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小晚

作品数:81 被引量:74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盆地
  • 23篇塔里木盆地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2篇油气
  • 11篇储层
  • 10篇地球化学特征
  • 10篇碳酸
  • 10篇碳酸盐
  • 10篇化学特征
  • 9篇盐岩
  • 9篇碳酸盐岩
  • 8篇氦气
  • 8篇成藏
  • 7篇源岩
  • 7篇气田
  • 7篇奥陶系
  • 7篇
  • 6篇勘探
  • 6篇哈拉

机构

  • 7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石油吉林...

作者

  • 81篇陶小晚
  • 14篇陶士振
  • 12篇马德波
  • 9篇胡国艺
  • 8篇李建忠
  • 8篇陈燕燕
  • 7篇黄士鹏
  • 7篇倪云燕
  • 7篇杨春
  • 7篇邹才能
  • 6篇周波
  • 6篇李明
  • 6篇蒲晓强
  • 5篇吴小奇
  • 5篇白斌
  • 5篇陈秀艳
  • 5篇高建荣
  • 5篇李明
  • 4篇李启明
  • 4篇杨威

传媒

  • 15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地质科学
  • 4篇海洋科学
  • 3篇地学前缘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石油知识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6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变形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秋里塔格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前缘构造带,整体表现为受新生代膏盐岩滑脱层控制的分层变形构造特征。盐上构造层主要发育冲断褶皱构造,膏盐岩层以塑性流动变形为主,盐下构造层东部发育逆冲叠瓦构造,西部发育隆起构造及高角度断层。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未突破区段的变形强度具有分段性,盐上与盐下构造层均可分别划分为两个变形区段。盐上构造层隶属于统一冲断变形体系,缩短量大于盐下构造层;盐下构造层东段为冲断变形体系,西段为隆起变形体系,两段相对独立,东段变形量大于西段变形量;盐上、盐下构造层的变形强度分段界线不一致。盐上、盐下构造层内均发育断层位移转换,多条断层交替发育,共同控制总变形量。
张欣欣陶小晚杨敏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单井原油密度多变成因
本文通过井场原油密度与实验室原油密度对比、显微镜下观察、原油成熟度参数对比等分析方法,发现哈拉哈塘奥陶系油田单井原油密度突变主要由3种原因导致,分别是多期充注与降解、轻质油对重质油的“轻质油洗作用”及原油乳化作用。为保障...
陶小晚邱振邢翔马德波
关键词:油田开采
文献传递
氦气资源形成地质条件、成因机理与富集规律被引量:5
2024年
借鉴含油气系统思路及方法,基于典型富氦气田解剖,并利用地球化学成藏方法技术,研究天然气中氦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成因机理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①氦气“生-运-聚”机理与天然气有显著差异性,氦气主要为基底富U、Th元素缓慢α衰变或深部壳幔氦释放,沿岩石圈复合输导体系运移至天然气成藏系统,依附适宜载体气聚集成藏。②氦运移输导主要受“岩石圈断裂、基底断裂、沉积层断裂、有效输导层”复合输导体系控制,基于地下流体中“氦-气-水”相平衡及相-势耦合综合分析,提出氦气运聚过程中具有“水溶相、气溶相、游离相”3种主要赋存状态,存在氦气“集流、渗流、扩散”3种运移方式。③富氦气藏形成和氦气富集通常受控于“优质氦源、高效输导、适宜载体”3大主控要素,具有“脱溶汇聚、浮力驱动、压差驱替”3种聚集成藏动力类型,已发现富氦气藏具有相对“近氦源、邻断裂、低势区、高部位”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④氦气富集区勘探和评价需要依托天然气兼探/并探,在评价落实氦气“源-运-聚”要素与天然气“生-储-盖”条件耦合匹配性、局部相对低势高部位有利圈闭载体气区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优选“通源连圈、低势高位、气氦适配”的有利氦气富集区。
陶士振杨怡青陈悦刘祥柏杨威李剑吴义平陶小晚高建荣陈燕燕王晓波吴晓智陈秀艳李谦贾进华
关键词:氦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含硫化氢气藏分布特征及硫化氢成因探讨被引量:30
2010年
目前,四川盆地是我国发现含硫化氢气藏数目最多、储量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该盆地产硫化氢的层位众多,从老到新分别有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等。平面上,川东气区硫化氢含量最高,其次为川西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川南气区硫化氢含量最低。纵向上,不同层位的含硫化氢气藏内硫化氢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叠系飞仙关组硫化氢含量最高,其次为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雷口坡组,二叠系茅口组气藏中硫化氢的含量最低。震旦系灯影组和石炭系黄龙组硫化氢含量比较稳定。嘉陵江组气藏中不同层段的硫化氢含量差别较大,其中嘉五段和嘉四段硫化氢含量最高。通过沉积相、埋藏史、热史、包裹体均一温度、硫同位素以及天然气组分等的分析,认为川东气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高硫化氢型气藏、川东气区和川南气区的嘉陵江组气藏(除了嘉一段)、川南气区威远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川西气区中坝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以及川中油气区磨溪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中的硫化氢为硫酸盐热还原反应(TSR)成因;川东气区石炭系黄龙组气藏和川南气区二叠系茅口组气藏硫化氢为含硫有机质热解成因。
黄士鹏廖凤蓉吴小奇陶小晚
关键词:硫化氢气藏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系富氦资源的发现及其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对策被引量:1
2024年
