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登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垃圾
  • 5篇填埋
  • 5篇填埋场
  • 5篇垃圾填埋
  • 5篇垃圾填埋场
  • 3篇土拱效应
  • 3篇拱效应
  • 2篇土工膜
  • 2篇侧向变形
  • 2篇沉降
  • 2篇衬垫
  • 2篇衬垫系统
  • 1篇道路工程
  • 1篇地震稳定性
  • 1篇堆体
  • 1篇岩土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应力
  • 1篇圆形构筑物
  • 1篇设计方法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高登
  • 8篇朱斌
  • 8篇陈云敏
  • 2篇陈若曦
  • 1篇连宝琴
  • 1篇陈仁朋
  • 1篇林伟岸

传媒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抗沟渠型空洞水平加筋体的作用机理及设计方法被引量:15
2009年
考虑上覆土体的土拱效应及水平加筋体的大变形,将下卧土体沟渠型空洞条件下的水平加筋体分为滑动区和空洞区,并建立了其受力变形分析模型。利用该分析模型研究了滑动区水平加筋体界面强度、水平加筋体上覆土体的厚度和有效内摩擦角以及水平加筋体刚度对水平加筋体受力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水平加筋体的最大拉应变作为控制标准,建立了工程上抗沟渠型空洞的水平加筋体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上覆土体厚度和有效内摩擦角对水平加筋体受力变形的影响很大,而水平加筋体的抗拉刚度直接决定了其拉应变的大小。
朱斌陈若曦陈云敏高登
关键词:道路工程土拱效应
垃圾填埋场沿衬垫界面的地震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提出了垃圾填埋场的三楔体极限平衡分析法,考虑水平地震力,得到了垃圾填埋场沿衬垫界面滑动的安全系数和屈服加速度系数的近似解.参数分析表明:填埋场衬垫界面和填埋体的抗剪强度以及垃圾坝高度等直接影响填埋体沿衬垫界面的地震稳定性和屈服加速度系数.结合一维等效线性动力响应分析及Newmark法对垃圾填埋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沿衬垫界面的永久位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加速度系数ky与最大水平等效地震系数kmax之比、场地特性和输入地震波的幅值及频谱特性等因素对地震永久位移均有一定影响.
陈云敏高登朱斌陈仁朋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衬垫NEWMARK法
应变硬化垃圾堆体抗局部沉陷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三种不同材料堆体的局部沉陷模型试验发现局部沉陷条件下应变硬化材料可能产生"自支撑"现象。利用模型试验和退化情况下的解析解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应变硬化材料堆体局部沉陷问题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采用不同垃圾应力应变模型的分析结果,考虑堆体材料应变硬化的复合指数模型和线弹性模型计算得到的沉陷区土压力明显小于与之对应的摩尔-库伦模型计算结果,采用传统摩尔-库伦模型计算得到的沉陷区衬垫系统挠曲变形和应变值偏大,因而针对砂土材料的Giroud(1990)Trapdoor土拱效应理论应用于垃圾堆体局部沉陷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参数对衬垫系统表面土压力和变形的影响,发现沉陷区衬垫系统最大挠度和最大应变随垃圾堆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垃圾堆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后提出应变硬化垃圾堆体在局部沉陷条件下衬垫系统土工膜的应变计算和加筋层的设计方法,对于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抗局部沉陷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连宝琴朱斌高登陈云敏
关键词:垃圾衬垫系统加筋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复合指数应力–应变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18
2009年
