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洋

作品数:29 被引量:173H指数:12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海蜇
  • 5篇幼体
  • 4篇水母
  • 4篇海蛰
  • 4篇放流
  • 3篇盐度
  • 3篇养殖
  • 3篇增殖放流
  • 3篇池塘
  • 3篇池塘养殖
  • 2篇生活史
  • 2篇胚胎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人工增殖
  • 2篇状幼体
  • 2篇温度
  • 2篇习性
  • 2篇发育阶段
  • 2篇丰度

机构

  • 19篇辽宁省海洋水...
  • 10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瓦房店市动物...

作者

  • 29篇刘春洋
  • 14篇董婧
  • 11篇王彬
  • 7篇孙明
  • 6篇李轶平
  • 6篇毕远溥
  • 5篇于旭光
  • 4篇王文波
  • 4篇鲁男
  • 4篇王燕青
  • 3篇郭平
  • 3篇刘修泽
  • 2篇付杰
  • 2篇周泓
  • 2篇李玉龙
  • 2篇陈介康
  • 2篇蒋双
  • 1篇刘海映
  • 1篇木云雷
  • 1篇李华林

传媒

  • 16篇水产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Curren...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6
  • 1篇1985
  • 1篇1984
  • 2篇198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东湾海蜇放流增殖工作的改进措施被引量:2
2009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渤海渔业资源的衰退,辽东湾海蜇(Rhopffema esculenta Kishinouye)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辽东湾海蜇资源实际上起到了支撑辽东湾渔业生产,维持渔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海蜇增殖放流实验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十几年,取得了一定经验。辽宁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辽东湾实施海蜇公益性生产放流,
王文波刘春洋林军邹积波
关键词:放流增殖海蜇渔业资源渔业生产增殖放流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毕远溥刘春洋
关键词:海蜇池塘养殖苗种暂养
一种验证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方法的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刘春洋毕远溥
关键词: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
四种大型水母横裂生殖的差异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探被引量:8
2008年
在实验室培养了4种大型水母: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及沙海蜇的螅状体。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观察了这4种螅状体的横裂生殖,其横裂生殖率:海蜇100%、海月水母100%、白色霞水母0%、沙海蜇0%。经过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海蜇20%、海月水母100%。未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为100%,同时探讨了这4种大型水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刘春洋王文波周泓于旭光
关键词:海蜇海月水母沙海蜇种群数量变动
海蜇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蒋双张明毕远溥许伟定木云雷李华林刘春洋
该项目利用自然界采捕的或人工养殖的亲蜇秋季进行采卵,孵化,采取相应的工艺,高密度培育螅状体及进行安全越冬,春季产生商品性幼蜇。其主要关键技术为早期螅状体的培育:选取并添加早期适口饵料以适应高密度螅状幼体生长及顺利变态为1...
关键词:
关键词:海蜇工厂化育苗技术
干露时间对海蛰螅状幼体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1
1983年
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增殖实践中,人工培育出的螅状幼体需要经常进行抽样观察,倒池换水或移养到自然海区暂养。根据几年来的经验,螅状幼体短时间离水暴露于空气中对其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对离水的时间长短与螅状幼体成活率的定量关系尚未做过实验。为给螅状幼体培养管理中制定操作规程提供依据,我们就螅状幼体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干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长短对其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
刘春洋
关键词:幼体成活率干露海蜇
长兴岛沿岸春季和夏季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被引量:2
2011年
2005年8月(夏季)的大、小潮期间和2006年3月(春季)的大、小潮期间对长兴岛沿岸进行了4个航次的浮游生物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7种,其中春季32种,夏季44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为桡足类和浮游幼虫。小拟哲水蚤、双毛纺锤水蚤、拟长腹剑水蚤、无节幼虫为春季优势种。小拟哲水蚤、双毛纺锤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桡足类幼体、太平洋纺锤水蚤为夏季优势种。春季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低于夏季。小潮期间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高于大潮期间。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优势种受潮周期的影响。北部沿岸和南部沿岸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较高。小型桡足类在长兴岛沿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长兴岛沿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成熟稳定。
王彬刘春洋李轶平付杰
关键词:浮游动物优势种丰度生物量
广东湛江海蜇池塘养殖试验被引量:3
2004年
刘春洋关松张鹏刚毕远溥
关键词:海蜇池塘养殖
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分析2008—2011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的大型水母锚流网监测数据并结合8月份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和渔港访问的数据,探讨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移动规律并着重分析了沙蜇幼水母的生态类型,为渔业资源生产和灾害性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月份,辽东湾北部近海发现大量沙蜇幼水母,并且在双台子河河口近海5 m等深线两侧水域形成密集区,6月上中旬沙蜇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2.8个.网-1·h-1,6月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46个.网-1·h-1,最高渔获密度可达667个.网-1·h-1,出现在双台子河口5 m等深线内;7月份,沙蜇个体增大,逐渐进入成体阶段,调查海区沙蜇渔获数量比6月份大幅度减少,并且渔获密度的中心区向5—10 m等深线内偏深水域移动,7月上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1个.网-1·h-1,7月中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1.8个.网-1·h-1;8月中旬辽东湾北部近海5 m等深线内沙蜇数量极少,在10—20 m等深线内海域往往出现成体沙蜇的密集区并形成渔汛。沙蜇幼水母生存的海水表层温度为17.7—27.3℃,表层盐度为24.3—31.9;渔获密度300个.网-1·h-1以上的沙蜇幼水母密集分布区海水表层温度为20.4—24.4℃,表层盐度为27.1—31.6。辽东湾北部河口区是沙蜇的可能发生地之一,相对于沙蜇成体阶段表现出来的低温高盐的生态属性而言,河口近海相对高温低盐水域往往出现沙蜇幼水母渔获的中心,沙蜇幼水母阶段表现出相对高温低盐的生态特性。沙蜇自幼水母至成体阶段,海区分布密集区自浅水位移至深水。
王彬秦宇博董婧李玉龙王文波李轶平孙明刘春洋
关键词:温度盐度
营养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被引量:29
1985年
用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作为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螅状幼体饵料,按投饵频次不同划分为不同营养水平,考察不同营养水平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温预处理阶段或升温诱导期间,营养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发生率和所形成碟状幼体数量都有明显影响;长期饥饿的个体若不改善营养条件,则不能诱发横裂生殖。
陈介康丁耕芜刘春洋
关键词:海蜇营养条件生殖幼体营养水平投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