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

作品数:50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文化科学
  • 14篇艺术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6篇传媒
  • 14篇媒体
  • 13篇传媒艺术
  • 11篇艺术
  • 11篇媒介
  • 9篇媒介融合
  • 6篇电视
  • 6篇电影
  • 5篇影视
  • 5篇文化
  • 4篇电视媒体
  • 4篇新媒体
  • 3篇疫情
  • 3篇影视艺术
  • 3篇全媒体
  • 3篇纪录片
  • 2篇电视剧
  • 2篇电视研究
  • 2篇新闻
  • 2篇叙事

机构

  • 48篇中国传媒大学
  • 4篇《现代传播》...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日照职业技术...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广播电影...
  • 1篇浙江卫视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英国诺丁汉大...
  • 1篇中央广播电视...

作者

  • 48篇刘俊
  • 5篇张毓强
  • 4篇胡智锋
  • 4篇刘俊
  • 2篇姬德强
  • 2篇周建新
  • 2篇纪莉
  • 1篇刘涛
  • 1篇尹海涛
  • 1篇周庆安
  • 1篇李苒
  • 1篇高云
  • 1篇杨宾
  • 1篇欧阳宏生
  • 1篇王滋
  • 1篇何天平
  • 1篇董文畅
  • 1篇郝娴贞
  • 1篇何碧青
  • 1篇张驰