在大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复合指数应力–应变模型。该模型参数少且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既可反映MSW在小应变情况下的非线性变形特性,也可反映其在大应变情况下的明显应变硬化特性。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内置的Fish语言将复合指数应力–应变模型耦合入FLAC程序,并通过三轴压缩试验数值模拟得到了验证。最后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某填埋场在竖向扩建堆体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压缩沉降、侧向变形以及新老填埋场交界面处中间衬垫系统的应变。结果表明:复合指数模型的计算结果总体上位于莫尔–库仑模型和邓肯–张模型之间;中间衬垫系统的拉伸应变可能导致压实黏土层发生破坏。
陈云敏高登朱斌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应力垃圾填埋场
设垃圾坝填埋场的三楔体滑动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提出新建及扩建设垃圾坝填埋场的三楔体极限平衡分析法,给出安全系数的近似解,使得填埋场沿背部、底部及垃圾坝内坡处衬垫界面的三折线型滑动分析大为简化,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该方法与精度较高的Spencer法所给出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且能考虑填埋体内摩擦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衬垫界面的强度直接影响填埋体沿衬垫界面的稳定性,而填埋场各坡坡度、填埋场高度和宽度以及垃圾坝的高度对安全系数均有较大的影响。对扩建填埋场的分析结果表明,扩建填埋体沿新老场交界面的安全系数较低,在扩建填埋场的设计中应引起重视。另外,扩建填埋场的横向扩建宽度越大,则其界面安全稳定性越好。
高登朱斌陈云敏
关键词:岩土力学垃圾填埋场垃圾坝衬垫楔体
扩建垃圾填埋场中间衬垫变形与稳定性状及其工程控制措施
基于原址扩建是解决城市垃圾填埋场容量不足的最经济和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垃圾填埋场正在进行扩建。由于老填埋场采用了垂直防渗系统或其它原因,扩建时在新老填埋场之间需设置一层包含多种土工合成材料的中间衬垫系统作为扩建...
高登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不均匀沉降侧向变形土工膜土拱效应
文献传递
圆形构筑物周边土工膜沉降时的褶皱产生机理及分析模型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传统薄膜理论建立了下卧土体沉降作用下圆形构筑物周边土工膜受力变形的分析模型,发现在下卧土体沉降作用下圆形构筑物周边土工膜中将产生褶皱,并揭示了其产生机理。进一步通过引入"可变泊松比"概念并基于褶皱薄膜理论建立了褶皱区与张拉区土工膜受力变形的分析模型,分析了下卧土体沉降大小、上覆土压力、土工膜界面强度、圆形构筑物半径及土工膜抗拉刚度对土工膜褶皱程度与受力变形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卧土体沉降越大、圆形构筑物半径越小,则褶皱程度及土工膜最大应变越大。最后提出了工程上控制土工膜褶皱和最大应变与张力的几点工程措施。
高登朱斌陈云敏
关键词:土工膜差异沉降圆形构筑物褶皱
下卧土体局部沉陷条件下复合衬垫系统的受力变形性能及设计被引量:10
2008年
考虑上覆土体的土拱效应及衬垫的大变形,将下卧土体局部沉陷条件下的复合衬垫系统分为滑动区和沉陷区。建立了其受力变形分析模型,并以衬垫系统的最大拉应变作为控制标准,建立了工程上衬垫系统的抗沉陷设计方法。利用该分析模型研究了滑动区衬垫界面强度、衬垫上覆土体的厚度、重度、有效内摩擦角等参数和衬垫结构形式的影响,发现上覆土体厚度、重度及有效内摩擦角对衬垫受力变形影响很大,而衬垫的抗拉刚度直接决定了其拉应变大小。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衬垫系统的抗沉陷设计,并建议了衬垫的抗沉陷结构形式。
陈云敏陈若曦朱斌高登
关键词:土拱效应大变形沉陷结构形式
竖向扩建垃圾填埋场中间衬垫系统的应变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常规计算方法未能考虑老填埋场侧向变形对中间衬垫系统应变的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了模拟老填埋场总沉降和侧向变形的数值分析方法,即通过选取简化的垃圾本构模型,使得老填埋场的最大总沉降与传统一维沉降计算结果相同,从而得到老填埋场侧向变形的分布.结合某山谷型填埋场扩建工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摩尔-库仑模型和邓肯-张模型均可较好地模拟老填埋场的总沉降;老填埋场侧向变形对中间衬垫系统应变的影响较大,常规计算方法将明显低估其实际值.
高登朱斌陈云敏林伟岸
关键词:填埋场衬垫系统侧向变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