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维波

作品数:24 被引量:1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炎
  • 13篇病毒
  • 12篇乙型
  • 11篇乙型肝炎
  • 10篇肝炎病毒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细胞
  • 7篇基因
  • 4篇逆转
  • 4篇逆转录
  • 4篇抗体
  • 3篇转录
  • 3篇小分子
  • 3篇酶链反应
  • 3篇米夫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拉米夫定
  • 3篇反义
  • 3篇反义RNA

机构

  • 23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淮安市第四人...
  • 1篇保定市传染病...

作者

  • 24篇公维波
  • 16篇于敏
  • 10篇曾争
  • 10篇斯崇文
  • 9篇徐小元
  • 9篇陆海英
  • 8篇王勤环
  • 5篇李文刚
  • 5篇张乃临
  • 5篇王贵强
  • 4篇于岩岩
  • 4篇席宏丽
  • 4篇邢卉春
  • 3篇田国保
  • 3篇赵鸿
  • 3篇韩忠厚
  • 3篇李俊
  • 3篇王艳
  • 2篇田秀兰
  • 2篇张国庆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转录病毒介导双靶区反义RNA在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对HBV DNA复制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P单、双靶区的反义RNA在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HBV X,P双靶区正、反义RNA的重组载体质粒,与脂质体混合,注入小鼠体内,第8周时取小鼠肝脏,提取肝组织总RNA,进行逆转录,将逆转录后的cDNA用PCR扩增,琼脂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定性,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提取肝组织基因组DNA,利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测定HBV DNA含量.结果:经过PCR扩增,琼脂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定性,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等方法检测到小鼠肝脏内反义RNA得到高效表达;8 wk后,对HBV DNA(×105 copies/g)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7.24±1.62),空质粒组(9.49±3.34)及正义RNA组(6.52±1.53)之间无明显差异,单(2.60±1.13,2.83±1.67)、双靶区反义RNA组(3.24±0.45)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但单、双靶区反义RNA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脂质体包裹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介导的单、双靶区乙肝病毒反义RNA经iv导入转基因小鼠细胞的方法可行;反义RNA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有显著抗HBV复制作用;对转基因小鼠肝脏中HBV DNA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单、双靶区反义RNA组间无明显差异.
张政席宏丽公维波李文刚于敏曾争徐小元
关键词:反义RNA转基因小鼠HRV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9
2007年
目的明确乙肝病毒不同基因型和亚型在国内的分布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自国内8个地区88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和临床资料,用PCR—RFLP方法鉴定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析不同基因(亚)型与病情间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病毒B(20.77%)和C(78.22%)基因型为最常见,仅1例为D基因型;所有B基因型均为Ba亚型,C基因型中仅发现C2和C1亚型。北方地区患者多感染C基因型(83.62%)/C2亚型(90.32%)。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患者(P〈0.000)。不同年龄段B基因型和C基因型比较发现,感染B基因型的患者在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年龄段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感染C基因型的患者比例呈现相反趋势(P=0.000)。C1和C2亚型患者的年龄相近。各基因型在肝硬化、慢乙肝和无症状携带者中的分布无差别。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C型患者(P〈0.05)。结论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和C2亚型为主。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小于C型患者。
赵鸿李俊李兴丰斯崇文于敏公维波于岩岩王贵强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亚型
磺酸左氧氟沙星对细胞内HBV S区及C区HBV RNA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研究磺酸左氧氟沙星对2.2.15细胞内HBV S区及C区的HBV RNA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PCR定量法分别检测细胞内HBV DNA、HBV S区及C区的HBV RNA含量;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测细胞上清HBsAg、HBeAg的P/N值。结果 2.2.15细胞内HBVS区及C区的HBVRNA含量分别为0.4pg/ml和0.27pg/ml,细胞上清HB-sAg及HBeAg分别为42.1和36.0。磺酸左氧氟沙星作用8天后,HBV RNA含量分别下降为0.2pg/ml和0.13pg/ml(P<0.05),对两者的抑制率分别为50%和48.1%;HBsAg及HBeAg分别下降为6.0和16.2(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85.7%及55.6%(P<0.05),用药前2.2.15细胞内HBV DNA为2.97pg/ml,用药后降至0.44pg/ml(P<0.05),抑制率为85.2%。结论 磺酸左氧氟沙星抗HBV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BV 3.5kb及2.1kb RNA的稳定性及翻译表达来实现。
陆海英曾争王勤环于敏张国庆公维波
关键词:HBVRNA乙型肝炎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CMV病毒定量监测及临床意义
<正>研究目的:应用定量PCR法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CMV病毒含量,以早期发现CMV 血症,通过动态观测血CMV病毒含量变化,及时评价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从而达到防治CMV病的发生及减少抗病毒药物毒副作用的目的。病...
