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品秀 作品数:9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抑癌基因RB1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RB1在小鼠不同阶段卵母细胞中的mRNA表达及DNA甲基化的状态,旨在探讨RB1基因在卵母细胞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胚胎植入前肿瘤的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RB1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GV期(生殖泡期)、MⅠ期(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期(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中的mRNA表达,即细胞裂解后直接逆转录+全转录扩增cDNA+荧光定量PCR扩增方法检测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的相对表达量。同时还进行DNA甲基化的研究:细胞裂解后直接进行亚硫酸盐处理,再进行半巢式PCR扩增出目的片段,把目的片段进行T载体(TA)克隆测序RB1在不同阶段卵母细胞中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RB1在小鼠GV期、MⅠ期、MⅡ期卵母细胞的表达量分别是:(0.054±0.004)、(0.080±0.005)、(0.101±0.005),RB1在MⅡ期中的表达量约是GV期的2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1甲基化:MⅠ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的24个CpG位点C完全变成T,所有CpG位点完全非甲基化。GV期偶见1~2个CpG位点甲基化,所有CpG位点基本完全非甲基化。结论 RB1 mRNA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表达量不断增加,RB1 DNA在卵母细胞(GV~MⅡ)中尚未发生甲基化。 黄品秀 李蓉 林洪波 赵善飞 刘波澜关键词:胚胎植入 卵母细胞 RB1 甲基化 不同印迹基因在人类不同阶段卵母细胞及植入前胚胎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印迹基因lgf2r、H19、RB1、IPW在人类卵母细胞及植入前胚胎的表达,完善印迹基因在人类种植前胚胎的表达图谱。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目前尚未有明确报道在人类卵子及胚胎有正常表达的4条印迹基因在卵子和胚胎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PW在单个不同阶段卵母细胞和各期种植前胚胎均表达,其余在卵子和各期种植前胚胎均无明显表达。而4条目的基因在阳性对照人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正常表达。结论:IPW在卵子和各期种植前胚胎均表达,其余在在卵子和各期种植前胚胎均无明显表达。完善印迹基因在人类种植前胚胎的表达图谱,尤其单细胞的研究,更有助于开展种植前遗传学诊断,为探讨印迹基因与辅助生殖、先天性印迹疾病以及肿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黄品秀 李蓉 许锦贝 郝桂琴 耿岚 王俊豪关键词:印迹基因 人类卵母细胞 植入前胚胎 相关印迹基因在人卵母细胞及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 2012年 基因印迹是指亲源依赖性单等位基因表达,即只有一个父源性或母源性等位基因表达,印迹基因的表达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动物实验表明,基因印迹发生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可影响胚胎形成、发育、胎儿生长及胎盘分化。 黄品秀 李蓉 许锦贝 郝桂琴 耿岚 王俊豪关键词:印迹基因 植入前胚胎 人卵母细胞 基因印迹 动物实验 胎儿生长 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反应低下患者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来曲唑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2月期间就诊的第1周期采用常规超促排卵方案,即常规长方案超促排卵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的卵巢低反应且助孕失败的74例患者,第2周期采用微刺激方案,即采用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治疗,进行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比较前后2次促排卵方案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用量、使用Gn的时间以及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雌激素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周期取消率。结果第1周期常规超促排卵方案的Gn用量及使用Gn的时间均高于第2周期微刺激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周期在HCG日的雌激素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和周期取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微刺激方案较经济,且治疗周期短,并且可连续重复进行,有利于提高累计妊娠率。 林洪波 钱卫平 李蓉 张秋菊 黄品秀关键词:微刺激方案 卵巢低反应 谷胱甘肽在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在小鼠玻璃化冷冻中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通过卵母细胞是否玻璃化冷冻及是否添加GSH处理,将小鼠卵母细胞分为4组。检测卵母细胞内GSH浓度、ROS水平,以及通过彗星实验量化OTM值检测DNA碎片的生成。结果:在对照组、冷冻组、GSH处理组和GSH处理冷冻组细胞内GSH浓度分别为8.95±1.26、4.36±0.96、9.27±1.05和8.18±0.89;ROS水平分别为47.5±4.23、64.2±5.69、44.5±3.25 and 49.9±7.62。