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 作品数:2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133与miR-141对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CD47表达的影响(壁报交流)
- 目的研究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中miR-133与miR-141水平与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CD 47的表达关系。方法以确诊为并发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20例)及未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以...
- LI Wu-ping黄燕双跃荣
- 文献传递
- 改良SMILE方案治疗晚期或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改良SMILE方案治疗初治晚期或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将25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例)采用改良SMILE方案化疗,对照组(12例)采用标准SMILE方案化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69.23%,2年生存率为46.2%,对照组有效率66.67%,2年生存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两组在血液学毒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骨髓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实验组,其余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SMILE方案治疗初治晚期或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较为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 黄燕
-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
- HDA或MTX+MP+VM-26治疗中枢侵犯淋巴瘤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HDA或MTX+MP+VM-26治疗中枢侵犯淋巴瘤疗效。方法:选择2009到2012年我科中枢侵犯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8—55岁,共20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2例,中位年龄32岁,病理分型:外周T细胞淋...
- 李午平黄燕
- 关键词:淋巴瘤HADMTX化疗
- 文献传递
- R-GDP治疗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
- 李午平双跃荣黄燕彭志强
- 关键词: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IPI-145诱导PTEN缺失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
- 李午平黄燕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80例CLL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分期、染色体核型异常、荧光原位杂交异常等,采用x2检验或Fi...
- 黄燕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预后
- 氟达拉滨致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致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三例淋巴瘤患者出现氟达拉滨致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症。结果3例患者中1例患者放弃治疗出院,2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均在缓慢恢复中。结论氟达拉滨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可能同时通过自身抑制造血外还有免疫因素参与其中。应从中吸取教训,用药要慎重。
- 李午平双跃荣黄燕
- 关键词:氟达拉滨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症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免疫学分型的预后比较
- 黄燕双跃荣
- 正元胶囊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正元胶囊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20例,给予标准预处理方案(BEAM/BECA方案)、标准流程干细胞回输及常规支持治疗;试验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干细胞回输后次日开始口服正元胶囊(4粒/次,3次/天,连续治疗8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WBC、HGB、PLT)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常规(WBC、HGB、PL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WBC、PLT恢复至正常值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元胶囊可促进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造血功能恢复及免疫重建,有助于减少该人群干细胞移植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钟幸余娜莎宋相祥张伟明黄燕
- 关键词:化学疗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造血功能
-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章玉英黄燕
- 关键词:肿瘤患者预见性护理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