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白
- 作品数:33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分聚之间的危情与转机——略论新世纪以来中国广告产业的内在驱动力被引量:7
- 2007年
- 一、直面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新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曾经有过的“忧思”。也有产业走向的宏大质疑。。当2006年的广告产业数据公布于众的时候,业界集体失语。总额为1573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1%。年前业界预测,随着08奥运的接近,2006年中国广告营业额应当突破1600亿元大关,然而,官方所公布的数字,没有突破预期,增长率几乎与GDP增长并行。“
- 黄升民黄河陈素白
- 关键词:广告产业广告营业额GDP增长数据公布
- 在边缘处发现边界——广告学的未来已来被引量:6
- 2020年
-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在不断撼动传统媒体地位的同时,也塑造着全新的融合性传播生态,各类媒介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有机融合与再造。基于传统传播规律、传播技术的广告业,其市场环境、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行业发展皆发生了剧烈变化。一方面在广告理念和业务领域实现了多元融合的转向;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势来袭,泛广告化和全球智能广告的发展趋势渐趋明朗。毋庸置疑,任何传播领域发生的变革不仅颠覆传统格局,也改变和重塑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聚合裂变产生的各种问题不仅成为错综复杂的难题,在为学界和业界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行业革命、社会系统运行产生的理论反思带来新的挑战。我刊诚邀广告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媒介技术发展入手,结合全球语境与本土话语实践,从广告研究视角探求广告学发展的新态势。(专家排名以姓氏拼音为序)。
- 本刊记者陈素白姜智彬姜智彬秦雪冰姚曦
- 关键词:媒介技术传播生态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广告学
- 点赞行为的代际差异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媒介技术作为一种技术与文化的复合体,引发了学界关于"媒介如何影响人类与社会文化"的不断探讨。根据马克·波斯特的媒介时代划分,选取成长于不同媒介时代的"70后"与"90后"为对象。研究发现,作为"数字移民"的"70后""点赞"时倾向于增进沟通,始终遵循其喜欢、支持等正面含义,注重"点赞"的仪式感,担心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延伸而产生误解,即普伦斯基所描述的"数字移民"的"口音"现象。而作为"数字土著"的"90后"会将"点赞"用于增进沟通和回避沟通,调侃、揶揄等引申义也被逐渐开发。他们将"点赞"视作具有多重语义的"全能型"沟通工具,这无疑与其成长期所处在开放的、双向互动的第二媒介时代密不可分。
- 陈素白邵舒
- 关键词:媒介环境
- 夏门地区男性消费者护肤品冲动购买实证研究
- 2012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男性成为护肤品的目标消费者。各男性护肤品品牌也在寻求方法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聚焦厦门地区的男性消费者,探究影响其护肤品冲动购买意图的因素,并研究冲动购买行为特质对其影响。
- 陈素白冯宣小青
- 关键词:男性消费者冲动购买护肤品
- 缘情制礼:礼乐传播中的情感机制与文化认同被引量:1
- 2021年
- 礼乐传播通过“礼”“乐”仪式来传达儒家乃至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仪式传播。情感是仪式传播的重要属性。作为五礼之首的祭祀是最具代表性的礼乐仪式。祭祀仪式中庄严有序的礼仪和庄重肃穆的古乐,不仅能激发个体情感,还能通过情感的渲染与共享,促进人际间情感的互动,从而构建群体认同,涵养家国情怀。从历时性的维度来考察,祭祀仪式中的情感因素具有构建想象的共同体,加强文化认同,维系民族意识,重构集体记忆,传承文化基因的作用。
- 陈素白朱怡
- 关键词:情感祭祀仪式
- 广告影响效果区域差异探析——基于一、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调查
- 2014年
- 广告态度可以衡量广告效果,而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广告态度。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N=18030),对全国20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不同区域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广告对消费者存在购买意图、娱乐性及消极性三方面影响,影响程度呈一、二、三线城市递减趋势;广告对消费者影响的因素包括广告可靠性、信任度和判断力,它们在解释广告对消费者影响能力上各不相同,其中可靠性是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图及娱乐性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影响力表现出一、二、三线城市递减趋势;而消极性更多受信任度及判断力影响,影响力没有明显表现出一、二、三线城市递增或递减趋势。
- 陈素白陈颖艳
- 关键词:广告态度广告影响
- 隐私侵犯经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基于“风险-收益”和调节定向的理论视角被引量:4
- 2023年
- 智媒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成为社会焦点议题。本研究以“风险-收益”框架为基础,重点考察了隐私侵犯经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勾勒出不同群体(促进定向vs.预防定向)的态度差异。通过对全国16城进行问卷调查(N=4,800)发现:第一,隐私侵犯经历与个人信息保护意愿之间呈正U型曲线关系,即保护意愿随着隐私侵犯经历的增加出现先下降后上升两个阶段。第二,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均会发挥中介作用,在下降阶段,感知收益解释力更强,在上升阶段,感知风险解释力更强。第三,促进定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强于预防定向用户,但在隐私侵犯极度严重时,预防定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强于促进定向用户,在平衡风险和收益的过程中,预防定向用户拐点出现明显早于促进定向用户。研究结果为理解中国智媒用户的隐私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 宣长春陈素白
- 电视广告解说词与字幕匹配程度对广告文案记忆效果的影响
- 2013年
- 本文属于实证研究当中的传播效果研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对于广告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电视广告制作应用的规律与技巧,以及心理学中关于认知、记忆与遗忘的相关理论,对电视广告解说词与字幕的信息匹配程度制定了四个维度,并通过设置不同的实验组探究不同维度对受众广告文案记忆效果的影响。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案例的广告文案进行编码、量化,对实验收集而来的数据运用了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的方法进行处理,从微观层面进一步探讨提升电视广告传播效力的可能性与一般规律。
- 陈素白王忠闽
- 关键词:电视广告解说词字幕记忆效果
- 自我效能感的“代价”:智能媒体用户隐私保护行为悖论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讨智能媒体情境下隐私悖论的发生机制及个体间的隐私保护行为差异,为推进平台隐私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引入隐私保护倦怠及自我效能感分别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在全国16个城市发起大型问卷调查(N=4800)。[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隐私保护倦怠负向中介隐私侵犯经历与隐私保护意愿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削弱)隐私侵犯经历与隐私保护倦怠的倒U型关系、负向调节(削弱)隐私侵犯经历与隐私保护意愿的正相关关系。
- 陈素白韦娟
- 关键词:隐私保护自我效能
- 中国电视广告30年:价值重塑和分化的推手被引量:7
- 2009年
- 一、电视广告与广告意识 中国从1958年就开始发展电视事业.但迎来商业广告的正式开播却是在整整20年之后。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广告业务科.随后的1月28日.时长1分30秒的”参桂补酒”广告播出.这是中国大陆广告市场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亡以来的第一条电视广告。3月18日,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瑞士雷达表播出。同年4月.广东电视台开始播出商业广告;年底,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随之开始正式播出商业广告。白此.广告登上了中国的电视舞台,开始演绎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角色。
- 陈素白
- 关键词:电视广告价值重塑上海电视台推手分化广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