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瑞炀
- 作品数:16 被引量:146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22例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对不同类型子宫肌瘤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了解此方法疗效、副反应及并发症 ,探索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 .方法 对 2 2例以子宫出血、月经失常、贫血、下腹包块等为主要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1次 ,碘化油用量以瘤染色消失为限 ) ,随访复查瘤体大小、出血多少、月经、贫血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 随访 12 m o,瘤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其中 ,粘膜下肌瘤由术前 (8.7± 1.2 )cm缩小至 (2 .0± 0 .9) cm,P<0 .0 1;肌壁间肌瘤由术前 (7.2± 0 .8) cm缩小至 (1.4± 0 .4) cm,P<0 .0 1;浆膜下肌瘤由术前 (6 .4± 0 .9) cm缩小至 (2 .0± 0 .7) cm,P<0 .0 1],所有子宫出血病例 ,月经恢复正常 ;贫血病例 ,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其中 ,粘膜下肌瘤由术前 (7.2± 1.7) cm升至 (13.7± 1.9) g· L- 1 ,P<0 .0 1;肌壁间肌瘤由术前 (9.8± 0 .6 ) g· L- 1升至(13.6± 1.8) g· L- 1 ,P<0 .0 1;浆膜下肌瘤由术前 (10 .5± 1.2 ) g· L- 1 升至 (14.0± 2 .6 ) g· L- 1 ,P<0 .0 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各类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对于想保留子宫、不愿手术、有手术禁忌证等情况的子宫肌瘤患者 ,不失为良好的选择 .
- 郭卫平张洪新倪代会王执民王义清李文献刘燕韩瑞炀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
- 外伤性肝破裂大出血金属弹簧圈栓塞止血被引量:1
- 2001年
- 张洪新王执民郭卫平王义清李文献倪代会关彦韩瑞炀王政真李波
-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大出血
-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佳适应证的近中远期疗效分析(英文)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分析机制、适应证等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按统一的适应证选择标准、治疗方法,对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适应证1279例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0.5~1年(近期)105例,2~4年(中期)593例,6~8年(远期)581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结果:最佳适应证近期、中期、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6.1%、85.4%、84.8%。结论:在诊断明确、最佳适应证范围内、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胶原酶溶解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洪新刘燕王执民王义清郭卫平曹炜倪代会李文献韩瑞炀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适应证
- 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5
- 2002年
- 目的 用 3种不同植瘤方式建立稳定的兔Vx 2移植性肝癌模型 ,分析移植性肝肿瘤的DSA影像特征。方法 6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2 0只。第 1组 ,将Vx 2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肝动脉灌注入兔的肝脏 ;第 2组 ,将Vx 2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剖腹途径接种于兔的肝左叶 ;第3组 ,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剖腹途径植入兔肝左叶。之后 ,对 3组兔比较观察 :1.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2 .肝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3.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4 .成熟模型的DSA表现。结果 1.3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10 / 2 0、19/ 2 0 ,第 3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P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2 .病理学及CT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它部位的Vx 2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3.DSA影像示移植性肝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 2移植性肝癌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
- 张洪新王执民曹伟郭卫平王义清李文献倪代会关彦韩瑞炀樊爱玲刘毅勇
- 关键词: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影像学表现