传媒

  • 6篇对外传播
  • 4篇中国电视
  • 3篇当代电影
  • 3篇中国新闻传播...
  • 2篇文化研究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现代传播(中...
  • 2篇现代视听
  • 2篇中外文化与文...
  • 2篇视听理论与实...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青年记者
  • 1篇电视研究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8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价值观庞杂困境——基于传媒艺术对外传播的示例被引量:8
2021年
西方发达国家领先中国的窗口期越来越短,打压中国的手段更为强硬,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将会面临较大的阶段性困难。而国内民众价值观自信是对外传播中“中国价值”自信的基础。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方式,“塑造中国价值”是目标,这一过程包含着一个经由“讲好中国故事”抵达“塑造中国价值”的逻辑。目前我们在有意识地打造进行对外传播的传媒艺术内容和作品中,存在突出的中国价值塑造困境:所塑造的中国价值是庞杂、散乱的,甚至是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塑造中国价值。面对这一困境,我们亟待厘定出在进行价值对外传播和输出中的“中国价值”,这些“中国价值”数量不应太多,且要便于识记,既能够与人类共通价值联络,又不乏本土价值的特殊性。这些被筛选出的价值,应该通过传媒艺术等方式进行聚焦式、渗透式、高密度、高持续的对外传播。“大同”“礼序”“中和”三大价值可供我们在厘定“中国价值”时参考。
刘俊
关键词:国家形象传媒艺术
网络视听赋能城市文旅融合的传播规律与文化价值
2024年
网络视听作品已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而城市文旅融合取得成效的背后,体现着一定的网络视听传播规律:需苛刻地重视对宣推的策划,紧盯传播流程和效果;轻量化的创意传播已成为必然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是文旅破圈的重要舞台,呼唤提供可分享的内容切口;从战略传播思维角度出发,文旅传播也需有顶层统筹;借助互联网,以共情和民生传递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为立体和真实的中国形象。同时,网络视听赋能文旅融合的文化价值在于:挖掘城市文化深度以及重视城市文化对网络视听用户的深度认知影响力;将文化的展示蕴于生动之中,呈现出城市与文旅的多元化、体验感、情绪价值;城市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当代叙事转换,需要有相当的智慧和方略;专注人文价值,将宏观叙事转变为微观叙事,提倡生活美学;利用虚拟影像等新技术建构起共同体文化记忆,再塑城市形象。
刘俊张驰张驰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基于文化类视听节目的示例与逻辑被引量:4
2024年
“极新”与“极旧”的接合是当下中国文化类视听节目创作、传播、接受中的一大突出现象,以优秀传统文化或艺术为主题的文化类视听节目在青年受众群体中受到追捧与热议。这表明,当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的探索找到了合适的方向与路径。近年来,涌现的代表性节目与焦点现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逻辑主要包括五个面向:当代化提炼、奇观化视听、网感化表达、情感化撩拨和互构化价值,其共同型构了传统文化视听结构创造性表现的有序性,实现对受众媒介使用与审美认知的适配,形成对包括年轻群体在内的当代人的文化选择与价值认同的有效引领。
刘俊刘俊
关键词:传媒艺术传统文化视听节目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艺术”提升论要:信息与舆情——基于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示例被引量:4
2020年
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既展示出了较为彻底地将主战场转移到网络空间的亮点,也暴露出生产内容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密度、影响广度严重不足等问题。基于武汉疫情报道的示例,主流媒体应该在寻找同理心、富有亲润感、能够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面着力提升传播艺术。同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已不只是事关主流媒体的话题,也不仅是传媒领域的现象,更已经直接成为社会治理层面的关键性问题。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传媒监管工作中需要切实通过提升传播艺术来转变治理理念和方式。
刘俊
关键词:公共事件传播艺术
论虚拟身体观影及其“想象的共同体”建构被引量:5
2023年
与传统电影观看的“实体化身体+影院化观看”不同,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电影观众常常是以虚拟的身体进行电影的观看(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云观影”等新型的、以虚拟化方式模拟影院状态的在线观影),并以虚拟的身体在电影社群中评论、社交、聚集。而引诱电影观众无论是以虚拟身体观影还是社群聚集的重要动因,在于体验“想象的共同体”的感受和逻辑。共同的观影和聚集的行为使得观众处于一种“共同体”中,而以虚拟身体进行参与又使得这种共同体是“想象”出来的。把握因应科技、媒介、艺术发展而带来的电影新生态、新变局,有助于电影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拓展与增容,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状态。
刘俊
关键词:电影观众网络新媒体艺术想象
结构、演进与特征: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20年研究图景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视听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可能性与创造力。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传播机制,改进和提升其传播效能。而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创新与突破。沿着文献计量学进路,本文选取近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文献为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予以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研究自2017年以来迎来快速发展,以“电视节目”“新媒体”“创新”“文化自信”等中心节点形成完整的共现网络结构,研究热点的演变与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程高度贴合。兴起背景、内容建构、传播效果、策略路径、批判反思是学者展开分析的五个主要维度。同时,现有研究在传统文化本体论、传播主体、意义形成与互动方面的动态性深描相对不足,研究系统性、学理性及实证性有待强化,后续研究或可从上述方向进行进一步突破与拓展。
刘俊刘俊
关键词:CITESPACE
衍生综艺:界定、价值与媒介变迁被引量:21
2021年
优质的衍生综艺可以与母综艺形成双品牌,在内容、传播和经济效应方面实现价值。诞生和发展于融媒时代的衍生综艺生态,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电视文艺、网络文艺问题,其背后是深刻的媒介变迁使然的逻辑。在衍生综艺与媒介变迁的问题上,可以有如下思考维度:媒介技术与内容冗余、融媒空间与多元选择、传播策划与内容策划、媒介景观与媒介主体。
刘俊
关键词:综艺节目媒介融合媒介变迁
智媒时代学术期刊内容创业被引量:7
2017年
智媒时代,学术期刊在内容创业层面应未雨绸缪,持续地保持学术性、能见度、引领力、创造活力。从学术期刊的内容生产来说,智能机器让编者的任务更聚焦,学术期刊需自主利用新媒体分发内容,也要注意学术判断标准有其稳定性和谨慎性。从运营平台的内容传播来说,赋权时代的四大总体性内容传播理念是接受而非寻找、简便而非繁琐、众乐而非独乐、场景而非单调;智媒时代的四大具体性内容传播实践是注重精准化和个性化、场景化和虚拟化、视觉化和去实物化、嵌入化和社交化。
刘俊
关键词:媒介融合数字出版
论全媒体时代影视发展的一个创新路径——基于跨媒介改编的视角被引量:4
2020年
全媒体时代,媒介与传播发展的格局乃至整个人类的认知、行为与价值方式和结构均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应对媒介格局变革及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跨媒介改编成为影视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路径。传媒艺术自身的整合性、对文本(剧本)的需求、大众的审美需求、市场和消费的商业性需求等是跨媒介改编的四个主要动因。具体到跨媒介改编的创新路径,需注意:在创作上,培养用户思维,表达网感化;在传播上,利用新媒体和大数据完善宣推机制;在接受上,改变传统的精英式偏见,适应二次元认知。采取网感化的表达,适应二次元的认知模式,不是对流行文化的屈服,顺应时代变化对影视改编进行调整,能够促进青年文化、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
刘俊董传礼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传媒艺术
改版十年:电视时政新闻融媒创新的制作与传播艺术——基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探讨被引量:18
2021年
2011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开播之后的第二次大改版,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间,该栏目在切入和报尾、播报和配音、报道和现场、包装和视觉、内容和编排等方面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创新。在十年改版的基础之上,融媒时代下以该栏目为代表的电视时政新闻的改革,在传播、内容和理念上还有相当的创新空间。从传播艺术角度说,需要注重"接受而非寻找"时代下苛刻于传播策划是实现内容影响的基本前提,注重激发观众的"自分享"欲并动态更新大数据算法的传播理念与策略。从内容艺术角度说,需要注重在内容叙事中唤起青年网生群体的向心力、在内容叙事中适度有效增加"网感"成分、在内容叙事中释放"真实"和"真实感"。从理念迭进角度说,需要注重理解融媒时代下形式之"变"应成为常态、凸显编辑部策划的创意思维和能动性、增强时政新闻的服务功能和亲和能力、坚守"时""效""度"的专业性担当。同时,电视时政新闻的融媒创新也需要各方给予相当的宽容度。
刘俊
关键词:时政新闻新闻联播传播艺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