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
- 作品数:359 被引量:2,219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
- 2016年
- 张江: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中国经验,这是近年来文艺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话题的价值和意义不容置疑。不过,这个话题包含了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比如,现实的中国故事如何进入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又如何在中国故事中提取中国经验?
- 张江陈晓明罗杨郭宝亮金元浦
- 关键词:中国故事文学艺术文艺
-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被引量:71
- 2006年
- 陈晓明
- 关键词:《废都》《秦腔》本土美学阉割文学事件
- 论文学的“当代性”被引量:25
- 2017年
- "当代文学"这种说法属于中国文学的特殊指称,欧美虽然偶尔也会用这样的概念,主要是指称当下时间范畴内的文学现象,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中国"当代文学"则是属于文学史的指称,它有独特的年代学的、政治的以及美学的含义,也就是说它有质的规定性。那么,如何理解"当代"所具有的超越年代学的复杂内涵呢?何谓"当代性"呢?这需要放在历史的、哲学的和审美的语境中去考察,尤其需要放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激进实践中去把握。"当代性"说到底是主体意识到的历史深度,是主体向着历史生成建构起来的一种叙事关系,在建构起"当代"的意义时,现时超越了年代学的规划,给予"当代"特殊的含义。
- 陈晓明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化年代学
- 乡土中国、现代主义与世界性——对80年代以来乡土叙事转向的反思被引量:12
- 2014年
-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当代文学赢得国际声誉,也促使国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公允些,不那么为偏见和道听途说所左右。如今说莫言以及他的一批同道,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这样的评判当不至于引起太大的争议。说出这样的评判,并非我们要对莫言项礼膜拜,或者躺倒在这个高度的阴影底下乘凉。或许可以说,对莫言最真诚的尊敬,莫过于去思考中国当代文学何以是由莫言在今天来代表高度?莫言何以能/何以会代表这样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从何处来,又能到何处去?其实这个问题更加学理化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今天中国文学的这种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它还能(要)如何拓展进一步的路径?
- 陈晓明
- 关键词:乡土中国叙事转向现代主义中国当代文学诺贝尔文学奖
- 历史的变形记——文学批评与大众媒体的关系被引量:7
- 2003年
- 陈晓明
- 关键词:文学批评大众媒体报业传媒图书市场
- 文学观念与话语的解放——略论改革开放40年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被引量:5
- 2019年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始终站在思想解放的前列,不断地拓展'新时期'现实主义理论的边界。从对'文革'的批判性反思开始,举起'大写的人'的旗号,张扬启蒙与人性的解放,为'新时期'文学反映历史、反映现实、表现人的尊严和精神价值提供理论支撑,并给予富有时代感的阐发。随着与西方现代思潮的碰撞,在'现代主义'的激烈讨论中,开始建构新的理论批评话语体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的阶段,当代理论批评都有对时代的热点问题的回应,都有自身的理论建构。1990年代,新的理论批评话语逐步建立,新一代的理论批评家崭露头角并形成气势。在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丰硕的成果,也促进了当代理论向着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格局展开新的历史建构。
- 陈晓明
- 关键词:人性论现实主义现代派后现代主义
- “对中国的执迷”:放逐与皈依——评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被引量:17
- 2009年
- 2008年底,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在中国大陆出版,立即引起学界高度的关注热情。曾经,顾彬以“垃圾论”引发国内学界的激烈争议,那当然不是一次预谋式的炒作,更有可能是“爱之弥深,恨之愈切”的态度使然。作为一个德国的汉学家,对中国的文学研究投入了他毕生的精力,这是难能可贵的。该书中文版序的第一句话写道:“四十年来,
- 陈晓明
-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皈依放逐文学研究汉学家
- 方法、谱系与思想底蕴——陈晓明教授访谈被引量:1
- 2016年
- 王均江(以下简称王):陈老师,我最近刚重读了您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我以为这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我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您这本专著中的理论深度,是同类作品中不常见的。您能讲讲有关这本书写作的一些细节吗?陈晓明(以下简称陈):谢谢你对我学术方面的肯定。国内的文学史差不多上百部,大部分是集体作品,有些很棒,有自己的主导思想。像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 王均江陈晓明
- 关键词:现代主义知识谱系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家
- “重复虚构”的秘密——马原的《虚构》与博尔赫斯的小说谱系被引量:5
- 2010年
-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向内转"的趋向中,马原的《虚构》无疑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文本。解开这个文本艺术创新的奥秘,把它放在马原最欣赏的外国小说作品谱系里去读解,会发现马原的创新最初的踪迹。都说博尔赫斯对中国当代小说艺术变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究竟重要到何等程度,并不是理论阐述可以证明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才可确定。本文试图通过清理一篇典型之作,来剖析中国当代小说如何与西方经典文本对话,也由此清理当代小说最初的创新方式和道路。
- 陈晓明
- 关键词:《虚构》小说作品谱系中国当代小说
- 现代性之隐忧与多样性方案被引量:7
- 2004年
- 当今时兴的"现代性"话题实际上是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被提问与阐释的。现代性的论述者对现代性的隐忧进行了多方面的质疑,"谁的现代性"这种提问再次提出了文化中心主义问题,把对现代性的质疑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的多样化方案思考。这一思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思想界。现代性的多样化方案有两种取向值得重视,其一是查尔斯·泰勒试图从社区主义那里寻找资源,以文化差异性来建构非中心化的世界图景;另一种是设想从传统主义那里找到新的依据。在中国,现代性处于一项未完成的事业,但传统主义的影响依然深厚,即使是较大限度可以接受西方现代性基本理念的论说者,也设想依靠传统主义来建构中国的现代性思想文化基础。论文认为,超出简单的中心/边缘,同质化/多样性的对立,回到个体"本真性"的基础,建构一种"主体最小值"的思想文化,可能是适合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一种设想,它可以作为新的起点,在保持现代性基本价值理念的前提下,通向更具开放活力的后现代文化。
- 陈晓明
- 关键词:提问传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