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广民

作品数:41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专利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污染
  • 8篇污染物
  • 7篇水处理
  • 7篇降解
  • 6篇污水
  • 5篇污水处理
  • 5篇废水
  • 5篇催化
  • 5篇催化剂
  • 4篇有机化学品
  • 4篇土壤
  • 4篇化学品
  • 4篇反应区
  • 4篇布水器
  • 3篇水中硫化物
  • 3篇硫化物
  • 3篇硫酸盐
  • 3篇臭氧
  • 3篇催化氧化
  • 2篇电极

机构

  • 41篇哈尔滨工程大...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中国建筑东北...
  • 1篇加拿大环境部

作者

  • 41篇刘广民
  • 10篇夏淑梅
  • 4篇任南琪
  • 4篇刘永健
  • 4篇王秋菊
  • 4篇陈兆鹏
  • 4篇刘继明
  • 4篇周爱娟
  • 4篇王爱军
  • 3篇李永峰
  • 3篇陈忠喜
  • 2篇韩龙叶
  • 2篇苏旭东
  • 2篇岳智红
  • 2篇刘成岩
  • 2篇谢荣华
  • 2篇王丽娟
  • 2篇陈丽娜
  • 2篇张亮
  • 2篇温青

传媒

  • 3篇给水排水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第八次全国环...
  • 1篇第十七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特拉津在水生态系统不同介质中的分布特征
2016年
为解决除草剂阿特拉津在水生态系统不同介质中的归趋问题,在室内构建了"水-底泥-鱼-水草"微宇宙生态系统,考察了在水中加入阿特拉津后,阿特拉津在系统各介质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自水相进入系统后,随着时间延长,阿特拉津在水中质量浓度逐渐减少,在底泥、水草和鱼样品中质量浓度逐渐增加,30 d后趋于稳定.水中阿特拉津初始质量浓度为6.01 mg/L,30 d后降为3.48 mg/L.初始时底泥、水草和鱼体内都不含阿特拉津,30 d后含阿特拉津分别达到0.97、1.14、67μg/g.在水生态系统各介质中,阿特拉津较易分布在水中,在生物体和底泥中累积能力相对较弱,累积能力大小顺序为水草>底泥>鱼.
刘永健王秋菊王爱军李金春子刘广民
关键词:生态系统阿特拉津多介质
多氯联苯在自然水体中的分布现状与处理工艺被引量:24
2006年
分析了我国自然水体中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现状,探讨了PCBs的生态毒性效应,并提出了控制PCBs危害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然水体中PCBs超标率已达57.6%,有些水体超标倍数极高;水体的底泥是PCBs的富集场所,正成为新的PCBs污染源;我国在PCBs研究方面存在区域性不平衡问题,并且普遍缺乏系统、连续的监测数据。为有效控制PCBs的危害,应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完善管理体系,并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经济评估和预警机制。
阙明学温青刘广民李一凡
关键词:水体污染
微藻吸收利用CO_2的影响因素及吸收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研究微藻吸收CO2的优化条件,提高微藻对CO2的吸收利用率,设计了微藻吸收CO2反应装置,研究了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体系初始pH值、光照强度、入口CO2浓度及微藻初始浓度4个因素对微藻吸收CO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值控制在9.0左右、光照强度1.5×104lux、入口CO2浓度10%和微藻初始浓度控制在1 000 mg/L条件下,反应体系吸收CO2的能力最强,装置对CO2的吸收量可达1.73 g/(L.d),微藻利用CO2的效率为8.24 g/(g.d).利用微藻吸收CO2既可减少碳排放,又可实现碳利用(产生生物质),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减排技术.
刘广民王丽娟苏旭东陈兆波
关键词:微藻CO2影响因素
载体预先定向挂膜法处理硫酸盐废水的生态特性
将颗粒活性炭进行载体预先定向挂膜,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处理硫酸盐废水,研究了系统内生物相特点以及pH值、碱度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活性炭颗粒上微生物主要是SRB,载体实现了对SRB的定向性富集.载体颗粒上孔...
刘广民任南琪王爱杰王旭甄卫东
关键词:SRB硫酸盐废水废水处理
文献传递
一种尿素法制备ADC发泡剂联二脲缩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尿素法制备ADC发泡剂联二脲缩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尿素法制备ADC发泡剂联二脲缩合污水存在排水中COD难以达标的问题。本发明由蒸发结晶器、高温盐浴分解及气体吸...
刘广民李飘夏淑梅黄金李嘉琪刘成岩
一种污水中硫化物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污水中硫化物检测方法。在待测水样中依次加入稳定剂、缓冲溶液,调节水样pH至10.2-11.8,在磁力搅拌下,采用硫离子选择电极与参比电极,用为浓度为0.01mol/L的标准锌离子溶液滴定硫离子,以伏特计...
刘广民贾凡凹苏旭东刘永健贾新
文献传递
铁碳芬顿—混凝沉淀法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铁碳芬顿—混凝沉淀法对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3.0~3.5、H2O2投加量1.4 mL/L、Fe/C1.5∶1、反应时间30 min、PAM投加量为3.5 mg/L时,CODCr、挥发酚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6.8%、49.5%和78%;B/C由原来的0.222提高到0.479,经铁碳芬顿—混凝沉淀法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可以满足后续生化处理单元的要求。
黄金刘广民
关键词:焦化废水混凝沉淀可生化性
一体化高浓度难降解污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体化高浓度难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两相厌氧区和好氧区两部分,两相厌氧区由内套筒、中间套筒和外套筒组合而成,内套筒内为产酸相反应区、内套筒与中间套筒之间为两相厌氧过渡区、中间套筒与外套筒之间为产甲烷相反应...
陈兆波朱海博陈兆鹏周爱娟刘广民赵方波
文献传递
亲水性聚氯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亲水性聚氯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组分的重量百分数组成为:聚氯乙烯8%-18%、溶解聚氯乙烯溶剂60%-85%、乙酸乙烯酯1%-2.5%、纳米氧化铝0.1%-3%、六偏磷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柠檬酸0.6...
赵方波谢荣华张晓辉潘忠诚陈兆波刘广民王磊邱峰
文献传递
除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及其特性被引量:12
2007年
为了对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从大庆油田油泥和油田污水中富集培养、分离得到52株菌,通过对各菌株的排油活性及表面张力实验,优选出菌株B381、B101、B64和C43,它们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较低,并且表面活性稳定.对纯化的表面活性剂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为脂肽类(Lipopeptide)、鼠李糖脂(Rham nolipid)、槐糖脂(Sophrolipids)及甘油酯类(G lyceride)化合物.用这4株菌的发酵液进行了油泥处理实验,72 h后石油去除率平均达70%以上.与对照样品相比,石油去除率提高到大约7~9倍.
陈忠喜郭书海刘广民朱玉萍牛明芬任南琪李永峰
关键词:除油微生物分离生物表面活性剂油泥处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