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伟
-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鞍钢ASP连铸连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本文以鞍钢1700mm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研制为背景,研究和开发了用于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主要包括结晶器液位检测、连铸二次冷却控制、连铸过程在线监控和故障报警记录等.论文在阐述ASP生产工艺...
- 刘佳伟
- 关键词:连铸连轧生产线前馈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计算机监控系统
- 文献传递
- 纳米流体强化活塞组-气缸套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将活塞组-气缸套作为一个耦合体,利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了只在润滑油中与只在冷却水中加入纳米Cu颗粒两种情况下的强化传热效果,并与原机传热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以Cu-润滑油纳米流体还是以Cu-水纳米流体作为传热工质,都可以显著提高活塞组-气缸套的散热性能,且散热量随着纳米粒子浓度的增高而增大。对于活塞侧,Cu-润滑油纳米流体的改善效果强于Cu-水纳米流体,其中Cu体积分数为5%的Cu-润滑油纳米流体可使燃烧室中心点a、燃烧室喉口点b、顶面外边缘点c和第一环外侧上边缘点d的温度平均降低约28.4、21.7、22.8和27.7K;对于气缸套侧,Cu-水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效果更理想,Cu体积分数为5%的Cu-水纳米流体可使气缸套内侧上边缘点e的温度平均降低约10.4K。
- 周龙白敏丽吕继组刘佳伟徐哲
- 关键词:内燃机纳米流体活塞组气缸套传热
- 一种基于原位AAO模板的铜纳米线阵列封装凸点制备工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AAO模板的铜纳米线阵列封装凸点制备工艺,属于集成电路封装领域。主要步骤包括在硅基底上制备二氧化硅介质层;光刻刻蚀二氧化硅;沉积Al薄膜;将Al薄膜阳极氧化为纳米多孔氧化铝模板;电镀填充铜纳米线;...
- 马浩然 郭天浩刘佳伟马海涛梁红伟王云鹏张贺秋
- 一种精准定位静电打印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准定位静电打印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处理装置、注射装置、拍摄装置和平移台,所述处理装置分别与所述注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和所述平移台电连接,所述注射装置的打印针头位于所述平移台的正上方,所述拍摄装置位于所述...
- 余隽曹睿吴昊刘斯佳刘佳伟王浩舟黄正兴唐祯安
- 文献传递
- 一种配有蓄冷蒸发一体式装置的蓄冷系统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合物蓄冷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配有蓄冷蒸发一体式装置的蓄冷系统,包括蓄冷蒸发一体式装置、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对蓄冷装置内的蓄冷工质降温,使蓄冷装置中的蓄冷槽对冷量进行存储,所述蓄冷槽为上顶部设有注水口的容器,所...
- 吴晓东鲍嘉翥王戒张伦祥潘颖绮刘佳伟全家兴冯恩城余琴健赵佳飞宋永臣杨磊吕源夏新然王凡
- 纳米流体对内燃机动接触燃烧室部件润滑摩擦特性影响初探
- 随着内燃机动力性能和工作强度的提高,动接触燃烧室部件活塞组-气缸套承受着越来越苛刻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高温高压将会造成润滑油膜破裂、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发生干摩擦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到内燃机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活塞环...
- 刘佳伟
- 关键词:纳米流体燃烧室部件动力性能机械负荷气缸套
- 文献传递
- 一种水合物蓄冷槽、蓄冷装置及蓄冷空调系统
- 本发明属于水合物蓄冷领域,公开一种水合物蓄冷槽、蓄冷装置及蓄冷空调系统,所述蓄冷装置包括蓄冷容器,蓄冷容器内设有蓄冷工质,蓄冷盘管设置于蓄冷容器内,所述蓄冷盘管内设有载冷剂,通过对载冷剂进行降温,低温载冷剂与蓄冷工质进行...
- 吴晓东鲍嘉翥王戒张伦祥潘颖绮刘佳伟全家兴冯恩城余琴健赵佳飞宋永臣杨磊吕源夏新然王凡
- 一种铜@银@有机层复合颗粒基低温钎料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铜@银@有机层复合颗粒基低温钎料片及其制备方法,先对铜粉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再在其表面沉积银层,然后用有机包覆层对银层保护,得到‑表面有机包覆层厚度可控的铜@银@有机包覆层结构,再将干燥后的颗粒在10~100MPa的压...
- 马浩然谭维刘佳伟梁红伟张振中马海涛张贺秋夏晓川
- 一种精准定位静电打印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准定位静电打印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处理装置、注射装置、拍摄装置和平移台,所述处理装置分别与所述注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和所述平移台电连接,所述注射装置的打印针头位于所述平移台的正上方,所述拍摄装置位于所述...
- 余隽曹睿吴昊刘斯佳刘佳伟王浩舟黄正兴唐祯安
- 文献传递
- 用耦合分析法研究内燃机活塞环—气缸套传热润滑摩擦问题被引量:28
- 2008年
- 在以往对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性能的研究中,大都忽略了活塞组—气缸套间的导热,或者将导热过程简化,这与该摩擦副的实际润滑摩擦状况相去甚远。把柴油机缸内燃气、活塞、活塞环、润滑油膜、气缸套、冷却介质作为一个耦合体,考虑各部件间及相应物理场间的耦合关系,采用耦合分析法建立了活塞环—气缸套的三维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模型。该模型以三维瞬态热传导模型、动压润滑模型和润滑油膜传热模型为基础,并考虑了润滑油的黏温变化、燃烧室燃气泄漏、表面粗糙度、油膜破裂位置以及气缸套圆周方向上的非轴对称性等影响因素。采用上述模型,对6110型柴油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进行了传热、润滑、摩擦耦合分析,得到了活塞组—气缸套的温度场,并用试验证实了耦合模型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得出了润滑油膜的温度、黏度、最小油膜厚度和摩擦热随曲轴转角和活塞环周向高度的分布曲线。
- 周龙白敏丽吕继组刘佳伟
- 关键词:传热润滑活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