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玲

作品数:25 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5篇生态系统
  • 5篇长江
  • 4篇植被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系统功能
  • 3篇遥感
  • 3篇生态环境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壤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辽河流域
  • 3篇经济带
  • 3篇国家级自然保...
  • 3篇河流
  • 3篇保护区
  • 3篇
  • 3篇长江经济
  • 3篇长江经济带

机构

  • 2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学研究院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湖南省环境保...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城市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25篇刘伟玲
  • 14篇张林波
  • 6篇张继平
  • 5篇杜加强
  • 5篇王丽霞
  • 5篇龚斌
  • 4篇齐月
  • 4篇何萍
  • 4篇张丽丽
  • 3篇杨荣金
  • 3篇张乐
  • 3篇王鑫
  • 2篇徐翠
  • 2篇罗上华
  • 2篇张丽
  • 2篇王风玉
  • 2篇王跃辉
  • 2篇房世峰
  • 2篇郭杨
  • 2篇吴志丰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生态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土壤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信息技术与标...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源区近30年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三江源区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其地表植被状况与我国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由于所使用的数据时间序列长度有限,以往研究缺乏近30年整体视角的连续时间序列研究,也很少分析多时段变化趋势的持续性。为此,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1982-2012年的GIMMS NDVI3g数据集,采用多个嵌套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在多个空间尺度上,研究了近30年来三江源区各季节植被活动的变化趋势和过程。研究表明,1)三江源区生长季和各季节NDVI在近30年均呈增强趋势,春季植被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98年前后NDVI分别呈显著增加、减少趋势。2)生长季、春季和夏季NDVI的增加随时段延长而趋缓,尤其是春季减缓迅速甚至停滞,而秋季植被活动持续增强。3)尽管区域尺度生长季、春季和夏季NDVI变化趋缓,但在像元尺度显著变化的区域范围却多呈增加趋势。4)不同植被类型显著变化的季节、时段存在差异。针叶林和灌丛NDVI主要在春季前几个时段增加显著,荒漠、草甸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前几个时段。5)各季节NDVI在14个时段增加趋势持续性的差异,引起各季节对生长季植被活动变化贡献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前几个时段,春季NDVI变化较为剧烈,夏季NDVI的贡献最大,而随时段延长,逐渐过渡到秋季NDVI变化幅度、变化量最大,夏季次之。
杜加强贾尔恒.阿哈提赵晨曦房世峰刘伟玲阴俊齐袁新杰徐延达舒俭民何萍
关键词:植被类型
2000—2010年辽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kappa指数方法,对辽河流域10 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并对辽河流域内所包含的各市辖区县的土地利用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主。2000—2010年间,各个景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耕地大幅度减少,城镇用地大幅度增加,城镇用地主要由耕地、湿地转化而来;土地利用度及土地利用动态度逐年提高,市辖区的土地利用度明显高于各县;景观指数与Kappa指数表明:主要类型的景观变化幅度较小,景观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复杂,破碎化加剧,人为影响突出。
王鑫刘伟玲张林波郑娇琦王德旺王丽霞张丽
关键词:景观指数转移矩阵辽河流域
中国六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与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六省区为研究区,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4个时期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空间格局分布和时间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变化成因并采用CA-Markov耦合模型对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六省四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相似,各级敏感区按分布面积大小排序为:轻度敏感区域>中度敏感区域>高度敏感区域>不敏感区域>极敏感区域。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土壤质地为流动沙地的沙漠区域,不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山、湖泊附近;人口增多、人为活动强度增加的区域敏感性程度增高;建立治沙工程的区域敏感性降低。对2020年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预测结果显示,相比2010年,极敏感区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外围扩张了7 120.04km2,增幅为4.63%。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六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与趋势,为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分区策略制定和划分沙漠化扩展屏障区提供科学依据。
王跃辉张林波郭杨何萍刘伟玲杜加强王丽霞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敏感性
深圳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与密度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土壤碳库变化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有重大的影响。城市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城市化对城市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圳市0~10、11~20、21~30cm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碳含量、密度及分布特征进行实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深圳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介于0.72~40.52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介于0.27~13.36kg·m^(-2)。(2)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介于1.56~71.88g·kg^(-1),有机碳密度均值介于0.18~7.05kg·m^(-2)之间;11~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介于0.59~36.79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介于0.09~4.5kg·m^(-2),21~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介于0~12.90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介于0~1.78kg·m^(-2)。(3)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城市建设用地与闲置土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很低。(4)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以改变有机碳在土壤中的贮存与分布。
