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
- 作品数:214 被引量:2,369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热史重建被引量:26
- 2012年
- 综合运用锆石及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资料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古地温演化进行了研究和重建。砂岩样品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分别为107~126 Ma和9.8~54 Ma,分别反映早白垩世燕山期、始新世至中新世喜马拉雅期的两次重要构造抬升及剥蚀冷却事件。侏罗系与白垩系、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错开现象以及现今地表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偏高,也证实了两次抬升剥蚀冷却事件的存在。研究表明,区内当深3井和建阳1井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在早白垩世早期(约137 Ma)达到最大古地温190~210℃,造成锆石裂变径迹退火,至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约97 Ma)剥蚀冷却至近地表20~40℃;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沉积使该套地层又一次埋深增温至140~165℃,造成磷灰石裂变径迹完全退火;喜马拉雅期再次构造抬升及剥蚀冷却至现今70~90℃。研究区古近系经历的最高古地温为100~120℃和现今40~50℃。研究区中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热流值相对较低为53.5 mW/m2;晚白垩世古热流逐渐增大,古近纪达到最高59 mW/m2;其古地温梯度分别为中生代36.3~43.0℃/km和新生代30.2~37.8℃/km,现今降低至28.9℃/km。早白垩世和始新世至中新世的最大剥蚀厚度分别约为4 800 m和2 400 m,由此可认为,当阳复向斜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侏罗系,最大厚度可能达5 000 m。
- 李天义何生何治亮沃玉进周雁王芙蓉杨兴业
- 关键词:镜质体反射率构造抬升
-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恩平组烃源岩特征被引量:38
- 2006年
- 恩平组烃源岩是珠江口盆地的一套主力烃源岩。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揭示了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构造恩平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而氯仿沥青“A”含量相对较低;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部分为腐殖%D腐泥过渡的Ⅱ2型。成熟度分布差异性较大,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镜质体反射率为0.6%~1.6%;白云凹陷深凹处镜质体反射率大于3.0%,大约在距今27Ma开始生烃,在距今大约22Ma达到生油高峰,生烃时间明显早于凹陷边缘斜坡带。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恩平组烃源岩沉积时期为氧化环境,母质以陆生植物为主而且具有较高的成熟度。
- 郭小文何生
- 关键词: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珠江口盆地
- 断层泥比率(SGR)及其在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2
- 2005年
- 断层封闭性的评价是研究控制油气运聚的断裂输导体系的核心问题。从1966年Smith建立断层封闭性理论模型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评价预测断层封闭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近10年取得很大进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粘土涂抹作用造成的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应用Yielding等(1997)提出的断层泥比率(SGR)法及其与断层侧向封闭性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江汉盆地西南缘主干断层为例,计算了该区主干断层的断层泥比率,研究了对这些断层在主要目的层形成的侧向封闭性及其对油气运聚所形成的控制作用。认为断层泥比率是研究断层侧向封闭性的一个有效指标。
- 杨智何生王锦喜刘琼
- 关键词:江汉盆地西南缘
- 绿泥石包膜对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油气成藏的影响
- 车莫古隆起的形成和演化为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大型的地层一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宏观背景。研究表明,储层物性是影响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成藏和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腹部地区普遍发育的绿泥石包膜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岩作用的强度,改...
