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荣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舆论
  • 3篇网络舆论
  • 2篇网络
  • 2篇非理性表达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研究
  • 1篇舆论形成
  • 1篇舆论引导
  • 1篇怨恨
  • 1篇攀比
  • 1篇网络伦理
  • 1篇网络事件
  • 1篇伦理
  • 1篇公众
  • 1篇公众情绪
  • 1篇非理性
  • 1篇博弈

机构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宁夏日报报业...

作者

  • 3篇刘晓荣
  • 2篇蒋万胜
  • 1篇张芝龙
  • 1篇张丽

传媒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东南传播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网络舆论形成中的非理性表达问题探析被引量:11
2011年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网民积极大胆的发表意见,带有严重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其原因是群体压力下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位,社会生活的娱乐化倾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网络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网民应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蒋万胜刘晓荣
关键词: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舆论引导
网络舆论中的双重表达及其博弈被引量:14
2013年
人类精神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二者生理基础、认知方式、行为表现都不同,在网络舆论中衍生出了意见表达的双重形式:理性表达与非理性表达。有目的、有意识的理性表达力图澄清网络事件中的谬传,还原事实真相,引导人们权衡利弊、谨慎行事;而带有情感性的非理性表达会使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判断在网络事件中以偏激形式发表意见、展示观点,引发逾越道德底线、冲破法律藩篱言行。这两种表达在网络上此消彼长,相互较量,博弈结果决定着网络舆论的主流样态。
蒋万胜张芝龙刘晓荣张丽
关键词:非理性表达网络舆论网络事件网络伦理
网络舆论中的怨恨心理研究
怨恨是一种情绪,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价值攀比,它与主体在受到生存性伤害之后产生的无能和虚弱感密切相关。在受伤责任的外向归因之后,主体内心萌发出一种带有嫉妒、仇恨、怨怒等痛苦的情感体验,这种感觉在心里不断积聚和隐忍,最终通过...
刘晓荣
关键词:网络舆论公众情绪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