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美汀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 2003年
- 苏佳妍闻涛于勇
- 关键词:特美汀输液配伍稳定性
-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李冬菊于勇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 液质联用测定健康人血浆中莫雷西嗪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法并测定人血浆中莫雷西嗪浓度。方法 色谱条件 为Kromasil C18(1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10mmol·L-1醋酸铵 缓冲液-冰醋酸(50:50:0.45);质谱条件为离子源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 源),定量分析离子分别为m/z 427.9(莫雷西嗪)和m/z 326.9(氯氮平)。结果 线性范围为10.0-4 000 ng·mL-1,萃取回收率在(72.74±3.61)%,日内、 日间的RSD皆<15%;用3P97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经双因素方差分析:tmax为 (1.46±0.38)h;Cmax为(550.8±279.3)ng·mL-1;t1/2为(2.41±0.92)h;用 梯形法计算,AUC0-t和AUC0-∞分别为(1 529.4±726.7),(1 585.3±740.7)ng ·h·mL-1。结论 本方法适于测定血浆中莫雷西嗪浓度及其进行人体生物 等效性研究。
- 冯婉玉于勇林建阳王晓辉章娟陈晓辉
- 关键词:莫雷西嗪液相色谱-质谱药代动力学
- 莫雷西嗪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
- 目的: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莫雷西嗪浓度的分析方法。研究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两种盐酸莫雷西嗪片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求算...
- 于勇
-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
- 文献传递
- 川芎嗪体内药动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1年
- 满羽于勇
- 关键词:川芎嗪
- 班布特罗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对班布特罗盐酸盐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班布特罗盐酸盐对雄性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的 LD50 =96.3 7mg/ kg,对雌性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的 LD50 =83 .65 mg/ kg。班布特罗盐酸盐对雌性小鼠灌胃给药的 LD50 =70 5 .0 2 mg/
- 于勇林建阳
- 关键词:班布特罗急性毒性特布他林静脉注射
- 北京市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关联性研究及时间序列模型预测
- 目的:掌握北京市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特征及概况,探究某些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性及滞后效应。构建适合北京市HFMD流行病学特征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其发病...
- 于勇
- 关键词:气象因素手足口病广义相加模型时间序列分析ARIMA
- 川芎嗪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川芎嗪 (Tetramethylpyrazinek ,TMPZ)化学名为甲四基吡嗪 ,为伞形科藁本属川芎 (LigusticumChuaxiongHort)和姜科植物温莪术 (CurcumaAromaticaSalisb)根茎及大戟科植物通风麻风树 (JatrophaPodagricaHook)茎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根据报道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肾脏缺血及保护肾功能等作用。从 70年代中期以来 ,TMPZ成为国内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动物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 ,TM PZ有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和主要在肝内代谢迅速消除的特点。近年来 ,对TMPZ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也逐渐深入展开 ,拟对此作一研究。
- 于勇高勇
- 关键词:川芎嗪药代动力学房室模型
- 两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考察
- 2002年
- 于勇张伟满羽
-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考察
- 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总体风险。方法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纳入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n=3 49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1 889例,单纯化疗组患者1 604例。比较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患高血压(RR=3.93,P<0.001)、蛋白尿(RR=3.76,P=0.009)、胃肠穿孔和瘘管(RR=4.10,P=0.02)、3~4级的出血(RR=1.94,P=0.01)和血栓栓塞(RR=1.33,P=0.008)的危险性增高;肺栓塞(RR=0.78,P=0.44)、中性粒细胞减少(RR=1.15,P=0.14)和腹泻(RR=1.17,P=0.09)等风险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所有3~4级的不良反应(RR=1.16,P<0.001)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轻度增加。两组mCRC患者中治疗相关的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RR=1.09,P=0.74),贝伐珠单抗治疗组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RR=1.25,P=0.003)的风险更高。结论与单纯接受化疗相比,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mCRC患者出现高血压、蛋白尿、胃肠穿孔、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危险性更高,但并未增加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 杜震于勇张伟
- 关键词:结直肠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