邱志祥岑溪南许蔚林欧晋平王茫桔任汉云公维波王贵强
文献传递
HBV cccD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法,并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cccDNA。方法分析A-G亚型HBVDNA序列,根据其结构特点,于DNA缺口两侧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并摸索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以期实现不同亚型HBVcccDNA的特异性扩增。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检测。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用10^2~10^10拷贝/ml的标准质粒检测方法的敏感度。106拷贝/ml标准质粒30复管,以检测其重复性。取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穿组织,提取DNA,用该方法进行cccDNA定量,观察抗病毒治疗前后cccDNA的变化及与总HBVDNA的关系。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为目的片段;该定量方法的敏感度为10^3-10^10拷贝/ml;标准质粒30复管后其0值为29.69±0.31,变异系数为1.04%。肝内cccDNA占肝内总HBVDNA的47%~98%,平均81.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高,定量线形范围宽及重复性好,可用于科研中cccDNA的定量检测。
庄立伟陆海英于岩岩斯崇文于敏张乃临公维波
关键词:D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基因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序贯治疗及单独予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的相关性。方法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来自北京等四城市。分别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48周、拉米夫定48周或干扰素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评价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PCR-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基因亚型。结果225例患者中C基因型184例,其中C2亚型165例;B基因型41例,均为Ba亚型。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各治疗组B型与C型间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及完全应答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该四城市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亚型以Ba和C2亚型为主。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各治疗组B型与C型间疗效无差异。
李俊陈新月赵鸿于岩岩斯崇文韩忠厚张文谨陈宇萍陈勇王贵强于敏公维波徐京杭王军蔺小红李雪迎
关键词: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基因型
拉米夫定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序列变异特点及其准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核苷酸序列变异、特点、含量及其与基因型和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普通DNA测序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的117份慢乙肝患者血清HBV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及其基因型;其中99份用TaqMan法定量HBVDNA;64份用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检测YMDD基序中碱基的频率。结果HBVYMDD变异组中C型43例,B型10例,A/B混合型1例;YMDD不变异组中C型54例,B型8例,D型1例,HBVDNA含量平均对数值在变异组和不变异组分别为:6.5699和6.6165;YMDD变异与其基因型及病毒载量无统计学意义;rtL180M位点变异与rtM204I/V位点变异高度相关;并且HBV野生株与变异株均同时存在。结论结合两种测序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中HBV基因序列变异情况及对YMDD耐药株进行定量。
田国保曾争黄中红陆海英于敏公维波王东斯崇文
关键词:种特异性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反义RNA在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肝细胞HBV DNA复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p单、双靶区的反义RNA在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HBV x、P双靶区正、反义RNA的重组载体质粒, 与脂质体混合,注入小鼠体内,第8...
张政席宏丽公维波李文刚于敏曾争徐小元
文献传递
抗HIV治疗中HIV基因变异的初步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抗HIV治疗中HIV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 应用PCR ,逆转录PCR ,长片段PCR ,分子杂交等技术 ,选用不同引物和32 P标记的gag、tat、nef、LTRU3等片段探针对HIVDNA存在状态、HIVRNA含量进行研究。结果 经抗病毒治疗 ,血清HIVRNA含量明显下降 ,CD4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升高 ,HIVDNA片段拷贝减少 ,全长HIVDNA消失 ,部分标本gag区条带减弱或消失 ,但Xho nef,LTRU3区明显增强 ,并可出现拖带。结论 抗HIV治疗中 。
徐小元邢卉春陈红梅公维波王勤环斯崇文Jean-Claude Chermann
关键词:HIV基因病毒
HIV感染者体内抗小分子多肽抗体与病情发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HIV感染者体内抗 R7V含量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ELISA、中和沉淀等方法检测HIV感染者、长期生存者、艾滋病患者等的抗 R7V含量。结果 抗 R7V检出率在无症状组和长期生存组较高 ,在进展者和艾滋病患者中较低 ,溶解处理标本后抗 R7V含量及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 抗 R7V主要通过干扰HIV与CCR5、CXCR4结合 ,使HIV不能进入CD4 + T淋巴细胞内 ,并阻止病毒的复制。
陈红梅斯崇文王艳J.CChermann徐小元邢卉春公维波
关键词:HIV感染多肽抗体病情发展趋化因子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