开始下降。血浆SDF-1浓度呈类似变化。此外,EPCs变化值(EPCs14d-EPCs1d)与脑梗死体积(r=0.708,P<0.01)或第14天的SDF-1浓度相关(r=0.774,P<0.01)。结论 AIS患者的EPCs基线水平可能反映累积的血管内皮损伤,而AIS后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来自于EPCs动员,其机制可能与SDF-1表达上调有关。
王妮陈慧郭慧娟王健郑敏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内皮祖细胞动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脑血管性疾病被引量:1
2012年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是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也称为成血管细胞,来源于骨髓,可以特异性地归巢于血管新生组织,且分化和增生为成熟内皮细胞的一群干细胞群体。EPCs可以通过特定方式分离,现已发现多种表面标志物,但均缺乏特异性。影响EPCs功能和数量的因素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如药物、某些疾病和烟酒史等)。随着EPCs的深入研究,已证实EPCs是血管内皮功能的生物学标志,与某些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偏头痛和脑白质病变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苗巧巧陈慧王健郑敏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脑卒中偏头痛脑白质改变
脑电功率谱分析方法用于无创颅内压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脑电功率谱分析方法用于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62例(70例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腰椎穿刺测定ICP,同时采集脑电信号,利用自行研制的软件进行脑电功率谱定量分析,计算压力指数(PI)。结果 62例患者ICP为70-500 mm H2O(1 mm H2O=0.009 8 k Pa),平均(239.74±116.25)mm H2O其中52.9%的患者ICP增高。PI为0.02-0.85,平均0.29±0.20。取每个患者的ICP值与PI,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s=-0.849,P〈0.01)。将患者分为弥漫性脑损害组和局灶性脑损害组,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示两组患者PI与ICP之间均呈负相关(rs=-0.815、-0.912,P值均〈0.01)。结论通过脑电信号分析得到的PI与ICP具有相关性,提示脑电功率谱分析方法用于无创ICP监测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高攀陈慧杨娟董为伟杨浩王健
关键词:脑电功率谱无创颅内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