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茂萱

作品数:112 被引量:2,01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6篇哲学宗教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3篇健康
  • 19篇影响因素
  • 15篇健康教育
  • 13篇细胞
  • 8篇突发公共
  • 8篇公共卫生
  • 7篇医务
  • 7篇医务人员
  • 7篇抑郁
  • 7篇社会支持
  • 7篇焦虑
  • 7篇公众
  • 6篇突发公共卫生
  • 6篇突发公共卫生...
  • 6篇卫生事件
  • 6篇苯并(A)芘
  • 6篇SARS
  • 5篇知识
  • 5篇艾滋病
  • 4篇人胚

机构

  • 65篇中国健康教育...
  • 4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北京市疾病预...
  • 10篇宁夏医学院
  • 6篇广东药学院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宁夏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市第八人...
  • 3篇《宁夏医学杂...
  • 2篇宁夏自治区人...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北京市石景山...
  • 2篇宁夏医药卫生...
  • 2篇北京市丰台区...
  • 2篇广州市荔湾区...
  • 2篇江门市疾病预...

作者

  • 110篇陶茂萱
  • 42篇李英华
  • 23篇李莉
  • 21篇聂雪琼
  • 18篇马昱
  • 17篇胡俊峰
  • 16篇程玉兰
  • 15篇宁艳
  • 14篇杨宠
  • 14篇严丽萍
  • 14篇陈国永
  • 11篇柴燕
  • 10篇胡桃
  • 10篇张刚
  • 10篇庞静
  • 9篇肖瓅
  • 8篇刘敏
  • 8篇杜维婧
  • 8篇李雨波
  • 8篇田向阳