中国氦气利用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安全问题突出,寻找氦气资源、明确氦气富集机理、寻找勘探开发对策是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的勘探开发成效显著。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氦气资源潜力及分布,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简称鄂东缘)煤系气系统取样检测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氦气资源分布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鄂东缘三交北地区煤系气整体可以达到富氦天然气的标准,按2020年底的探明储量折算氦气探明储量约4000×10^(4) m^(3),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煤系地层中或存在氦气富集区。大宁—吉县地区按2021年提交的深层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121.62×10^(8) m^(3)测算,折算深层煤层氦气探明储量约3400×10^(4) m^(3),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具备建设煤系氦气战略储备基地的基础,建议加快三交北区块煤系氦气的分离开发,避免氦气资源的浪费。氦同位素比值揭示鄂东缘煤系氦气以壳源成因为主,三交北地区煤系地层具备良好的氦气富集条件,是煤系氦气资源勘查的重点地区,在开展煤系氦气资源普查的同时,应加强对煤系氦气资源勘查技术与富集规律研究,为有效利用煤系氦气提供技术支撑,以保障国家的氦气资源安全。
刘祥柏陶士振杨秀春赵群刘自扬裴向兵王龙飞伊伟冯建秋张谭陈燕燕高建荣陶小晚宋泽章柳庄小雪李超正杨怡青陈悦
关键词:氦气资源潜力鄂尔多斯盆地
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内油水识别的方法及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采集地震三维工区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对所述的地震纵波传输信号进行叠前处理;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层位标定和解释;对叠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
李艳东张研李明周波陶小晚唐俊伟李浩武马德波
文献传递
一种获得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体积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得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体积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对待测工区的地震信号进行校正和保幅处理,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经过叠前纵波速度的反演,获得三维地震速度体,在所述速度体中根据速度值进行颜色填充的方法显示速度...
周波李明李艳东陶小晚唐俊伟
文献传递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剪切断裂系统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被引量:18
2016年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发育多组北东、北西向主干断裂组成的剪切断裂系统,本文在剪切断裂地球物理识别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内剪切断裂系统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研究区内剪切断裂发育9种典型构造样式。平面上,整体为共轭剪切断裂,分支断裂延伸较短,与主干断裂呈小角度相交;单条剪切断裂带具有一定的分段性,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和平面组合。纵向上,哈拉哈塘地区剪切断裂系统具有分层变形的特征,可以划分为下、中、上3个构造层。下构造层为寒武系一奥陶系,为纯剪作用下形成的共轭剪切断裂系统;中构造层为志留系一二叠系,为受下构造层控制的张剪作用下形成的断裂;上构造层为三叠系及其以上地层,为受中下构造层控制的张剪作用下形成的雁列式分布的正断层。这种分层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区域古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哈拉哈塘地区剪切断裂系统的构造特征决定了该区油气分布具有“多层系含油、沿断裂富集”的特征。
马德波何登发陶小晚郑多明邢翔夏伟杰邱振
关键词:油气分布
不同二氧化碳分压环境近平衡状态下海洋碳酸盐溶解及沉淀动力学研究
本论文旨在利用free-drift开放反应系统,保持反应系统温度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恒定,研究人工海水中文石、方解石在近溶解、沉淀平衡状态下溶解、沉淀动力学过程,分析pCO2的变化对文石、方解石溶解和沉淀速率及其动...
陶小晚
关键词:文石方解石
文献传递
蜀南纳溪-合江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分析纳溪-合江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组成以及该区烃源岩发育特征,认为嘉陵江组天然气为混源气,主要为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成的油型干气,混有下二叠统梁山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生成的煤成气,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质源岩可能也有贡献。研究区嘉陵江组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组成较重。纳溪气田烷烃气具有正常的碳同位素系列,氢同位素组成部分发生了倒转。庙高寺、合江、二里场气田嘉陵江组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普遍发生同时倒转,碳、氢同位素分别呈现δ13C1>δ13C2<δ13C3和δD1>δD2<δD3的特征。碳、氢同位素发生倒转原因有两个:一是油型气与煤成气的混合;二是原油伴生气与原油裂解气的混合。
黄士鹏吴小奇陶小晚廖凤蓉
关键词:嘉陵江组气源氢同位素倒转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