通过GSH处理,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出现彗尾百分比显著低于未处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GSH处理,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OTM值低于未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化冷冻使小鼠卵母细胞产生一定的氧化应激损伤,表现为细胞内GSH浓度下降,ROS水平上升,DNA碎片增加,GSH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付敏 钱卫平 林冬霞 黄品秀 朱玉霞关键词:谷胱甘肽 ROS 卵母细胞 玻璃化冷冻 彗星实验 不同预处理促性腺激素拮抗剂方案在超促排卵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如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更有效地运用拮抗剂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19个使用拮抗剂方案进行IVF-ET无输卵管积液、无内膜息肉及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的新鲜移植周期。根据拮抗剂治疗前使用短效激动剂(n=125,A组)、口服避孕药(达英-35)(n=113,B组)和未处理组(n=81,C组)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注射hCG日LH和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同时以261个促性腺激素激动剂长方案移植周期为对照组(D组)作进一步对比。结果:C组年龄(32.9±4.8岁)较其它组年龄明显偏大,P<0.05;A和B组Gn使用剂量大于C组,其中A组明显增多(P<0.01);A和B组hCG注射日LH水平均较C组明显低,其中A组LH值最低(P<0.01);A组获卵数最多(P<0.05);B组子宫内膜最薄(P<0.01)。3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2.8%、17.7%和37.0%,B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C组(P<0.01)。C组、D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7.0%vs 40.2%,P>0.05);C组Gn使用的时间和剂量均比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IVF-ET中GnRH拮抗剂治疗前使用达必佳预处理未能提高妊娠率,使用过达因-35避孕的患者妊娠率明显下降,而未使用任何药物的患者接受GnRH拮抗剂超促排卵方案,能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结局。 黄品秀 李蓉 付敏 王娟娟关键词:短效口服避孕药 西曲瑞克和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混合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机对照研究 2011年 目的评估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西曲瑞克和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混合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140名患者随机分为M组和S组。M组的患者用rFSH和西曲瑞克混合后立即注射;S组的患者用rFSH和西曲瑞克分别注射。观察主要有效性指标早发型LH峰的发生率;次要有效性指标绒促性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胚胎种植率和继续妊娠率。观察主要安全性指标[包括卵巢过度刺激(OHSS)]和与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耐受)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8名患者退出,剩余每组66人。M组患者注射次数显著少于S组(9.1∶13.9)。早发型LH峰发生率、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和继续妊娠率2组相似。结论西曲瑞克和rFSH可以混合应用,不影响药物本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与现在产品列表中报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一致的。 刘波澜 孙洪梅 付敏 张碧娟 廖红舞 黄品秀关键词:西曲瑞克 小鼠单个不同阶段卵母细胞新抑癌印迹基因RB1的表达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新抑癌印迹基因RB1在小鼠单个不同阶段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改良单细胞RT-PCR方法检测RB1在单个不同阶段卵母细胞中的mRNA表达。结果 RB1在小鼠单个卵母细胞GⅤ、MⅠ、MⅡ均有检测到正常表达,不同卵母细胞的RB1表达量不同,其中8个MⅡ期卵母细胞,3个卵母细胞明显表达,1个表达较弱,其余4个无明显表达。结论 RB1在小鼠不同阶段卵细胞中均有表达,但是不同细胞RB1存在明显表达的差异。新印迹基因RB1的研究有助于研究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生长发育,尤其使用单细胞进行研究,更有利于对表观遗传学深入研究探讨。 黄品秀 李蓉 王俊豪 林洪波 赵善飞 郭梁洁关键词:胚胎植入 遗传学 卵母细胞 抗氧化剂半胱氨酸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发育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半胱氨酸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发育潜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体外培养液,共培养101枚GV期小鼠卵母细胞;实验组采用基础体外培养液+0.6 mmol/L半胱氨酸,共培养115枚GV期小鼠卵母细胞。观察两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谷胱甘肽的含量和线粒体内膜电位。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分别为68.3%和8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卵母细胞平均谷胱甘肽含量分别为0.48±0.6μg/L和0.51±0.5μg/L,实验组谷胱甘肽含量略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线粒体内膜电位,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0.04±0.003△Ψm与0.39±0.020△Ψm,实验组线粒体内膜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氧化剂半胱氨酸对体外培养小鼠卵母细胞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能会提高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 黄品秀 李蓉 林洪波 刘波澜 赵善飞关键词:半胱氨酸 小鼠卵母细胞 体外培养 谷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