- 王芙蓉何生张福顺
- 关键词:油气成藏
- 文献传递
- 沉积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成因及其分布综述被引量:7
- 2005年
- 有机含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有机质及其热演化产物中,查明其在石油地质体中的成因和分布,有利于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和相对运移距离的确定。关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成因和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有机含氮化合物是干酪根深成作用阶段的产物。沉积有机质经生物改造作用后,其中的部分组成如蛋白质和含氮环的物质等进入干酪根中,在深成作用阶段干酪根被降解,有机含氮化合物以芳香多环化合物的形式释放出来;②地质体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卟啉等与生物体中的某些原始生化组分如叶绿素等在骨架上具有继承性,地质体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是由生物体中的这些原始生化组成演化而来的;③在地质环境中通过环的开启和闭合作用而形成,这一形式机制已被人工合成反应和生物合成反应所证实;④基于地质体中芳香杂环化合物异构体分布的相似性以及自然界无机氮的分布特征,无机氮与有机分子结合而形成有机含氮化合物也是可能的。
- 肖七林何生李水福
- 关键词:吡啶类化合物石油运移深成作用
- 板桥凹陷钱圈地区主干断裂活动性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在对板桥凹陷钱圈三维工区沙三段、沙二段、沙一下段、沙一中段、沙一上段和东营组底界6个层面断层系统的解释基础之上,分析了钱圈地区断层平面分布特征,并综合运用生长指数、活动速率和古落差3种指标定量研究断层活动性。结果表明:钱圈地区主要发育2组走向为NE和NW近似于垂直的正断层及3级断裂,其中沧东断裂为一级断裂,大张坨断裂和G39断层为二级断裂,其余为三级断裂,倾角大多为55°~70°。3种活动性指标揭示了研究区内的主干断层大多为长期活动的控制沉积断层,断层发育经历了2幕演化,而且每一幕都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过程。
- 王冰洁何生倪军娥方度
- 关键词:活动速率断层活动性
- 泌阳凹陷西部地区原油芳烃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东北部一南深北浅的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30多年的油气勘探已经证实了该凹陷是“小而肥”的凹陷。从泌阳凹陷西部地区井楼油田和古城油田的原油物性数据看,它们均属于粘稠的重质原油。...
- 胡守志李水福何生刘国权侯宇光
- 关键词:泌阳凹陷原油类型生物标志物
- 文献传递
- 页岩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2
- 2014年
- 以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和中生界陆相页岩为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测试,探讨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高演化程度的古生界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储集层中发育大量有机质孔隙(孔径多小于50 nm),页岩比表面和甲烷吸附量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有机质孔隙是控制高丰度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有机碳含量低和热演化程度低,低丰度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有限,页岩储集空间主要由30 nm^4.5μm孔径的无机孔隙构成,黏土矿物孔隙为甲烷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比表面,成为影响其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成熟度增加,页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网络系统由无机孔隙向有机质孔隙转变,有利于提高页岩吸附能力。
- 侯宇光何生易积正张柏桥陈学辉王亿张建坤程春阳
- 关键词:页岩孔隙类型孔隙结构
- 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中可溶有机质赋存空间表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为揭示潜江凹陷潜江组34段第10韵律(E q 3104)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空间及其影响因素,采用XRD、索氏抽提、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TOC测试、热解等手段,以抽提前后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为基础,揭示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空间、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进而探讨影响页岩孔隙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页岩中可溶有机质主要赋存在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中。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页岩孔隙结构分为2种类型,一种以四周开放的平板状孔隙为主,孔隙多为宏孔(孔径>50 nm),抽提后孔隙结构未发生改变,仅增加了部分介孔-宏孔;另一种孔隙类型较为复杂,多为开放型圆柱状及平板状孔隙,存在较多的宏孔(孔径>50 nm),抽提后小孔径(孔径2~10 nm)孔隙增加较多,孔隙结构更为复杂。石英及黏土矿物的存在促进了微孔及介孔的发育,有利于可溶有机质在微孔以及介孔中的赋存,白云石促进了宏孔的发育,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生物成因的白云石粒间孔内。
- 孙中良王芙蓉侯宇光何生韩元佳罗京郑有恒吴世强
- 关键词:抽提可溶有机质孔隙结构
- 石柱地区建深1井志留系超压顶封层的封闭机制被引量:3
- 2014年
- 石柱复向斜地区建深1井志留系地层钻遇超压,压力系数为1.75-2.00,且全层段含气.地层中超压形成和保存与盖层封闭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在对超压层段泥岩压实特征以及埋藏史、热史、生烃史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欠压实、生烃、构造挤压及其他增压机制在志留系超压形成所起的作用,其中早三叠世至侏罗纪末期干酪根和液态烃裂解生气作用引起的流体体积膨胀是本区超压形成的主控因素,生气作用终止后无重要的增压事件发生.早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作用导致大量溶解态天然气从地层水中出溶,并聚集于孔喉半径较大的粉砂岩层中.志留系顶部超压顶封层中泥岩和粉砂岩频繁出现互层,因而形成多个含气粉砂岩薄层.垂向上各个气水界面的毛细管作用力具有可叠加性,增强了顶封层对超压的封闭能力,使本区志留系地层中的超压保存至今.
- 杨兴业何生何治亮李天义王芙蓉
- 关键词: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