- 间歇和连续热化疗对兔肝VX-2移植瘤模型的安全有效性探讨(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通过兔肝VX-2移植瘤模型,比较阿霉素间歇性热灌注与连续性热灌注2种方法对兔呼吸、心率、体温及VX-2肿瘤内阿霉素浓度的影响,验证间歇性热灌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腿上建立VX-2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1,2,3组(随机分组见正文,每组10只。经股动脉插管,计算机数字减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造影证实为肿瘤供血动脉后,分别)给予常温100mL盐水加阿霉素(ADM)灌注、60℃热盐水100mL加阿霉素连续灌注、60℃热盐水100mL加阿霉素间歇性灌注。灌注过程中,测量第2,3组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内43~45℃持续时间;灌注后即时检测各组兔呼吸次/分、心率次/分)、体温℃及肿瘤组织内()(()阿霉素浓度。结果:常温灌注组阿霉素质量浓度为(7.1±2.2)mg/L,60℃连续灌注组为(17.2±1.6)mg/L,60℃间歇性灌注组为(16.5±3.4)mg/L。3组间阿霉素质量浓度有显著差异F=48.95,P=0.000),60℃间歇灌(注组阿霉素质量浓度与60℃连续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0℃间歇性灌注组43~45℃持续时间为24.3±2.4)min,60℃连续(灌注组为22.5±1.4)min,60℃间歇性灌注组43~45℃持续时间与(60℃连续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4.20,P>0.05)。3组间呼吸、心率、体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值分别为14.58,33.07,
- 张洪新刘燕魏娟刘毅勇曹玮倪代会李文献韩瑞炀
- 关键词:动脉阿霉素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介入性热化疗栓塞前后红细胞的免疫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郭峰法”检测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 C3bRR和红细胞 ICR的含量 ,及其在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后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组治疗前红细胞 C3bRR明显减少 ,红细胞 ICR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治疗后红细胞 C3bRR升高、红细胞 ICR下降 ,治疗前后比较亦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检测肝癌患者红细胞的免疫性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
- 张洪新王执民齐连军郭卫平王义清曹伟李文献倪代会韩瑞炀关彦樊爱玲刘毅勇
- 关键词:肝癌红细胞免疫热化疗栓塞预后
- 间歇和连续热灌注对兔VX-2肿瘤内阿霉素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已证实阿霉素热化疗对体外兔VX-2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常温阿霉素的作用强,而热灌注对机体的生命体征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在兔VX-2移植瘤模型建立基础上,比较间歇性热灌注与连续性热灌注对兔呼吸、心率、体温及VX-2肿瘤内阿霉素浓度的影响,验证间歇性热灌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的灌注方式。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腿上建立VX-2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常温灌注组、60℃连续灌注组和60℃间歇灌注组(每组10只)。经股动脉插管、DSA证实为肿瘤供血动脉后,分别给予常温100ml盐水加阿霉素(ADM)灌注、60℃热盐水100ml加阿霉素连续灌注、60℃热盐水100ml加阿霉素间歇性灌注。灌注过程中,测量60℃热灌注组与60℃间歇灌注组肿瘤组织内43℃~45℃持续时间;灌注后即时检测各组兔呼吸(次/分)、心率(次/分)、体温(℃)及肿瘤组织内阿霉素浓度。结果:常温灌注组阿霉素浓度为(7.115±2.180)μg/ml,60℃连续灌注组为(17.213±1.657)μg/ml,60℃间歇性灌注组为(16.545±3.426)μg/ml;60℃间歇灌注组阿霉素浓度与60℃连续灌注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0℃连续组、间歇组阿霉素浓度与常温灌注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0℃间歇性灌注组43℃~45℃持续时间为(24.31±2.45)min,60℃连续灌注组为(22.53±1.
- 张洪新刘燕何显力刘毅勇曹玮魏娟倪代会李文献韩瑞炀
- 关键词:阿霉素浓度热化疗肿瘤组织
- 阿霉素肝动脉热化疗治疗兔肝VX2移植癌被引量:5
- 2002年
-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加热可提高兔VX2细胞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增敏作用,可促进ADM进入细胞内,从而提高ADM的抗癌作用。作者在兔VX2细胞行ADM热化疗研究和兔肝VX2细胞移植瘤模型建立基础上,进行ADM兔肝动脉热灌注,以评价介入性化疗与介入性热化疗对兔肝癌的抑瘤效果。方法:将VX2细胞接种于60只新西兰白兔肝右叶,建立兔肝VX2移植癌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15只。利用导管经肝动脉分别给各组37℃生理盐水(第1组)、37℃ADM溶液(第2组)、60℃生理盐水(第3组)、60℃ADM溶液(第4组),1周后观察各组肿瘤体积及血清AST水平,观察荷瘤兔的存活期。结果:第4组肿瘤生长率(0.53±0.21)%,与第1组(3.48±1.1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2组的(1.09±0.26)%、第3组的(3.32±1.28)%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组存活期(87.0±2.0)天,与第1组(40.5±3.0)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4组血清AST水平给药前后变化与其它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第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0℃ADM溶液热灌注可降低肿瘤生长率,延长存活期,而对肝功能的损害是可逆的。
- 张洪新刘燕曹玮王执民郭卫平倪代会刘毅勇王义清李文献樊爱琳韩瑞炀
- 关键词:阿霉素介入性热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