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霖

作品数:54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缺血
  • 15篇电针
  • 15篇脑梗
  • 14篇脑缺血
  • 12篇血压
  • 12篇高血压
  • 9篇鼠脑
  • 9篇脑梗塞
  • 9篇急性
  • 9篇梗塞
  • 9篇干预
  • 9篇大鼠脑
  • 9篇大鼠脑缺血
  • 8篇影像
  • 8篇影像学
  • 8篇影像学分析
  • 8篇中风
  • 8篇超微
  • 8篇超微结构
  • 7篇高血压大鼠

机构

  • 39篇佛山市中医院
  • 15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54篇陈文霖
  • 48篇谭峰
  • 41篇吴海科
  • 34篇万赛英
  • 34篇王金良
  • 31篇黄涛
  • 20篇方美凤
  • 10篇霍绮雯
  • 9篇梁艳桂
  • 8篇王海侨
  • 8篇成家茂
  • 8篇丁德权
  • 7篇孙景波
  • 7篇刘晓林
  • 6篇顾卫
  • 6篇黎鸣
  • 5篇张明霞
  • 4篇李归宿
  • 4篇莫大鹏
  • 3篇彭烈标

传媒

  • 5篇广东省医师协...
  • 4篇第六届广东省...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医疗保健器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6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干预高血压大鼠脑缺血VEGF、Ang1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VEGF、Ang 1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
万赛英谭峰方美凤吴海科王金良黄涛陈文霖
文献传递
电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运动障碍及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观察电针阳明经穴对AIS后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的73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患侧肢体阳明经穴,对照组仅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三重刺激技术检测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TST test/TST contro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SI患者TST test/TST control比值较健康人群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两组TST test/TST control比值、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TST test/TST control比值、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ST test/TST control比值、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电针阳明经穴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推测与修复皮质脊髓束和重建神经传导通路有关。
王学文谭峰李丹丹詹杰方美凤黎鸣王海侨陈文霖
关键词:针药并用缺血性卒中中风后遗症肢体运动功能
电针干预高血压大鼠脑缺血VEGF、Ang1表达的研究
万赛英谭峰方美凤吴海科王金良黄涛陈文霖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神经黏蛋白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 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黏蛋白mRNA(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电镜等技术观察电针对脑缺血2h后再灌注1、7、14、30d大鼠脑内神经黏蛋白-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干预作用,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电针组脑缺血-再灌注7、14、30d大鼠脑缺血区周围及海马区neurocan-mRNA表达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神经元、血管壁等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较对照各组减轻。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神经抑制因子neurocan-mRNA表达、减轻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等机制有关。
谭峰万赛英吴海科霍绮雯王金良陈文霖方美凤刘晓林孙景波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高血压大鼠
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抽取7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组39例患者中药清头定眩汤治疗,给予联合治疗组39例患者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研究2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为(4.11±1.03)分,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相比单用中药清头定眩汤治疗,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推广应用。
王海侨黄涛彭烈标陈文霖
关键词:耳穴压豆
电针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neurocan-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粘蛋白mRNA (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
谭峰万赛英吴海科霍绮雯王金良陈文霖方美凤刘晓林孙景波成家茂
关键词:NEUROCAN高血压大鼠
电针促进脑梗塞轴突再生的Nogo-A抑制信号传导通路研究
谭峰梁艳桂陈杰万赛英吴海科霍绮雯陈文霖方美凤王学文李雁萍
急性脑梗死(ACI)遗留的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一直是医学难题。Nogo-A与受体NgR结合传导抑制信号,阻碍神经再生,是造成ACI远隔损害与后遗症的重要原因。电针治疗ACI是否与调控Nogo-A抑制信号传导有关还不清楚。...
关键词:
电针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neurocan-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粘蛋白mRNA(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
谭峰万赛英吴海科霍绮雯王金良陈文霖方美凤刘晓林孙景波成家茂
6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2例ALS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人的资料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本组病人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慢性隐袭起病,中老年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为49.3岁),男性多发(男女比例为1.48∶1),首发症状多为单侧上肢肌无力(54.8%),可伴有肌肉萎缩,吞咽、言语困难等,电生理检查均表现为脑神经和多个脊髓节段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具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是本病的难点,且容易出现误诊。肌电图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陈文霖谭峰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肌电图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谭峰教授“三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证经验
2022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谭峰教授运用“三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证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谭峰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果筛选出中药处方236首,共涉及中药127味,用药频次居于前5位的是白术、川芎、黄芪、半夏、当归,药物类别以调和气血药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18对,基于熵聚类药物核心组合挖掘出潜在新方5个。结论谭峰教授认为血瘀贯穿缺血性脑卒中病程始终,提出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三早”疗法,临证强调活血化瘀药物应用,辅以益气化痰、解郁安神药物,针对久病者善用虫类药,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梁艳桂谭峰陈杰吴海科程南方陈文霖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临证经验数据挖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