刘伟玲张林波叶有华邹剑锋王一哲齐月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
2000-2010年辽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评估被引量:3
2015年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RS和GIS技术为基础,利用TM遥感影像、植被NDVI以及气象等数据,计算2000—2010年辽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植被覆盖、水源涵养能力、土壤侵蚀强度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等指标的变化,从而分析近10a来辽河流域生态系统基本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a间,辽河流域城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张,但并未破坏生态用地;植被覆盖度、水源涵养能力、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都有提高;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增加,一定程度受2010年降水量的影响。总体来说,2000—2010年,辽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基本处于稳定且有转好的的趋势;但仍需注意城镇的扩张对耕地以及生态用地的影响。
郑娇琦王华斌刘伟玲张林波
关键词:生态系统功能辽河流域土地利用
基于EOF分析的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基于遥感图像1999—2010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2a来三江源区植被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近12a来源区植被覆盖呈整体增加趋势:(1)第一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45.62%)及对应时间系数表明源区植被覆盖逐渐增加,且增速加快;(2)第二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9.77%)及对应时间系数表明东南部和中部植被变化情况以退化为主,而东北部和西南部植被变化情况以增加为主。
龚斌甘小莉刘伟玲张林波陈婷巢世军
关键词:植被指数经验正交函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类活动氮磷输入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强度人类活动重塑了氮磷等的自然地球化学循环,养分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管理面临挑战.选取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处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域,基于净人为氮磷输入模型,明晰了人类活动氮磷输入(NANI和NAPI)强度及其组成结构,厘清了其时间轨迹及空间格局,辨识了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相对贡献度.结果表明:(1)2011—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平均NANI和NAPI分别为13063 kg/(km^(2)·a)(以N计,下同)和2291 kg/(km^(2)·a)(以P计,下同),高于长江经济带尺度和全国尺度的平均水平,但低于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非点源NANI和NAPI占比较高,农用化肥输入量为主要来源,食品/饲料养分输入量次之.(2)时间尺度上,2011—2019年研究区NANI和NAPI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43.2%和25.9%,其中非点源NANI和NAPI分别降低了44.9%和26.8%,但点源NANI和NAPI分别上升了7.0%和3.3%;空间尺度上,2011—2019年NANI和NAPI平均强度较高的地区大部分集中于研究区域中部以及成都市、重庆市的周边地市,其中德阳市NANI和NAPI均为最高,雅安市NANI和NAPI均为最低.(3)NANI和NAPI除与其组分直接相关外,与农村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森林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显示,城市化驱动下的人为氮磷输入时空格局特征明显,我国相关管理措施对其具有积极作用,且区域协同治理已成为破解环境问题的关键.
邓陈宁张泽乾徐睿李虹邹天森邹天森刘伟玲杨鹊平赵艳民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
长江流域“三磷”综合整治“十四五”策略被引量:10
2021年
我国磷矿石、磷化工企业和磷石膏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是长江流域总磷超标的重要原因。目前长江流域"三磷"综合整治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资源综合利用不充分,污染治理与监管不严,"三磷"产业链发展无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长江流域"三磷"综合整治的"十四五"策略:(1)重塑全球"三磷"格局,以破解长江"三磷"难题。增加海外磷矿石、磷酸和磷肥等进口,限制国内磷矿开采规模和出口。(2)加强"三磷"规范管理,发展磷清洁生产产业。尽快建立完善"三磷"相关的管理规范和行业要求,严格产业环保标准。(3)推动"三磷"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精准帮扶。推进"三磷"的综合利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杨荣金张钰莹张乐罗上华刘伟玲王璠李莹杰
关键词:长江流域科技帮扶综合整治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化被引量:39
2014年
以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集了57个土壤剖面的5个不同深度(0~10、10~20、20~40、40~60、〉60cm)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森林类型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不同森林类型及高程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全磷含量最小,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②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呈现海拔梯度特征,黄棕壤的分布海拔最高,依次为黄壤、黄红壤,红壤的分布海拔最低;③全磷、有机碳及C/N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增加趋势。全钾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④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存在差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各土壤养分含量均较高;山顶矮林和温性针叶林除全氮和全钾含量外,其他土壤养分值显著高于其他林型;竹林及灌木林的土壤养分条件相对较差;⑤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有关。
张继平张林波王风玉刘伟玲沃笑
关键词:土壤养分植被海拔
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相关政策、问题与对策被引量:7
2022年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体总磷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总磷污染仍是流域内普遍存在的主要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任重道远。本文系统梳理并归纳了目前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简称“三磷”)行业及其他行业(化肥、水产养殖、含磷洗涤用品行业)等关于总磷污染治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及标准,分析了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即要完善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协调机制,加强涉磷行业规范化管理;强化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全过程管控,加强重点区域总磷分区分级管理;全面压实各方责任,持续推动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以推进长江流域总磷污染精准管控与治理。
申璐刘伟玲邓陈宁张临绒蹇林成刘景洋徐睿
关键词: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