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单胞菌
  • 4篇铜绿
  • 4篇铜绿假单胞
  • 4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假单胞菌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红霉素
  • 3篇杆菌
  • 2篇血清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扩张
  • 2篇支气管扩张症
  • 2篇致病
  • 2篇气管
  • 2篇阻塞性
  • 2篇细菌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耐药
  • 2篇耐药鲍曼不动...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顾晓花
  • 7篇沈策
  • 3篇王坚镪
  • 2篇汤瑾
  • 2篇徐凌
  • 2篇刘秋萍
  • 1篇蒋燕群
  • 1篇沈策
  • 1篇李莉雅
  • 1篇费晓云
  • 1篇容朝晖
  • 1篇沈慧

传媒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6年
顾晓花沈策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大环内酯类药物革兰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条件致病菌群体反应性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5
2010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250mg1周2次)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门诊或住院就诊治疗的35例支扩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后连续使用阿奇霉素6个月后,记录支扩症状的恶化频率、痰量的变化、痰液微生物学检查和肺功能变化的结果。结果35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和随访,无死亡病例。6个月来患者的平均恶化次数从4次减少到2.2次;痰量从治疗前的平均0.068L/d减少至0.034L/d;痰微生物学检查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而且肺功能平均FEV1值由治疗前的1.38L上升到1.63L;PEF值由治疗前的0.19L上升到0.21L。结论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能改善支扩的临床症状,抑制细菌的生长并改善肺功能。
顾晓花沈策
关键词: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气道炎症
区分呼吸系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评分系统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建立区分呼吸系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与定植的评分系统。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道标本培养出XDRAB的患者272例(定植142例,感染130例)。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然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评分系统,采用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并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通过建模样本建立评分系统:Z=42×培养出XDRAB时最高体温(≥38℃为1分,<38℃为0分)+18×新出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是为1分,否为0分)+32×白细胞数(≥10.6×10^(9)/L为1分,反之为0分)+43×胸部影像学变化(新出现炎性浸润影或炎性浸润影加重为1分,否则为0分),该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0.954~0.992)。当Z<75分时考虑为定植,≥75分时考虑为感染。在测试样本中该评分系统对XDRAB感染和定植的预测与实际相符率为85.56%,阳性预测值为0.930,阴性预测值为0.787。结论该评分系统能较准确地区分呼吸系统XDRAB的感染和定植,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刘秋萍顾晓花汤瑾王坚镪任增花张瑶徐凌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评分系统
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的抑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观察低浓度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twitching motility)的影响。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 ATCC1244菌株接种于3组不同浓度红霉素(2.5 mg/L、0.5 mg/L、0.25 mg/L)的细菌培养基中,同时接种于未加红霉素的对照培养基中,采用肉眼观察、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免疫印迹实验、点杂交实验、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的变化及鉴别其蹭行运动的分子组成。结果经过18~36 h 的孵育,LB 平板上不同浓度的红霉素对 PA 蹭行运动有抑制作用,细菌光晕(halation)直径与药物浓度呈反比;18 h 时细菌的平均光晕直径2.5 ms/L 组为(0.48±0.14)cm,0.5 mg/L 组为(0.64±0.20)cm,0.25 mg/L 组为(0.95±0.18)cm,对照组为(1.40±0.21)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15,P<0.01);24 h时2.5 mg/L 组为(0.67±0.12)cm,0.5 mg/L 组为(0.82±0.23)cm,0.25 mg/L 组为(1.18±0.24)cm,对照组为(1.58±0.28)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7,P<0.01);36 h 时2.5 mg/L 组为(0.91±0.17)cm,0.5 mg/L 组为(1.04±0.32)cm,0.25 mg/L 组为(1.49±0.31)cm,对照组为(2.07±0.38)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5,P<0.01)。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可见细菌菌体一端呈簇状突起,为Ⅳ型菌毛的位置所在,簇状突起的多少与药物浓度呈反比。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减少,Ⅳ型菌毛的主要成分 PilA 蛋白表达增加。点杂交实验结果显示在蹭行运动中起作用的 PilA 蛋白主要表达在光晕的最外周,但组间未见明显区别。电镜下可见红霉素作用后 PA 菌体一端的Ⅳ型菌毛较对照组减少,部分脱离菌体。结论低浓度红霉素对 PA 的蹭行运动有抑制作用,且与红霉素浓度呈正比。
顾晓花沈策蒋燕群
