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护理
  • 5篇心脏
  • 5篇术后
  • 4篇手术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心脏瓣膜置换
  • 2篇心脏瓣膜置换...
  • 2篇心脏病
  • 2篇置换术
  • 2篇术期护理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静脉
  • 2篇瓣膜
  • 2篇瓣膜置换
  • 2篇瓣膜置换术
  • 1篇动脉血压监测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心静脉压

机构

  • 10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0篇黄慧
  • 6篇叶枫林
  • 2篇李秀贞
  • 2篇解萍
  • 2篇汪国文
  • 2篇王璐璐
  • 2篇韩凤清
  • 1篇张丽萍
  • 1篇葛树阳
  • 1篇孟金金
  • 1篇邵雪
  • 1篇朱桂芳
  • 1篇崔利红
  • 1篇周楠
  • 1篇刘春芳
  • 1篇姚琳

传媒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人文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防治多巴胺、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对胸心外科常用药物多巴胺、胺碘酮引起静脉炎预防及治疗作用的研究。方法将胸心外科100例接受多巴胺、胺碘酮治疗的患者按照有无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分为静脉炎预防组和静脉炎治疗组。静脉炎预防组共60例,分为实验1组30例,对照1组30例;静脉炎治疗组40例,分为实验2组20例,对照2组20例。静脉炎预防组中实验1组使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对照1组使用3M透明贴,比较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的变化。对已发生静脉炎的治疗组实验2组患处使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对照2组使用传统25%硫酸镁湿敷。比较2组方法中静脉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时间的变化。结果静脉炎预防组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发生时间显著缩短(P<0.05)。静脉炎治疗组中实验组静脉炎疼痛缓解时间、红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在对多巴胺、胺碘酮引起静脉炎预防及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叶枫林刘春芳孟金金黄慧韩凤清
关键词: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多巴胺胺碘酮静脉炎
漏斗胸Nuss术矫治29例围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术矫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漏斗胸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呼吸道管理、疼痛和腹胀的护理及出院宣教。结果:1例患者术后8天并发钢板移位,其余2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出现钢板移位1例,其余患者矫形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漏斗胸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加强出院宣教,从而预防钢板移位的并发症。
李秀贞汪国文葛树阳姚琳解萍黄慧
关键词:漏斗胸NUSS手术围术期护理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月经胸腔镜下切除食管癌患者9例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周到细致的护理,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5 d,比传统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加强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前加强营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加强术前的健康教育。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胸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的情况;并做好胸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以及鼻肠营养管的护理;做好呼吸道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术后饮食和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监护。对患者术后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张丽萍韩凤清黄慧朱桂芳邵雪
关键词: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围手术期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策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方法:对71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效果,以期总结护理策略。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右侧胸腔积液5例,灌注肺3例,2例发生暂时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除1例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致肾衰竭,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加强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护理是此类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叶枫林黄慧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围手术期护理
“站”放的微笑
2020年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得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我所在的科室是心脏外科,在这个手术复杂、危重病人多、护理难度大的科室里,有这样一群为了爱,为了生命播种希望,播种爱的亲人们……记得那是2018年初,来了一位罗大爷,20年前他已经换过一个心脏机械瓣膜,这次又感到胸闷气促。
黄慧
关键词:呼吸机监护室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健康指导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健康指导内容。方法对76例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抗凝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活动指导,婚育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7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全面健康指导,使患者认识了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学会了自我管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黄慧叶枫林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
中心静脉压监测及综合护理对复杂危重心脏病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及综合护理对复杂危重心脏病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将72例复杂危重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在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监护时间[(36.45±1.01)vs(44.58±1.13)h]、住院时间[(8.23±3.45)vs(12.74±3.12)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评分[(18.23±1.12)vs(26.58±1.34)分]、HAMD评分[(20.49±3.01)vs(29.73±3.3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3.89%)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复杂危重型心脏病患者预后情况好,缩短了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璐璐周楠叶枫林黄慧刘玉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监测心脏手术护理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体外循环术后应用的护理
2009年
目的:总结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体外循环术后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体外循环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观察其优点及护理要点。结果:120例术后血压得到有效的监测,留管1~3天,其中3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阻塞,无导管感染和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体外循环术后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黄慧
关键词:血压测定穿刺术护理
心脏外科术后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的应用与护理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25例患者使用临时起搏器,男性15例,女性1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冠心病1例。全部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手术在关闭心包前将2根临时起搏器导线缝与右心室心外膜,导线经心包在剑突下切口引出与体外临时起搏器连接。应用R波抑制型(按需型)临时起搏器,根据需要设置起搏频率、起搏阈值和灵敏度。结果全组25例患者,21例术后康复出院,2例Ⅲ度AVB安装永久性起搏器,2例术后因低心排等原因死亡。结论临时起搏器是心脏外科术中各种原因引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及其它药物那难以纠治的心律紊乱的一种有效补救方法。
解萍汪国文叶枫林黄慧李秀贞崔利红
关键词: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心律紊乱护理
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接受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缩短治疗时间与降低治疗花费,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该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刘玉叶枫林黄慧王璐璐姚文静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自我保健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