传媒

  • 51篇中国健康教育
  • 7篇中华预防医学...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卫生研究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宁夏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9篇2010
  • 14篇2009
  • 14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2
  • 2篇1991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省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陕西省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知识的知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灾害事件应对知识的知晓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 945人。调查对象地震、水灾、火灾应对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2.86%、65.34%和77.94%。性别、文化程度、备灾意识、是否进行过逃生演练对灾害事件应对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影响。男性得高分的可能性是女性的1.300倍;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者得高分的可能性分别为文盲半文盲的3.273、3.585倍;备灾意识得分每增加一分,得高分的可能性为原来的1.348倍;进行过逃生演练者得高分的可能性是没有进行过逃生演练者的0.455倍。结论陕西公众对地震、水灾和火灾等灾害事件应对知识掌握不全面,低文化程度、缺乏备灾意识等可能是影响灾害事件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宁艳陶茂萱胡俊峰李雨波程玉兰张刚胡桃李莉柴燕南海涛赵红旗王俊杰
关键词:灾害事件知识公众影响因素
我国6省市5类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了解我国6省市城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现状,探索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河北、吉林、湖北、甘肃和宁夏6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18~60岁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5类职业人员15 213人,收回有效问卷11 231份,问卷有效率为73.8%。调查对象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5.0%、1.9%、10.6%和7.7%。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23.3%,高于女性的14.6%;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6.5%、14.5%、27.9%和40.7%;5类职业人群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务员24.8%、科技人员21.1%、体力劳动者19.7%、教师14.9%和企事业管理人员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组、公务员、科技人员、超重、肥胖、有抑郁倾向、工作时间<8 h、经常/总是感到工作强度大、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7 h、睡眠质量差、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与超重、抑郁倾向、吸烟、饮酒、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李英华聂雪琼杨宠庞静陶茂萱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资源状况调查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估我国目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资源现状,为今后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项目市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专业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的27个省中,有15个省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行政主管部门;27个省中,分别有14个、16个及12个省的突发事件应对专家咨询委员会、应对专家库及应对队伍中有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员。在专业机构调查中,28.0%的专业人员具备应对创伤后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能力。27个省中,仅有6个省的13个突发公共事件应对预案涉及"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内容;1个省报告本省卫生厅(局)过去1年经费中有心理危机干预专项经费。结论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尚未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内,经费和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陈国永张继彬孟艳张巍陶茂萱李正懋钱玲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北京市公务员以控烟和体重控制为核心的健康干预措施制定及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价公务员人群综合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选取4家行政机关开展为期2年的健康干预,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研究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4家干预单位均按照干预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干预活动。干预前共调查公务员588人,干预后共调查公务员568人。干预人群对于吸烟的危害(68.20%vs 87.15%)、二手烟的危害(10.03%vs 30.46%)、盐摄入量(41.50%vs 50.88%)、油摄入量(23.13%vs 39.26%)、锻炼强度(64.12%vs 73.06%)等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提升(P<0.05);干预人群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吸烟率、吸二手烟率由干预前的49.32%、30.78%和39.39%降低为干预后39.43%、24.47%和25.88%,吸烟和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显著(P<0.05)。在饮食方面,干预人群不按时吃饭(6.80%vs 2.82%)和从不/偶尔饮用乳制品(48.13%vs 38.03%)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在运动方面,干预人群的锻炼频次、参加工间操的频率以及每使用电脑1 h休息一次的比例均明显上升(P<0.05)。在睡眠方面,调查对象睡眠时间超过7 h的比例显著上升(64.79%vs 75.88%)(P<0.05),睡眠质量显著改善(P<0.05)。在预防保健方面,调查对象主动参加体检(78.74%vs 84.15%)、测血压和测血脂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干预后公务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上升、吸烟和超重肥胖率显著下降,表明北京市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赵芳红李英华陶茂萱孙思伟刘敏万国锋
关键词:公务员健康干预
环境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本文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与环境、环境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环境健康教育的策略。
吕姿之陶茂萱
关键词:公共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教育
文献传递
苯并(a)芘时序性作用致HELF细胞周期关卡阻滞的机制初探
目的:苯并(a)芘(BaP)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论文研究较低遗传毒性剂量的BaP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的周期动力学的影响,并从细胞周期蛋白降解和关卡调控蛋白激活的角度对其机制进行初探。 ...
严丽萍陶茂萱
关键词:肿瘤病因临床毒理学细胞同步化
文献传递
2008年中国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居民对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传播策略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国15~69岁的城乡常住居民,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78 575人,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66.0%(65.7%~66.4%),全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3.1%(3.0%~3.2%)。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民族、家庭月收入等有统计学联系,〈40岁中国居民比≥40岁的平均增加1.26倍(OR=1.26,95%CI:1.21~1.31),文化程度高的平均为文盲的1.70~4.32倍,已婚比未婚的平均增加1.36倍(OR=1.36,95%CI:1.27~1.45),其他职业平均为农民的1.13~1.19倍[除农民工低于农民外,为0.89倍(OR=0.89,95%CI:0.83~0.95)],汉族比其他民族平均增加1.14倍(OR=1.14,95%CI:1.09~1.20),家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上的是1 000元以下居民的1.15倍(OR=1.15,95%CI:1.11~1.19)。结论中国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要求,社会经济地位对于我国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政策时不仅仅要考虑个体自身的因素,也要从社会环境因素着手,进一步关注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低下的弱势群体的健康传播。
杜维婧郭蕾魏南方陶茂萱田向阳安家璈王萍严丽萍卫薇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员洗手和咳嗽吐痰行为与技能调查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调查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员洗手和咳嗽吐痰技能与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498名16~69岁的流动人员,进行洗手、咳嗽吐痰行为与技能现状调查。结果 26.37%的调查对象基本具备正确洗手技能。42.52%的调查对象饭前便后都洗手,饭前便后洗手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是否具备正确洗手技能。调查对象具备正确的咳嗽行为和正确的吐痰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1.84%和60.08%,咳嗽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吐痰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结论 流动人员的健康行为和技能掌握情况仍有待提高,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为步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杨宠胡俊峰陶茂萱李雨波柴燕宁艳李莉肖琴
关键词:健康教育
风险沟通与危机传播被引量:10
2012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沟通作为增进了解、促进形成一种新的伙伴和对话关系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它以风险评估、心理学、传播学三大学科作为支柱,吸引了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从反思SARS等事件开始尝试风险沟通工作。
杨剑陶茂萱
关键词:风险沟通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被引量:325
2010年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现阶段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9 542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6.48%,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4.97%、6.93%和20.39%,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和慢性病预防素养(4.66%)。东、中部地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居民,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下居民高于45岁及以上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结论中国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养存在差异。
王萍毛群安陶茂萱田向阳李英华钱玲胡俊峰任学锋吕书红程玉兰魏南方严丽萍卫薇杜维婧肖瓅周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