关键词:假单胞菌铜绿纤毛细菌红霉素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影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且发生XDRAB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XDRAB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57例XDRAB感染患者中存活90例,死亡67例,死亡率42.6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合并心功能不全、住院期间有创通气、住院期间联合抗真菌药物、感染时CRP≥184.63 mg/L、住院期间谷丙转氨酶≥141U/L、住院期间尿素氮≥14.3 mmol/L为影响XDRAB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XDRAB后抗生素使用持续时间≥6天,是XDRAB感染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XDRAB感染死亡率高,高龄、基础疾病重、CRP明显升高、联用抗真菌药物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抗真菌药物滥用,适当延长感染XDRAB后抗生素治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刘秋萍顾晓花汤瑾王坚镪任增花张瑶徐凌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预后因素
D二聚体升高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常见呼吸道疾病发生肺动脉栓塞(PE)的危险因素,减少常见呼吸道疾病常见病漏诊或误诊肺栓塞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患者125例,平均年龄(70.33±12.01)岁,分为确诊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进行两组基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比较,并探讨肺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确诊肺栓塞的D二聚体的临界值。结果 125例患者中,确诊肺栓塞45例,合并卒中史对于诊断肺动脉栓塞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1.671,P<0.01)。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房颤临床特点与肺动脉栓塞形成有相关性(χ2值14.468-20.638,P<0.01)。血清D二聚体升高与肺栓塞有明确相关性(t值-4.132,P<0.01)。常见呼吸道疾病最终确诊PE或合并PE的危险因素为呼吸困难(OR值28.700,95%CI:1.759-11.845,P<0.01)、血D二聚体值(OR值23.522,95%CI:1.149-3.017,P<0.05)。确诊肺栓塞的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为1.950ug/m L。结论血清D二聚体值大于1.95ug/m L且存在呼吸困难症状者为呼吸道疾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需及时行肺动脉CT(CTPA)检查。
顾晓花沈策
关键词:肺栓塞呼吸道疾病D二聚体
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抑制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抑制作用是临床使用红霉素抗感染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观察低浓度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的影响及其抗巨噬细胞吞...
顾晓花
关键词:红霉素铜绿假单胞菌巨噬细胞
文献传递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后咳嗽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及对气道炎症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年龄在18~65岁的感染后咳嗽患者(咳嗽持续3周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1周的治疗。观察组每天吸入布地奈德800μg,同时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右美沙芬;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右美沙芬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分别记录患者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CQLQ评分表),查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CQLQ评分(35.38±10.65)明显降低,比对照组(46.57±7.49)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在治疗1周后为(42.35±7.82)%,比对照组(63.24±10.24)%低(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感染后咳嗽有明显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气道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是激素的作用机制之一。
容朝晖顾晓花沈策李莉雅
关键词:吸入糖皮质激素感染后咳嗽诱导痰
低浓度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抗吞噬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菌株接种于两组LB液体培养基中,一组加入低浓度红霉素,另一组不加红霉素为空白对照组,培养18h后,两组PA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共同孵育2h,通过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率的变化。结果:经过18h的细菌培养和2h的细菌与巨噬细胞共同孵育,光镜下看到巨噬细胞对低浓度红霉素组PA的吞噬率增加。电镜下看到加红霉素组的巨噬细胞伪足增多,吞噬活性增强。结论:低浓度红霉素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因子,从而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率。
顾晓花沈策
关键词:红霉素铜绿假单胞菌巨噬细胞
血清VEGF、bFGF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共143例。根据PAH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COPD未并发PAH)61例和观察组(COPD并发PAH)8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0名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B。根据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期(69例)、缓解期(49例)、稳定期(25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升高程度将观察组分为轻度PAH组(32例)、中度PAH组(27例)、重度PAH组(23例)。结果对照组A、观察组血清bFGF、VEGF水平与PAS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患者急性期、缓解期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PAH组、重度PAH组血清VEGF、bFGF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PAH组,重度PAH组明显低于中度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未并发PAH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r=0.346、0.438,P=0.011、0.006)。COPD并发PAH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呈负相关(r=-0.421、-0.339,P=0.008、0.012)。结论 COPD患者中血清VEGF、bFGF水平存在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PASP存在密切联系。
沈慧费晓云顾晓花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