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娜
- 作品数:7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40
- 2007年
- 文章研究盐胁迫对3种杨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24d后,400mM盐处理苗木叶片的Chla、Chlb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其余浓度盐处理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变化均不明显。与对照相比,盐处理期间各品种叶片的Car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盐处理使各杨树品种叶片的Pn、Tr、Gs均呈下降趋势;Ls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Ci的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升高,说明长期盐胁迫下,在较低浓度的盐处理下,杨树叶片光合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在较高浓度的盐处理下非气孔限制则是导致杨树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各杨树品种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NPQ均大致呈逐渐下降趋势。3个品种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为‘吴屯杨’>‘小胡24杨’>‘小胡19杨’。
- 姜国斌丁丽娜金华萨娜张薇赵允鹏
- 关键词:盐胁迫杨树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
- 盐胁迫下杨树质外体离子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
- 本文在对已经成熟应用于动物的微透析技术进行了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将其引入盐胁迫下活体杨树幼嫩茎质外体的取样,初步摸索出应用微透析技术对植物质外体取样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试验设计从碱性复合盐胁迫和NaCl盐胁迫两方面,分别...
- 丁丽娜
- 关键词:杨树光合生理特征盐胁迫微透析
- 文献传递
- 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及气体交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2
- 2006年
- 以‘小胡24杨’和‘吴屯杨’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盐处理下,2个杨树品种幼苗叶片的Chla、Chlb和Car含量都有所升高,其中,在pH值较低的盐处理下叶片光合色素的增加不明显,而pH值较高的盐处理下叶片Chla、Chlb显著增加,但pH值过高使叶片光合色素有下降趋势;气体交换参数Pn、Tr、Gs随着盐溶液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Ls先升高后降低,Ci先降低后升高,即低pH值的盐处理下,杨树幼苗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而高pH值的盐处理下,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相对于‘吴屯杨’,‘小胡24杨’对盐处理溶液的pH值更为敏感。
- 丁丽娜金华殷鸣放朱学静赵允鹏姜国斌
- 关键词:盐胁迫杨树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
- ‘小×胡8号杨’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以‘小×胡8号杨’叶片为试验材料,探讨叶片预处理、无机盐浓度、不同温度和光强、抗氧化剂与吸附剂等对褐化控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过5℃、12h预处理能减轻外植体褐化现象;使用1/2MS培养基较MS培养基褐化程度减轻;低温暗处理和常温暗处理都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褐化;抗氧化剂和吸附剂对褐化作用较明显,其中PVP效果较好,VC次之,Na2S2O3最差;6-BA和IBA浓度变化对褐化现象基本没有影响。
- 朱学静金华殷鸣放马树森丁丽娜赵允鹏姜国斌
- 关键词:褐化
-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前景被引量:5
- 2006年
-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研究生物动态变化的新型取样技术,现已成为在体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微透析的特点及其在动物、人中的应用,并结合研究室利用微透析技术对植物进行的耐盐性研究,探讨了微透析技术在活体植物质外体研究中的可行性,提出应用微透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盐胁迫下植物质外体汁液的动态取样,从而为深入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 丁丽娜殷鸣放金华阮成江姜国斌
- 关键词:微透析盐胁迫耐盐性耐盐机理
- 测算辽东山区主要林分类型的蒸发散量被引量:5
- 2007年
- 本试验运用固定标准地观测的方法测定辽东山区几种主要林分类型的蒸发散量,根据布兰尼—尼里德尔模型推算的后楼水库集水区邻域范围内的年土壤和枯落物水分蒸发量分别为落叶松幼龄林720 mm/a、落叶松中龄林751 mm/a,红松幼龄林762 mm/a、红松中龄林826 mm/a、柞树林677 mm/a、杂木林741 mm/a。影响单位面积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地表枯落物量,同时蒸发量又与郁闭度呈弱的负相关关系,地表至20 cm的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量约占总蒸发量的绝大部分;各个林分类型间的蒸腾量差异显著。
- 张德成殷明放白冬艳魏进华朱学静丁丽娜
- 关键词:林分类型森林水文蒸发散
- 主要森林植被土壤及枯落物水分蒸发量动态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运用固定标准地观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落叶松幼龄林、落叶松中龄林、红松幼龄林、红松中龄林、柞树林、杂木林土壤的枯落物水分蒸发量进行测量。试验表明单位面积上落叶松幼龄林的平均日蒸发量最小,农田的日蒸发量较大。影响单位面积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地表枯落物量,同时蒸发量又与郁闭度呈弱负相关,地表至20 cm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绝大部分,而20 cm以下的土壤失水很少,红松林的土壤水分在20 cm以上的土层有上下交流的现象,而农田的水分上下交流活跃带可深达25 cm。根据布兰尼—尼里德尔公式推算出了辽宁省实验林场邻域范围内的年土壤和枯落物水分蒸发量,表明蒸发量的月份间差异显著,蒸发量冬季较小而在夏季很大。
- 张德成殷鸣放陈宏伟王炜王晓峰王毅峰丁丽娜朱学静
- 关键词:植被类型森林水文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