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0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多发性脑膜瘤1例
- 2014年
- 多发性脑膜瘤是指颅内出现2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临床并非少见,但肿瘤达5个以上累及多个部位时治疗难度及复杂程度明显增加,我院通过分期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多发性脑膜瘤1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楚燕飞郑鲁姚智强刘华刘博张旋李雅斌刘轶刚张谦生
- 关键词:多发性脑膜瘤手术治疗个性化治疗
- 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 介绍一种经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人路治疗的17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顺利分开小脑水平裂外侧部和小脑脑桥裂上肢,均发现有责任血管压迫,术后立即止痛15例,2例疼痛分别于术后第2、3天完全消失.术后1例出现口唇疱疹,1例患侧面部轻微麻木.结论 经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避免传统的枕下乙状窦后人路三叉神经感觉根人脑桥处显露不良的缺陷,减少听力下降、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 郑鲁楚燕飞姚智强常书锋刘华方丹东李雅斌刘妍刘博刘志兴张宗昆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外科手术微血管减压术
- 一种医用保健枕头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保健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上内部设有通风空腔,所述枕头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块,所述枕头本体的上端沿着水平方向设有若干个呈固定间距布置的凸块,所述每一个凸块的内部设有填充材料层,所述凸块...
- 姚智强闫辉刘华
- 文献传递
- 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70例的治疗分析
- 目的:分析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70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鞘内注射抗生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脑室外引流、脑室冲洗和全身抗感染等方法,结合全身的营养支持和高效的临床护理等治...
- 刘华郑鲁
-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生命质量
- 个体化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头颅CT影像学特征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1)A组血肿以脑室系统为主,脑室外血肿量小于30ml者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2)B组血肿以脑室系统为主,脑室外血肿量大于30ml者行血肿清除术+对侧脑室外引流术;(3)C组血肿以脑实质内为主,为单侧脑室积血,第Ⅲ、Ⅳ脑室无铸造形,脑室外血肿量大于30ml者行血肿清除术。结果A组恢复良好率59.4%,不良率18.7%,病死率21.9%;B组恢复良好率58.4%,不良率20.8%,病死率20.8%;C组恢复良好率57.1%,不良率23.8%,病死率19.1%。结论对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根据头颅CT影像学特征,并结合脑室内、外血肿情况综合分析,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 常书锋郑鲁刘华楚燕飞张旋姚智强刘妍张广林方丹东
- 关键词:脑出血脑室个体化治疗脑室外引流术血肿清除术
- 误诊为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的桥小脑角胆脂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10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包绕在瘤内。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2例,听力减退1例;1例疑似无菌性脑膜炎。结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复杂,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术后注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 赵中甫王冠军郑鲁楚燕飞姚智强常书锋刘华方丹东李雅斌刘妍刘博刘志兴张宗昆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胆脂瘤
- 头孢他啶不同途径给药联用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血肿清除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不同途径给药联用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血肿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90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鞘内注射与静脉滴注联用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肿消除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3 d、>3~7 d)的血肿消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月后的ADL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他啶鞘内注射与静脉滴注联用给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静脉滴注给药,有效促进了其血肿消除,提高了其生活能力。
- 刘华楚燕飞刘博
- 关键词:头孢他啶不同途径给药鞘内注射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
- 个性化治疗外伤性脑积水6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探讨脑外伤后形成脑积水原因,总结外伤性脑积水的诊治经验。认为对颅脑外伤病人应早期采取各项措施预防脑积水的发生,对外伤性脑积水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 常书锋郑鲁楚燕飞刘华方丹东李雅斌张宗昆
- 关键词:创伤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修补术
- 幕下开颅术后发热原因及处理被引量:7
- 2011年
- 幕下开颅术后发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除外伤和脑出血外,共进行幕下开颅手术346例,其中出现不同程度发热243例,发病率约为70.21%。现将我院243例幕下开颅术后发热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楚燕飞郑鲁姚智强刘妍常书锋刘华李雅斌刘博刘轶刚
- 关键词:手术发热
-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 总结1982年至2005年采用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2例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耳后横切口,小骨窗,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后暴露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根据“责任血管”与舌咽神经的关系,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的患者,动脉或较粗的静脉要使之与舌咽神经分开,细小静脉则分开后电凝并切除与舌咽神经并行的部分。最后进行神经血管减压。将减压材料自血管与神经之间插入并包绕舌咽神经一周后前后两断端对合,以两银夹固定,这称为“围套式减压”;贯穿型患者,尽可能将血管推向舌咽神经远端,再行“围套式减压”。结果 术后当日疼痛消失31例(96.88%)。27例得到随访(84.38%),远期复发1例(3.13%),随访时间0.5~12年,平均4.5年。结论“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或新生血管重新压迫,还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疗效好,远期复发率低。
- 郑鲁郑瑛陈援朝吕福林刘妍刘志兴张宗昆楚燕飞方丹东常书锋刘华李雅斌
- 关键词: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