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
-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伽玛刀(Gamma Knife)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143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PRL型54例、GH型24例、ACTH型11例、混合型(GH+PPL)15例和无功能型(NFA)39例。肿瘤直径2 mm^64 mm(平均26.3 mm),30%~7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肿瘤平均周边剂量26.5Gy,平均中心剂量41.0Gy。对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激素水平和鞍区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期3~30个月,平均18月,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103例(72.0%),激素水平下降或恢复正常84例(80.8%),肿瘤缩小或消失87例(60.8%),平均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5.1%。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对各种类型垂体腺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和控制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激素水平和肿瘤生长。
- 李文涛马旭东魏艳宋锦宁
- 关键词:伽玛刀垂体腺瘤疗效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培训教学在医学院校中的应用与实践被引量:8
- 2017年
- 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神经外科学现阶段的培训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培训教学方式较为被动,培训效果不理想;医学生与资历浅的医师在手术显微镜下欠缺手眼配合的操作练习,对器械原理和有关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所以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医学生与资历浅的医师能快速有效地操纵手术设备器械,保证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工作顺利开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 李文涛任春莹魏艳夏明孟喜君
-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
- 6种代谢产物与特应性皮炎的因果关联: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采用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研究代谢产物与特应性皮炎(A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中提取与代谢产物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IV)。使用R软件中的TwoSampleMR包对6种代谢物与AD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VW)、MR Egger和加权中位数法。使用Cochran’Q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MR Egger截距检验水平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IVW分析结果显示,抗坏血酸(OR=0.861,95%CI:0.751~0.987)、花生四烯酸(OR=0.363,95%CI:0.193~0.683)、可的松(OR=0.447,95%CI:0.221~0.906)与AD的发生呈负相关;尿苷(OR=3.473,95%CI:1.043~11.562)、5-羟色胺(OR=1.896,95%CI:1.007~3.571)及2-羟基戊二酸(OR=2.158,95%CI:1.186~3.924)与AD的发生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遗传学预测的代谢产物与AD风险增加具有因果关联,但尚无显著证据支持AD与上述6种代谢产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魏艳孙妍王丽娟邵帅郑焱
- 关键词:因果关联代谢产物
-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9例TN患者采用磁共振扫描、Gamma2TPS系统定位、剂量规划后,采用OUR-XGD γ 刀行三叉神经痛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治疗靶点位于三叉神经根近脑干侧,其中44例采用双4mm准直器,另外5例采用单4mm准直器,放射中心剂量为60~80Gy,平均(71.7±9.3)Gy。结果经3~36月随访观察,平均(26.0±7.3)月。依据Brisman三叉神经疼痛治疗的判定标准:治愈28例(57.1%),显效11例(22.4%),有效7例(14.3%),无效3例(6.1%),总有效率达93.9%,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刀治疗TN总体安全有效,适用于临床推广。
- 李文涛魏艳张斌飞刘永宏宋锦宁
-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三叉神经痛
- 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水钠紊乱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被引量:1
- 2014年
-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水钠紊乱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3例 SAH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水钠紊乱多发生在 SAH 患者发病后的5-8 d 内,主要表现为低血钠,占85.5%.SAH 患者水钠紊乱与 Hunt-Hess 分级、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脑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 CSWS)及颅内压增高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 SAH 患者水钠代谢的持续监护,针对产生水钠紊乱的影响因素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改善 SAH 患者的预后.
- 郭小叶魏艳赵书敏
-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出血水钠紊乱护理
- HMGB1在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HMGB1)在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BM)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9 L胶质瘤细胞颅内接种Wistar鼠构建同源GBM模型。建立GBM模型鼠后将其随机分为3组:GBM+Saline(n=20),GBM+Ad(n=20),GBM+Ad+Gly(n=20)。10 d后对GBM+Ad组鼠进行Ad-TRAIL感染(8×107pfu/5μl),GBM+Ad+Gly组鼠进行Ad-TRAIL感染和甘草酸(Glycyrrhizin)喂养(稀释于氢氧化钠,100 mg腹腔注射,每天两次连续喂养10d),GBM+Saline组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采用ELISA测定体内和体外HMGB1的含量水平,TUNEL法测定细胞的凋亡,免疫细胞组化(ICC)检测HMGB1的表达。结果 HMGB1在GBM+Ad组中的血清含量为5.540±0.054 ng,显著高于GBM+saline组的0.0060±0.004 ng(P=0.0001);GBM+Ad+Gly组中HMGB1血清含量(0.07±0.016 ng)显著低于GBM+Ad组(P=0.04);GBM+saline组的HMGB1血清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免疫细胞组化实验中,HMGB1在GBM-Ad组中呈高阳性表达。体外检测中,GBM+Ad组中HMGB1浓度(77.505±1.196 ng)高于GBM+saline组(8.623±0.052 ng)(P=0.0003);GBM+Ad0组中HMGB1浓度低于GBM+salin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Ad-TRAIL感染GBM原代细胞后的细胞凋亡发现,GBM+Ad组的细胞死亡率为(78.91±0.17)%,显著高于GBM+saline组(18.29±0.73)%(P=0.0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B1含量水平与细胞死亡率呈正相关,R2=0.9976,P<0.0001。GBM+saline和GBM+Ad+Gly组鼠在第12天开始出现死亡,在第24天和第25天全部死亡;而GBM+Ad组在第16天开始出现死亡,在第40天时有50%(5/10)长期存活。结论HMGB1在GBM治疗中高释放,且其浓度与细胞凋亡正相关。HMGB1是GBM的治疗靶点,并且是检测腺病毒治疗或免疫治疗GBM疗效的潜在生物标记。
- 李文涛魏艳任春莹王建峰洖咏罗文红姚妮王颖孟喜军
- 关键词:WISTAR鼠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甘草酸
-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腰大池持续引流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截止2013年4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2.3软件进行。结果纳入15个研究,共12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腰大池引流可以降低住院期间患者的病死率[RR=0.27,95%CI(0.17,0.44),P<0.000 01]、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RR=0.25,95%CI(0.17,0.37),P<0.000 01]、降低再出血[RR=0.50,95%CI(0.28,0.90),P=0.02]和脑积水[RR=0.25,95%CI(0.15,0.40),P<0.000 01]的风险。对于短期临床预后与随访远期预后情况缺乏相关资料,暂时不能准确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其影响。结论限于当前研究设计的质量的问题,本Meta分析无法提供确切的临床证据。趋势显示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可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期待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 李文涛魏艳张斌飞宋锦宁郭小叶夏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髓液引流术META分析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被引量:17
- 2013年
- 总结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认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颅内压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破裂,以及中枢性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重点包括:加强心理护理;避免诱发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再破裂的诱因,并警惕两者先兆症状的观察及变化,控制患者血压;注重动态分析患者颅内压监护仪、红细胞压积、经颅多普勒、颅脑CT等检查结果,着重观察监测指标异常的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全组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7例,Ⅱ级11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8例;病死率19%。
- 郭小叶魏艳赵书敏贺慧兰白岗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 基于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的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7年
- 神经解剖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对微创和精细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神经外科手术的教学培训和解剖手段比较有限。现阶段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和临床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是有关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却少有报道。本文对基于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计划平台进行了介绍,实现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并对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李文涛贡桑明久任春莹魏艳孟喜君
- 关键词:虚拟现实神经外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